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基寡糖素的功能作用

1、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壳寡糖可刺激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和水果蔬菜增产丰收。

2、壳寡糖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 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对小麦花叶病、棉花黄萎病、水稻稻瘟病、番茄疫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壳寡糖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抑制作用。壳寡糖在应用上具有微量(PPM级)、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等特点,对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氨基寡糖素的实际应用:

氨基寡糖素有广谱抗菌性。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诱导作物产生多种抗性物质,对由病毒、真菌、细菌等引起的病害的防治都有效。尤其重要的是,对病毒病的防治过去往往是植保的难题,而用氨基寡糖素农药防治效果却十分理想。应用氨基寡糖素对作物炭疽、疫病、枯黄萎、根腐等病害均可预防并直接控制。

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氨基寡糖素的作物还较少发生虫害。在昆虫刚孵化成幼虫时用氨基寡糖素农药效果最好。氨基寡糖素对各种蚜虫均有明显的触杀作用,蚜虫触药后4~12小时即死亡。

氨基寡糖素可作为药物缓释剂,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减少用药量。因此,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可作粮食、蔬菜作物等种子的处理剂,激发种子提前发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氨基寡糖素肥料进入土壤后可以促使有益细菌如固氮菌、纤维分解菌、乳酸菌、放线菌的增生;抑制有害细菌如霉菌、丝状菌的生长。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料,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改良土壤,改善作物的生存环境,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壤改良剂。

氨基寡糖素用在果实表面,对病菌的侵害起阻隔作用,而且这层膜有良好的保湿作用和选择性透气作用,因此甲壳素可以成为果蔬保鲜剂的最好原料。

氨基寡糖素诱导作物产生的多种抗性物质中,有些具有预防、减轻或修复逆境对植物细胞的伤害的作用,因此施用甲壳素可提高作物的抗寒冷 、抗高温、抗旱涝、抗盐碱、抗肥害、抗气害、抗营养失衡等抗逆性。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氨基寡糖素

二、氨基寡糖素的作用和功效

1、氨基寡糖素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

2、氨基寡糖素可刺激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和水果蔬菜等增产丰收。

3、氨基寡糖素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对多种病害(病毒,枯萎,软腐,黄萎,晚疫等)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特性机理:

氨基寡糖素(壳寡糖)是指D-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低聚糖,由几丁质降解得壳聚糖后再降解制得,或由微生物发酵提取的低毒杀菌剂。氨基寡糖素(农业级壳寡糖)能对一些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真菌孢子萌发,诱发菌丝形态发生变异、孢内生化发生改变等。

能激发植物体内基因,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保素及PR蛋白等,并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氨基寡糖素溶液,具有杀毒、杀细菌、杀真菌作用。

不仅对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极强的防治和铲除作用,而且还具有营养、调节、解毒、抗菌的功效。

可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地下根茎、烟草、中药材及粮棉作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花叶病、小叶病、斑点病、炭疽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黄矮病、稻瘟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病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氨基寡糖素

三、氨基寡糖素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氨基寡糖素的作用有,诱导植物产生抗逆性、防治病虫、杀灭线虫、调节植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氨基寡糖素的主要使用方法是喷洒,喷洒在各种果树上。

氨基寡糖素

氨基寡糖素,也称为农业专用壳寡糖,是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采用独特的生物技术生产而成。

壳寡糖可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一些植物病原菌。

壳寡糖可刺激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和水果蔬菜增产丰收,壳寡糖可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免疫和杀灭作用。

四、氨基寡糖素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一般来说,氨基寡糖素用来浸拌种时常用的浓度为600-1000倍,连续浸种4-6个小时,种子包衣时,可以按照0.05-0.2%的浓度使用。

氨基寡糖素属于低毒或微毒的环保药物,而且所有的剂型的含量都比较低(农药单剂含量都在5%以下)在使用到作物上或土壤中后,会直接降解成水、二氧化碳及植物所需养分,也不会发生药物残留,不会对作物、土壤、水源等造成毒害性污染,因此使用起来非常安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可与其他杀菌剂、叶面肥、杀虫剂等混合使用,喷雾6小时内遇雨需补喷。

用时勿任意改变稀释倍数,若有沉淀,使用前摇匀即可,不影响使用效果,为防止和延缓抗药性,应与其他有关防病药剂交替使用。

不能在太阳下曝晒,于上午十点前,下午四点后叶面喷施,宜从苗期开始使用,防病效果更好,一般作物安全间隔期为3~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寡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