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战时期被炸毁的大桥是哪个?

是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又名钱江一桥,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  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

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5月成功修复。  于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北起上城区二龙山东麓,南至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 [6]  全长1453米,公路桥宽9.14米,铁路桥宽4.88米;桥面上层为双向两车道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单线轨道铁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扩展资料:

建设历程

民国23年(1934年)8月8日,钱塘江大桥开始动工兴建;  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举行开工典礼。

民国26年(1937年)8月14日,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遭遇到侵华日军空袭;  9月26日,铁路桥通车;  11月17日,公路桥通车;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

民国33年(1944年)10月,侵华日军修通铁路桥(公路桥未修复)。

民国36年(1947年)3月,钱塘江大桥临时通车。

民国37年(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主持下,钱塘江大桥成功被修复。

民国38年(1949年)5月3日,钱塘江大桥被往南撤退的国民党工兵部队炸毁了铁路桥的部分铁轨,但由于中共地下党的保护,桥梁的其他部分没有损坏。

1950年4月,钱塘江大桥临时修复。

1953年9月,钱塘江大桥六号墩修复,从此大桥全面修复完工。

1954年3月,钱塘江大桥恢复使用。

2000年,钱塘江大桥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塘江大桥

二、中国钱塘江大桥仅通车90天就被炸掉,是何缘故?

提及钱塘江大桥,我们最深刻的是它的宏伟建筑,但却不知道它有一段特殊的回忆。历史上的中国钱塘江大桥,确实在建好后90天就被它的设计师所炸掉,在面对日军随时可能占领大桥来加速南下运兵,作为设计师的茅以升忍痛炸掉了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且立志要再让它修复。

一、钱塘江大桥的建立,为当时的国家带来了重要的作用

或许以现在的科技来看,钱塘江大桥并非太大的能读,但以上世纪30年代来说确实极其宏伟的建筑,为了加快运输军用物资和逃难的人,钱塘江大桥大桥的建成有了很多的促进作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当时的科技能力来说,钱塘江大桥的建成确实充满了奇迹,特别是当1937年9月26日清晨通车时候,设计师们简直是欣慰的。钱塘江大桥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开始开始了不断输送逃难的人群和军用物资的日子,让前线争斗的军力得到了补充,也让逃难的人群得到了及时的救援。

二、钱塘江大桥的建立,在可能成为敌人占领目标时候,难受也不得不炸掉

同年的11月日军的战火逼近杭州,当时钱塘江大桥简直是日军的目标,大家都懂得一旦日军占领了钱塘江大桥就意味着日军就可以快速南下运兵。在各种无奈和国家安危的选择中,作为主要设计师的茅以升决定忍痛炸掉了自己多年的心血结晶,且立志要再让它修复!

抗战胜利终于胜利,多年修造的钱塘江大桥也被修复,让这条美丽的大桥有了更让人深刻的历史背景。

三、钱塘江大桥在民国时动工,为什么会被自己人炸毁?

桥梁,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建筑,似乎总是承载着非常不容易的历史。而在近代史上,钱塘江上的一座大桥可谓是见证了历史!钱塘江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江之一,而在这座大江中,我们看到的,其实不应该只有钱塘江的大潮,还应该看到那一座在抗日的战火中,艰辛完工的钱塘江大桥。

在钱塘江大桥的简介中,你总能看到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这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现代化大桥。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我们老一辈的桥梁工程师,是如何做到让这座桥出现在世人面前了,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1934年,经过无数次的考察和拟定方案之后,关于修建钱塘江大桥的重任被教导了茅以升的手中。这是一项大工程,也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工程。钱塘江的地质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在江底的一些地方还有将近四十米的淤泥,再加上厚厚的粗砂卵石,这些地质情况,都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问题。而且,如何在江底成功的打入木桩,使得大桥的桥基能够稳固,这又成为了一个难题。而且,这条大江的水流湍急,更是一个问题。

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工程师和施工队伍来说,这样的难度是必须解决的。所以,他们发明了很多的方法,来进行施工。有的是发明了射水法,有的是发明了沉箱法,不管究竟是哪一个,都使得这个桥能够妥善的发展,更是最终修建成功。但是,谁能够想到,在这座大桥可以通车的时候,日军的侵略也已经到了门口。

为了阻止日军的南下侵略,当时作为钱塘江负责人的茅以升,接到了任务,要求把大桥炸毁,不要留给日军,防止他们可以快速的借用这种桥而渡河。这个消息的传来对于茅以升来说,似乎并不算是太过意外,他很快的就组织好成员,让他们将炸药放到自己在设计大桥时专门留下的洞里。这是这位老先生在首次创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的准备,就这样,钱塘江大桥被毁,而茅以升先生留下一句“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话。

后来,战争平息,钱塘江大桥还是在茅以升先生的设计下重新的进行了复原的修建。于是,在1948年,这座大桥被修复。后来,在时光的辗转中,我们看到了如今留在我们眼前的钱塘江大桥。谁能想到,在乱世中,就连一座大桥都无法保全自己!

四、耗资5亿的钱塘江大桥,竣工3个月就被设计师亲手炸毁,这是为何?

桥梁是连接两地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通过桥梁能够大大地缩短到达了两地之间的时间,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在各个地方的许多桥梁都有着连接两地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往来,还能够带动经济发展。

在许多年前一座耗资五个亿所打造的桥梁,结果在竣工三个月之后就被设计师亲手炸毁了。这座桥梁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塘江大桥,炸毁桥梁的这个人就是被称之为中国桥梁之父的茅以升。当桥梁被炸毁之后,许多人也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值得的,这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其实这座大桥的建成对于我国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而且也连通了两地,让两地之间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力,建造这座大桥一共花费了五个亿的资金。

不过这座大桥的炸毁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1937年的时候这座大桥就基本上已经建成了。这是当时为了阻止日军从浙北南下,这座大桥的炸毁也就很好地阻止了日军们的前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很好地保证了百姓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说这座大桥的炸毁十分的可惜,但是通过炸毁也换来了许多的好处,因此这座大桥被炸毁也是有一定作用和意义的。而现如今这座大桥已经被修复了,它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五、茅以升为什么炸桥

提起钱塘江大桥,人们都 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市六和塔附近

会想到茅以升。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后回忆:“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几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澎湃,风波甚为险恶,其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的两大难题。茅以升在造桥过程中,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工程的进展。 至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茅以升说,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当时他正在6号桥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这次日机轰炸是江、浙一带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在通车的当日,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就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了。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同年11月16日下午, 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江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南京来人还透露,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已直接由南京运来,就在外边的汽车上。 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铁路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同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和慎重考虑后,最后订下了炸桥方案。 当天晚上,所有的炸药就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个桥墩内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100多根引线,从一个个引爆点连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只等一声命令,就把大桥的五孔一墩全部炸毁。 11月17日凌晨,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因此事是高度保密的。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竣工了,只因怕敌机轰炸,尚未开放,现在何以又叫通车呢?原来,杭州三廊庙到西兴的过江义渡,平时每天就有一、二万人来往,上海战事爆发后,过江的人更多了,渡江的船本来就不够用,不意在16日又因故沉没了一只,等待过江的人太多,加上战事更紧,形势严重,迫不得已省政府才决定开放大桥。当日,大桥全面通车,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到六和塔下的钱塘江边,甚至连六和塔上也都站满了人。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但有谁能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临着被炸毁的命运! 12月22日,日军进攻武康,窥伺富阳,杭州危在旦夕了。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固不必说,而铁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22日这一天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 第二天,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他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黑压压涌过来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命令关闭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并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大桥炸毁后,桥工处全部撤退,茅以升带着在钱塘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图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资料一起撤退。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舍弃了许多家什,却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尽数保存下来,解放后移交给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档案馆,成为国家重点档案中的珍品,并为探明杭州市水文情况及建设钱江二桥节省了大量资金。这是后话。 抗日战争胜利了,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