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上一次下雪是什么时候?
广州上次下雪为1967年12月29日。
广州(Guangzhou),广东省辖地级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2020年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05人。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2017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2018年,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截至2019年,广州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二、哪年广州下过雪?
屈大均曾云:“广州有霜而无雪,然霜亦微薄不可见。”道光《广东通志》亦云:“岭以南无雪,霜亦不常见。”广州地处亚热带,冬日无雪,是常规,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偶然飞雪,亦无足怪。屈大均就曾咏过罗浮山的大雪,也咏过羚羊峡的积雪,道光《广东通志》多次记载了广州下雪。
唐代诗人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诗有句云:“河畔雪飞扬子宅,海边花盛越王台。”杨子,指杨孚,东汉和帝(?—105年)时人,杨子宅在珠江南岸。明黄佐《广州先贤传》说:“杨孚宅在江浒南岸,尝移洛阳松柏植宅前,隆冬飞雪盈树。”这可能是广州下雪的最早记载,但这次下雪,既无年月,又不见当时人的记录,如作为“以诗证史”,尚欠佐证,只可作传说而已。
南宋以降,广州下雪,见诸方志及时人题咏者,有“淳佑五年(1245年)十二月广州大雪”。戴瞡《广州通志稿》引《郡》云:“腊初,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时经略使方大琮躬出省视,贫民与诸营疲卒,均给缗钱,以恤其寒,阖郡大悦。”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广州、番禺、南海“有雪,梅花枯死”。嘉靖十六年(1537年)冬,番禺、南海大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从化大雪三日。“时冫互阴寒甚,昼下如珠,次日如鹅毛,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老父俱言从来末有也。自是连岁大稔。”崇祯七年(1634年)从化大雪。
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十八日,广州、龙门大雪。康熙五年(1666年)十二月二十夜,广州、番禺、南海大雪。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广州大雪,当时居广州的东莞诗人何鲲在《乙未腊月二十一夜广州大雪》诗中描述云:“……乙未腊月廿一夜,打窗淅沥随风下,千门万户敞凌晨,青年皓首群相讶。初疑罗浮春已催,千树万树梅花开,又疑五月木棉熟,南海庙前飞雪来。子夜飘摇日中止,鸳瓦平沟屐没齿。儿童戏弄范以模,手掬瑶璠仙门里。人尽冰衔在玉堂,蛎墙龙户生辉光,沉香浦冻珠成海,白云山拥玉为冈……”番禺大雪,“自是连年大熟”。南海“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龙门“寅卯刻大雪漫天,如飞絮,树屋皆白,积地三四寸,辰刻乃止”。
民国8年(1919年)正月初三,清远微雪。民国9年(1920年)十二月初一,清远“落雪”。
由于民国以来,广州和各县志书成书年代不一,且有中断。如《广州府志》中断100多年,各县志下限也不尽统一。暂以已见之于志书的为录,不排除有下雪而缺记载之事。是以民国以来广州地区的降雪记录,另待专文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