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艾是百家姓吗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二、艾姓在全国姓氏中的排序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6%。

三、百家姓中有姓“AI”的吗?

百家姓中有艾(ai)姓。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6%。

扩展资料

艾姓名人:

1,汝艾:祖籍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

2,艾侯:江西省修水人,有功于商朝,武丁帝于公元前1225年前后封为侯爵。

3,艾伯坚:河南省汝南县人,汉朝末年汝南郡6孝廉之一。

4,艾江:“五胡乱华”时期(304—389年)南燕牙门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姓

四、艾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夏朝汝艾百家姓排334位

艾姓是中华姓氏之一,相信大家生活中遇到过,该姓氏人口可不少。而据了解,艾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所以起源很多,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艾姓起源和来历。

艾姓起源和来历

1、源自夏朝,得姓始祖汝艾

艾姓起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兴夏室之时,当时少康党国,有一辅佐大臣汝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现如今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2、源自春秋艾孔之后

艾姓起源和来历还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齐国有位大夫名孔,他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便叫他艾孔。而艾孔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慢慢的传承至今。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艾孔之后”。  

3、 源自复姓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

4、 源自回族 :回族中的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

5、 源自满族 :另外,现代的艾姓还有不少是满族改汉姓而来,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二、艾姓百家姓里排第几

艾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它起源很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四川四省。

三、艾姓全国有多少人

艾姓虽然在百家姓中排名不到,但它却是一个人口大姓。据了解,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52%。对姓氏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宦姓起源和来历。

五、百家姓中有姓艾的吗

有。

艾姓,最早起源于夏朝少康帝中兴大臣汝艾,其后人以艾为姓;汝艾祖籍天水,故天水为艾姓发扬之郡。艾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历史上艾姓重要人物有:商朝艾侯;唐朝镇军辅国大将军艾朝,书法家艾居晦;宋朝画家艾宣,诗人艾可叔,元朝名医艾元英;明朝征西前将军艾万年,礼部侍郎艾常富;清朝刑部尚书艾元徵,武显将军艾肇昌;现代工程院院士艾兴,经济学家艾春荣。

截至2009年,艾姓人口大约69万,为全国第184位姓氏,《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作者、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从公安部获悉2009年全国艾姓户籍人口数为69万,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分列第一、二、三位,其中湖北省占13%。艾姓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13.32亿)的0.0518%。

扩展资料:

艾姓的主要源流:

1、汉族艾姓起源。远古时期发明艾刀的氏族,以艾为氏;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因其功高,少康帝赐姓艾,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商朝修水古艾国(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其子孙以国君姓为氏。

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艾”为氏;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孔子之叔),隐居于齐国艾陵(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南),更姓改名,以隐居地名艾为氏,以原姓孔为名,取名艾孔。后世以艾为姓;

春秋吴王僚之子庆忌于公元前515年避难于艾城(一说是吴国的艾邑—今江西省修水县,一说是卫国艾城,可能是今河南省汤阴县),其子孙中的一支以其避难地地名艾为氏;

2、少数民族艾姓起源。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率部归顺宋朝,并改爱姓为艾姓,取名艾忠孝。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即回族人名字)首音,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其后裔以艾为姓。满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爱义氏、爱浑(瑷珲)氏有改为艾姓者;

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艾日尹古特”姓氏的第一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后演绎为艾姓。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白族、瑶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壮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

3、外来民族艾姓起源。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如北宋中期(1050年前后)来华经商、后定居于国都汴梁(今开封市)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