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别名是什么

文名: 武松

别名: 行者、打虎英雄

国籍: 北宋

出生地: 邢台市清河县

职业: 侠士

职位: 阳谷县都头、梁山步军头领第二名

《水浒传》武松的绰号是什么

武松别名:

武二郎、武行者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

水浒传里武松的别名

武松的别名是行者,因为排行第二,也被称作武二郎或者二郎。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武松的性格和别名是什么?

武松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武艺高强。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

武松的性格特点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武松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武松的性格特点。

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

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

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杀人留名武松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二】

武松的装扮

打虎时: 穿一领新衲红绸袄,戴个白范阳毡笠儿,背个包裹,提了杆棒。

此时打扮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子,浑身看不出一丝的杀气。

十字坡出家:因杀了都监府的人,没办法出家为头陀。且年看施老先生如何描写的武松的装扮:

前面发晻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与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二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神通广大,远过回生起死佛图登;相貌威严,好似伏虎降龙卢六祖。直饶揭帝也归心,便是金刚须拱手。

此时,浑身上下,杀气腾腾,如同黑煞星下凡。

武松的武器变化(拳头,棒子,刀)

从武松的武器来说,武松是善于用刀的。但是其成名还是靠的是拳头(打虎)。

开始时在清河县与本县的机密相争斗时,是用拳头将那机密找昏。在景阳岗打虎时虽拿了一根棒子,但是棒子没打到虎却打到树枝上折了。只能还是用拳头。

斗杀西门庆时用的是单刀。

打蒋门神时用拳头。

之后大闹飞云浦,怒杀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时都用的是单刀。

逃到十字坡后,张青夫妇送给了武松一对镔铁打造的雪花双刀。自此,这对刀就随着武松上二龙山,上梁山,北上征辽,南下征方腊。

水浒传中的"武松"的外号是什么?

武二郎和行者武松

一、武松有两个别号,一个是“武二郎”,这是因为他排行老二;另一个是“行者武松”,这是因为在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

二、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三、他的主要故事有:打虎、血溅鸳鸯楼、刀劈飞天蜈蚣、击杀耶律得重、斩杀贝应夔等。

四、武松,绰号行者。行者是那时对游方道人的一种称呼。本是打虎英雄,但因其大哥被人毒害,怒而杀人。逃跑后,遇到结拜兄弟菜园子张青和其妻母夜叉孙二娘,为掩人耳目,使武松不被官府捉拿,便把武松乔装打扮为一个行者的模样,头戴金箍,披发遮刺字,浑身道人装束,持一双戒刀,身带度牒文书(就是那时候的证件),继续上路。后来除恶道,上了二龙山,与鲁智深会合,最后一起上了梁山,继续以此装束形象替天行道。自此之后,武松便形成了行者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