一、武汉老字号?????

武汉老通城酒楼,以汉产小吃豆皮盛名。1958年,毛主席两临该店,老通城酒楼一时蜚声海内外。80年代的老通城,拥有中南地区最高档的外宾接待厅,被称为中南第一厅。

始建于1929年的老通城,解放前就已经声名远扬,三鲜豆皮闻名遐迩。冼星海曾在这里谱写壮歌《黄河大合唱》。解放后,作为武汉市第一家国营餐馆,老通城两次接待了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金日成、西哈努克国王等中外要人也先后来老通城用餐。

1978年以后,重新装修的老通城成为武汉接待外宾的首选之地。老通城也开始走出武汉,甚至将分店开到了深圳。当时的企业负责人张斌曾说:“老通城是块“金字招牌”,只要有锹,挖块地就沁水。”

一度辉煌的老通城在九十年代却遭遇了重重危机。人才匮乏,总店对外省分店鞭长莫及,再加上几个投资项目的失败,老通城债务缠身。最后留守的员工,很多只能每月拿三四百元的工资。2006年2月14日,老通城贴出通知,停业谢客。

老通城只是武汉餐饮老店悲情命运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有着50年以上历史的餐饮老字号至少有15家,而如今,连十家都不到了,且大多数处境艰难。市商业局饮食服务管理处龚新华副处长介绍,目前还在坚持做传统食品的可能只剩三四家,估计总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内,还不到一家中型酒店的销售额。

龚新华介绍,垮掉的老字号中,三成是拆迁未能还建,如蔡林记、福庆和、老大兴园等。有一半以上是经营效益不佳关门,有的在改制前就已倒闭,有的改制也未挽颓势。

“老通城是中国一批老字号的缩影”,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教授陈光新告诉记者。这些老字号有着传承的优势,也有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劣势。全国这样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活得不好。

武汉的老字号:

二、武汉有什么深藏不露的餐馆?

隐藏在大武汉旮旯角落里的小馆子实在是太多太多,壹周君正准备盘点一系列自己这几年来吃过的苍蝇馆子,希望大家多关注哦

下面推荐的这家,就是在壹周君家附近开了近10年的老店,虽然最近已经搬家了,但它家的牛杂滋味,壹周君始终难以忘怀!

出品:光头牛杂

招牌滋补菜:混合锅仔、牛杂锅仔

曾经的二七北路,每到夜幕降临便开始热闹起来,各种小吃扎堆,活色生香。有间18平方米的光头牛杂馆,人气还蛮旺。点一锅牛杂,再去别家端盘炒花甲、来一把烤筋子,就是一顿极合胃口的晚饭。

这间光头牛杂馆,因老板是光头而得名。30多岁的老板高笙经历十分丰富,当过演员、做过编导,还在民众乐园卖过Zippo打火机。9年前在二七北路开起了牛杂馆。

开店之初,生意并不好,一天营业额只有三百块钱。高笙不断调试,摸索了大半年,才最终确定味型,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早上六七点,高笙在店后熬牛杂。福建辣椒王、河南新一代辣椒,让这里的牛杂不会那么辣,有些回甜味。熬制六七锅牛杂,两三百斤,一天可以卖光。

门口直径一米的大铁锅,则是高笙找人订制,锅内的牛肉萝不停地炖着。早上来吃牛杂粉面的人多,用牛肉萝卜汤下粉,一碗牛杂粉10元,浑身暖洋洋。

正餐的时候,点牛杂锅的人多。一锅50元左右,够两三个人吃。再喝些小酒,吹吹小牛,越吃越暖和。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今年,老板在汉口古田的团结佳兴园开了家旗舰店。旗舰店用餐环境终于改善,变得干净、明亮、宽敞起来!

不变的依旧是它家的牛杂锅,味道更赞,越煮越香!

你好,本身大武汉的 美食 就很多,但要说起武汉深藏不露的馆子,我还真有三家推荐一下:

1.八一路 《湖锦酒楼》

这是一家正宗的湖北菜馆,分店开的挺多,店里的武昌鱼和辣得跳(牛蛙)这两道菜做的很棒,真心吃一次就忘不掉。

2.白沙洲 《小民大排档》(武泰闸总店)

相信大排档很多人都爱吃吧?作为我来说,逛街的时候只要一看到大排档,根本就是走不动路了[偷笑],而这家小民大排档,更是不得不尝啊,虽然他开了不少分店,但是论味道,还是总店最好,重点推荐他家的鸡爪!(他家的环境有点差,不过这样才有江湖气息,才有大排档的感觉嘛 )

3.司门口大成路 《小秋水饺》

我觉得全武汉最好吃的热干面就在这一家,武汉本地人很认这家的饭,可以说是武汉过早界里的翘楚,排队那是常有的事,满满的市井气息呀[偷笑]店里不光主打水饺,连同热干面、牛肉粉、面窝、米酒都有的卖,品种齐全的很,而且各个味道都很棒,在武汉吃早餐一定要过去尝尝。

以上这三家都是我重点推荐的深藏不露的武汉 美食 了,其实这三家刚好可以早中晚三顿饭去品尝,早饭小秋,中饭湖锦,晚饭小民[呲牙],这一天一定让你满足感爆棚!

武昌民主路何家垅龚太婆牛肉粉。掐指一算,那家店也有40多年 历史 了。

好了,不歪楼了。来说说这家店。先说说这个店面。开了30几年也没开一家分店。不是生意不好,事实上,从我记事起,每天早上要吃到她们家的牛肉粉就是很难的事情,要排很久很久的队。据我老爹说,他十几岁的时候这家店开的张,说是店,其实当时就一小摊贩,店内就是厨房,两大缸,一个装骨头汤用来烫粉面,一个装牛肉辣汤和牛肉。店外面摆几副木头长椅,几张木头桌子。现在店面倒是扩大了些,可以做几座人,有了空调,墙壁也不是以前那种土灰墙,而是砌上了瓷砖。

再来说说她们家的牛肉粉。一大早跑去,“搞碗牛肉宽粉”,就看到师傅抓两把宽粉往漏勺里一丢,然后放进冒蒸气的乳白色的高汤里刷刷烫两下,拎起来往碗里一倒,说到这个烫粉的汤底,都是他们自家头天晚上就开始用猪骨头煨的。粉入碗后,师傅用漏勺从另一大缸中挖出牛肉和少量红辣椒,再往碗里很Q弹白嫩的粉上一铺,她们家给的牛肉是很厚实的切片,自己做的,卤的非常入味,而且非常有嚼劲。“要不要辣椒” “少把迭”,然后师傅拿勺把牛肉汤表面扒两下,把浮在最上面的一层最辣的油扒开,勺一沉再一起,盛来一勺微辣牛肉汤底,再往冒着青烟的粉和牛肉上一浇,那个牛肉粉的味道立马就出来了,这还没完,还差最后一道工序,撒上一些绿色的葱花。到此为止才成了这碗牛肉粉,没有兰州牛肉面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那么讲究,但也绝不潦草,表面红色汤汁隐约看得见下面的白米粉,米粉上盖着大片牛肉,再加上牛肉片上的零星绿葱花。By the way,这家店堂食(不打包)的话,牛肉粉是用不锈钢碗装的,因为纸盒子装容易串味。

粉是辣的,天是热的。武汉的夏天,过瘾。

状元甲甲鱼壮阳菜湖北第一名,家喻户晓,连土豪都开法拉利迈凯伦来排队,就为了一口壮阳菜

中午来吃一顿

晚上又来了一辆法拉利,连吃两顿

他们东一路一家,光谷同济医院旁边一家,南湖大道一家,杨园南路一家,十堰一家,后湖一家,到处是分店。每天排队爆满,据说三个月连开六家店,火爆的天天上报纸上新闻。

天天排队么,每次去都是提前大众点评或美团,因为有优惠,然后要预定位置,不然去了排队一两个小时都吃不到

他们家下雨都排队,所以不预定很吃亏的

我蛮喜欢他们家的甲鱼烧的鳝鱼,牛蛙,

甲鱼最好吃野生的,味道最好,提前预定,养殖的营养价值肯定不如野生的,价格也不贵,大酒店的野生甲鱼三四百一斤,他们166。网上团购9.9代50元,秒减40。很爽

牛蛙挑大的,肉质更肥美,大块吃着过瘾

他们家还有一个好的就是,壮阳的玛咖酒和果汁豆浆都免费。

豆浆是原磨的,正宗的手工豆浆味道,没有添加剂和豆渣,特别香甜。

他们家香菜拌牛肉不错,不可不尝,里面花生米味道独特,很脆,下酒很好

吃完甲鱼,甲鱼汤泡饭特别香,湖北名菜,武汉一绝。

地图搜店名就能看到所有分店

杨园南路店天天排队爆满

水果湖东一路店,每天不预约绝对没位置

光谷九峰停车场店,天天晚上爆满

南湖大道马应龙对面状元大圣甲店每天爆满

武汉餐饮菜肴众多, 三五醇酒店 可谓是武汉餐饮界的楷模,装潢华丽,环境非凡。到此吃饭可谓是一种享受,其名菜品种很多,如酥炸十丁鱼,卤水皮蛋烧财鱼,利香驴肉火烧等。地址在汉口新华下路5号。

在武汉三镇都有店面的艳阳天酒楼,可以说是武汉餐饮界的超级航母,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同时就餐的经营面积,显示出一种霸气。其菜肴精而不贵,是江城普遍老百姓打牙祭的首选,有鮰鱼大王的美称。特色菜肴有豆渣巴烧江鲢,红烧鮰鱼,香式土匪鸡,蟹黄豆腐等。

武昌余家头邮局附近有家“宜昌风味小吃”店,主营宜昌风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吃到武汉少见的酸辣面,酸辣口味地道,炸酱面,配料独特,另有好吃的宜昌泡菜奉送。

还有武昌桥头堡下面临江的望江鱼楼,专门经营长江鱼菜肴,它们做的白汁江鱼鮰鱼,滑炒江鲇片等特别有名,鱼肉片片雪白,晶莹剔透,非常清爽,汤汁犹如牛奶般雪白,浓稠,许多外地游客品尝过后赞叹,“江水煮江鱼,美味无以比”。

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爱尔眼科正门口,晚上十点左右,有一位阿姨,不意外的话会准时出摊,路边碳烤,品种是牛肉串,牛鞭,牛肉筋,主要还是牛肉串,那华丽的味道,犹如大海边奔跑,晚上各种豪车,就是等着阿姨出摊,有时她爱人也会陪伴出来,切记,趁热吃,阿姨非常有性格,她如果不跟你说话聊天,您千万别主动就好。。。。。

呵呵,我是北方人,老公在大学教书,所以就随他来了,我知道武汉洪山区华罗利广场,晚上好多小吃很不错,武汉的朋友们可以来试试。有什么更好的地方,也可以给我留言,相信更多的老武汉人知道的比我还要多得多。。我也是一个地道的吃货。

在此祝各位"吃货"们生活愉快。

南湖大道状元大圣甲,天天中午排队爆满

最近一条新闻刷爆了我们吃货朋友圈,汉阳拦江路地铁A出口新开了这家鲜活火锅店据说掀起了火锅界一场不小的风波。

白天打电话预定没位置,晚上打电话预定又没位置,只预定到第二天晚上的位置。这也是我写这篇稿子的起因。

昨天晚上刚到门口,明明一楼还在装修,但是楼上却灯火辉煌,十分安静。可能装修噪音大了

上去一看,没想到这么热闹,座无虚席

有点到了龙门客栈的赶脚,主打是个小吃都是现点现做,还是特色

赶紧来拔草,鲜活的有机豆苗菜来一筐

有机菌菇都是活的,好看好玩,都不舍的吃,疯狂拍照就是了

现摘现吃,简直就是个有机农场

精选牛头皮肉做的夫妻肺片,柔软鲜嫩有嚼劲鲜嫩,酥脆的花生还下酒,味道独特,要是没这么多红油,我直接连汤都喝了

这个芭比娃娃的八秒牛肉好看也好吃,关键是新鲜,老板说是每天从成都养殖基地空运过来当天现宰现杀的新鲜牛肉。

这个麻辣牛肉是现做的,他们家的鲜就体现在这里,现点现做,新鲜吃,辣的过瘾又受得了,吃完发汗排毒,人都精神了很多,舒服

真不敢相信这刀功,薄如蝉翼,久涮不破,而且烟雾缭绕,摆盘精美,千万要涮红汤才好吃,否则会有腰骚味

汤底特别香,都是老鸡大骨老鸭熬的汤底,非常醇厚鲜美,不腻人,比那些一涮就掉色的添加剂锅底正宗多了

先来碗白汤,爽歪歪,在下点挂面就更好吃了。

这味道特别香,我们也点了一份小酥肉,现点现做,吃起来简直要上天,味道刚刚好

这叫七上八下,八秒牛肚

没想到这么大一片,再涮久就老了,吃起来满满的满足感,过瘾。要这么大吃着才过瘾

吃多了肉有点辣,来杯南瓜汁,很解辣,我以为很难喝,没想到柔而清甜,很虚浮,老板说,这是他们独创的,新鲜南瓜蒸熟直接榨汁,浓稠,香甜,很过瘾

最后肉,菌菇都吃完了,感觉还差点什么,来点主食差不多就饱了

问老板为什么小笼包上那么久,老板说,我们牛肉都是手工现剁,现点现包,在蒸熟 ,趁热吃,图个新鲜才好吃,不是事先蒸好的。

一吃还蛮是那个事,牛肉特别香,馅料特别足,16算是良心价了。

欢迎大家关注,有什么好吃的 美食 和餐厅欢迎私信跟我推荐,只要好吃的,就会推荐给大家。

吴家山三店有家蛮有特色的油焖大虾老店叫:亮亮虾城在吴家山这里小有名气,他屋里每年只做夏天,一进入秋天虾子质量不怎么好就关门了!每年4月头开张那真是人山人海,这里有10几家虾店就他家生意好!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开一年做不下去就关了!亮亮每天屋里都是满的!以前是个厂房改造的,里面大厅有15张桌子左右,外面有2,30张桌子左右是露天的!听说吴家山三店这里几年前还是蛮荒人蛮少,后来就是亮亮虾城开起来,这里人气就跟着旺起来了!快4年了已经形成了吴家山夜市宵夜最大的亮点,当然虾子做得不错!不然哪来的人气了……

三、武汉有哪些老字号美食?

说起武汉的餐饮老字号,武汉人会如数家珍:蔡林记、老通城、四季美、小桃园等等。

武汉的老字号大约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武汉市的城市记忆。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武汉,老字号虽显得有些失落,但是它们以自己的特色傲然伫立。

蔡林记热干面馆

1930年,家在汉口满春路口的蔡明伟夫妇打出“蔡林记”的招牌经营热干面,店名的由来是因蔡家门前有两棵葱郁的大树,取名“蔡林记”喻意蔡家生意兴隆。近百年的老字号小吃面馆。

他家的热干面,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而今,热干面已遍及江城,历久不衰,武汉人过早(吃早餐)更是离不开这一种具特色的面食。

推荐菜:热干面

地址:

江汉路店:江汉区民生路统一街(近大洋百货南门)

武展店:江汉区解放大道696号国际会展中心广场

小桃园酒楼的鸡汤

位于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小桃园”本为“筱陶袁”,最初是由陶、袁两姓的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解放后,以谐音“小桃园”为名,是著名的“煨汤专家”。

他家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八封汤、甲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有名,其原料为黄陂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入油锅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煨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是滋补上品。

推荐菜:鸡汤

地址:

江岸区汉口胜利街兰陵路50号(武汉数码港附近)

四季美的汤包

1927年开业,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

武汉的四季美汤包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不仅为武汉人所喜爱,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有经验食客的吃法为:先轻轻咬破汤包的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小笼汤包的特有滋味。

店面做得还是很阔气的,地段也选的很好。汤包确实很有特色,不愧是武汉四大名吃之一。汤包主要是三鲜,西红柿和蟹黄三种馅。香菇汤包10块钱。味道算是非常不错的,有香浓的香菇味,而且肉馅儿也非常入味,皮比较Q,而且汤头多,好吃。

招牌菜:汤包

地址:

户部巷店:武昌区司门口户部巷内(近户部巷民主路牌坊)

首义园店:武昌区武昌彭刘杨路232号首义园内

杨汊湖店:江汉区汉兴街党校路特8号中商平价超市1楼

德华楼的年糕

德华楼创于1931年,德华年糕是德华楼传统产品之一。德华年糕之所以好吃,就是靠的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制作年糕工艺很有讲究,从泡米、磨浆、蒸制、摊晾等得上十个小时,哪个工序不到堂都不行,尤其是火功要大火成气。

昔日风光无限的老字号酒楼,坚守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也坚守着人们的美好记忆。德华包子、水磨年糕、手工饺子,都是武汉人热捧的。年糕和饺子,如今都是真空袋装了,没买过,但看大家最称道的还是年糕,还是“年”的味道。酱肉包,瘦肉块香甜,不腻不柴,又有笋丁调和,耐人回味;菇笋素包,实实在在的香菇味道,配以脆嫩的笋丁,可是武汉难得一见的品种。

推荐菜:年糕、包子

地址:

六渡桥店:

江汉区汉口三民路66号

户部巷店:武昌区司门口户部巷(民主路口)

五芳斋的汤圆

“五芳斋”本是一家酒楼,建于民国35年,以经营宁波风味汤圆而闻名,有“宁波汤圆大王”之美称。他家的汤圆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其味鲜美异常。

店铺很老武汉的感觉,门口的橱窗里摆满五花八门的糕点,看着心里舒坦。点了个汤圆,3元6个。汤圆是招牌,个大、皮糯、馅足,咬上一口,满嘴香甜。汤圆的馅儿特别就特别在加了陈皮,芝麻馅里带着那缕特殊的清香,很不错。点心大概有十种,吃着都还不错。年糕、豆皮、粽子等也很好吃。很多老人都爱在这里吃,感觉很怀旧。

推荐菜:芝麻汤圆

地址:

大智路店:江岸区汉口中山大道723号(公交大智路站)

首义园店:

武昌区武昌彭刘杨路首义园中段

四、武汉老字号美食店头哪些

一、蔡林记 二、四季美汤包 三、老通城豆皮 四、大中华酒楼武昌鱼

武汉老字号美食店其实还是很多的,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近现代历史上文化极其辉煌,特别是融合了东西南北的传统美食,缔造了属于武汉人自己的美食文化,下面给大家推荐一波武汉地区的老字号美食店。

一、蔡林记

蔡林记作为武汉小吃金字招牌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受到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一致好评,这里的热干面远近闻名,吸引了海内外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热干面每一根都用心去做,面条劲道有弹性,配有独家秘方制作的黑芝麻酱,味道堪称一绝,店内还有豆皮、蛋酒、面窝等武汉常见小吃,是你过早的最佳选择,关键是这里的价格非常亲民,和一般的路边摊价格几乎一样。

地址: 武昌区户部巷综合楼1层6-8号

二、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做法极其独特,所使用的原材料更是上上之选,特别是制作肉馅的技巧和食材,都需要专业的人士精心择舍,新鲜的猪腿肉和肉冻以及秘制调料,外层的皮肉则是呈现不同的颜色,精灵剔透,一笼包子有7个,个个不一样,味道绝对是好的,让你欲罢不能的喜欢上。

价格: 鲜肉汤包18元/份,其他种类的包子价格没有统一,根据你的需求来选择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日 09:00-21:00

地址: 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吉庆民俗街06-102号

三、老通城豆皮

牛肉细切成丁粒状儿细碎但依旧保持块头状,没有松散成肉沫肉碎,紧致咸香,个个都浸入了,精心熬制的卤汁,连软糯热腾腾的米饭,也连带吸入,似海绵般吸足了精华,关键是牛肉内陷给的炒鸡多,蛋饭底下全是牛肉层层叠叠,吃的好满足!

价格: 三鲜豆皮7元,牛肉豆皮12元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日 09:00-21:00

地址: 江岸区交易街中信银行旁、武昌区大成路28号

四、大中华酒楼武昌鱼

大中华酒楼创办于1930年,主要创始人为安徽人章在寿,因为毛主席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名扬海内外,上世纪80年代,大中华已开发出70多种鱼菜,并推出了全国闻名的全鱼宴,该酒店有国家特级、一级厨师20余人,是当时湖北地区惟一的国家二级餐饮企业,曾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营业时间: 周一至周日 09:00-21:00

地址: 洪山区雄楚大道908号金地中心城(近关西小区);武昌区户部巷69号(近民主小学)

武汉美食远近闻名,汇聚了各地的长处,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江城美食文化,让你更加了解武汉这做城市,更加了解武汉人的生活和美食艺术。

五、武汉必吃十大美食

去武汉必吃的十大美食

东家App

让传承成为潮流

香港“食神”蔡澜曾说:“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处于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武汉人把吃早餐俗称为“过早”,历史上武汉码头文化兴盛,人们要抓紧时间赶到集市,形成在外“过早”的习惯,并延续至今。清晨,每家早餐铺前都能看到人车交织、拥挤嘈杂的景象,这是属于武汉的市井气息。

没有官方或民间统计过,武汉的早餐究竟有多少种,但“吃一个月不重样”是能轻松做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武汉“过早”的十大经典美食。

1.热干面

在外地人眼中,热干面俨然已是武汉美食的一张响亮名片。

热干面不同于凉面,也不同于汤面,劲道十足的面条,淋上芝麻酱、香油和辣椒油,搅拌一番,在酱汁凝固前嗦进嘴里,风味恰到好处。

武汉的每一家热干面,酱汁口味都有些不同,早晨起来来一碗热干面,就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问候方式。

2.糊汤粉

糊汤粉,被誉为“武汉人的羊肉泡馍”。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武汉的早餐里自然不能少了鱼。鲜活的小鱼熬成糊汤,加上稻米熬出的米粉,撒上小葱、虾皮、胡椒、葱花、辣萝卜。武汉的过早,没有比这个更鲜的。

在武汉人眼里,糊汤粉一定要与油条搭配着来吃。把油条浸在汤里,那种鲜香和酥软的口感,就是对清早老武汉人的一种馈赠。

3.烧麦

武汉的过早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那就是油多、抗饿,烧麦算是其中的代表。

烧麦里面有糯米、肉粒、香菇……吃起来够鲜嫩,入口瞬间还带有浓郁的胡椒味,高汤浓郁入味,加以每一口的皮薄软嫩,味道着实鲜美。

烧麦通常夹着油饼吃,这是武汉人钟爱的“过早”小食。油饼又酥又脆,烧麦又粘又润,混合在一起的口味实在是独特。

4.鸡冠饺

鸡冠饺不是饺子,只是因为形如鸡冠、饺子而得名。

老配方的鸡冠饺由老面制成,将面团揪成小剂子,轻轻一按压,挑起一大团肉馅,一对折,饺子的雏形便已初现。

再用双手铺平,慢慢拉大,放进翻滚得正旺的油锅,只等它由白白胖胖慢慢变成一抹金黄油亮。

外皮酥脆,内馅绵软,武汉人描述它的口感“蛮肉坨”。

5.面窝

面窝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热干面。在武汉,只要有面窝摊子,就会有一圈人围着等吃。

在特制的铁勺中淋上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入油锅炸成边厚中空的圆形米饼,就是“武汉甜甜圈”。

做面窝,讲究的是技术活。一个优秀的面窝,必须是外围薄脆,内里松软蓬松,还留有余香,不油腻。

6.油香

油香曾是老武汉街头最地道的小吃,因油香扑鼻而得名。

油香做法有讲究,面粉加水高温熬制,烫成熟面后快速冷却,做成的面皮才软糯有嚼劲,再包进一勺桂花糖下油锅“滚熟”。

一定要趁热吃,外皮炸得金黄,蜜糖流心馅香,黄灿灿的油香烫手又烫嘴,却是许多“武汉伢”的儿时记忆。

7.糯米鸡

与广东荷叶糯米鸡完全不同,武汉传统糯米鸡,要将珍珠糯米用木甑蒸熟,再和五花肉、香菇、干子混合搓成拳头大的球。

然后裹上面粉入油锅炸至金黄,炸好后的糯米鸡外表金黄而凸凹不平,形似圆形刺球,一个个金灿灿的,迎面扑来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烫烫地咬上一口,菌菇的鲜香和肉的绵香争先恐后地飘出来,顿时感觉爽滑酥嫩、口感饱满、回味悠长。

8.汽水包

汽水包是地道的武汉小吃,用最传统的老面,揪一团擀成圆饼,装上一大坨馅料,捏拢揉搓,再去掉多余的面皮,根据不同的馅料用芝麻做上标记,一个汽水包就做好了。

在锅里摆满后就可以加入米浆开始煮了,锅里的水不超过包子的半身,盖上锅盖等几分钟,腾腾热气和香味就从边角冒出来了。

煮熟后等锅里差不多没水了,就可以开始煎了,倒入一瓢油,锅里立马滋滋响,升腾着扑鼻的香味窜入大街小巷。

老牌的汽水包,汽水足,粉条和糯米馅是特色。包子皮外头香酥脆口,馅料松软透气,入口酥脆。

粉条和糯米馅的汽水包

9.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汉阳棉花街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专做“欢喜坨”。

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马上倒入另一番有饴糖的锅中翻炒,然后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筐内推簸,这样做成的“欢喜坨”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

刚从锅里捞出来的欢喜坨,圆圆的外形似球,很是可爱。轻轻用筷子一夹,它立马就泄气了,跟纸老虎一样。

“欢喜坨”是武汉小吃名儿里最喜庆的一个,如今,它还有个更雅的名字叫“麻圆”。

10.豆皮

要说武汉“过早”最能填饱人肚子的,还数豆皮。

豆皮的“皮”,是由脱皮绿豆和米浆制成,而豆皮的“馅儿”,必须是糯米。豆皮的皮讲究“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

其中最美味的当然要数三鲜豆皮了,三鲜豆皮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或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吃起来香酥嫩脆,咬上一口,就忘不了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