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适合的网站
老年人适合的网站:
1、糖豆中老年网民最喜欢上的网站之一。糖豆以PC端广场舞视频网站起家,移动端App则发展成广场舞大妈必备神器,并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获得了腾讯领投C轮融资。糖豆App的内容现在不仅有广场舞,还添加了生活窍门和搞笑类视频。
2、美篇。这里的中老年用户以高知人群为主,他们有更多业余爱好和消费能力,他们不会只关注广场舞或者短视频,还热衷于摄影、旅行、诗词歌赋,比许多年轻人的爱好还要丰富。美篇使用网页版需登陆账号,然后点击“发现”版块。
3、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大数据显示,截至221年已有超过5万名6岁以上老年人在平台上当主播,年龄最高的已经1岁,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5亿,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多万元,粉丝最多的有25多万。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表示,喜马拉雅将持续为老年群体做好服务,运用科技力量弥补数字鸿沟,让更多老年人共享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助力“老有所乐”。
4、我的长辈老龄网。我的长辈老龄网又被称作中国老龄网,主办单位是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主管单位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网站功能丰富,已规划“工作社区、资讯社区、健康社区、家庭社区、文化社区、游乐社区、商品社区、服务社区、会员中心”内容版块。
5、老小孩。中老年网站,21年成立,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平台;可以通过其官网参与、发布或发现属于老年人的社交圈;在这里可以寻找旅游团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发布自己写的文章。
二、如何才能做好一个让老年人喜欢的网站
中老高龄化是国家现在人口发展的一大问题,而且是国际社会应对人口中老高龄化的最新理念就是 “健康”、“参与”、“保障”三大要素。同样,在互联网领域,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这其中就包括老年网民!由于互联网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关注网络,所以,中老年人网站建设,也成为现在很多服务型企业的选择!
既然“健康”、“参与”、“保障”是关注中老年人的三大理念,那么大家就需要以这三点来指导大家的网站建设!
1、健康
毫无疑问,健康是中老年人第一关心的问题。中老年人需要大家晚辈关心和照顾,现在都提倡健康生活,而且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中老年人延年益寿。所以中老年人都愿意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并对社会新闻感兴趣。大家做中老年人网站就需要包括健康常识、网上课堂、时事新闻、开心一刻、生活小窍门等等一些板块,这样就包括了中老年人基本关心的所有话题了。这些健康型板块不但可以让他们在物质上得到享受,还可以从政治上、思想上仍让他们永葆青春,让他们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发挥余热,继续关心自己曾经从事的专业和工作!
2、参与
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工作退休闲在家中,要么每天无所事事,要么就是陪陪儿孙们,生活相对还是很单调的。所以,参与互动就是网站建设考虑的第二大问题!如果大家做一个中老年人社区网站,那么就要举行组织让他们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以促进家庭关系融洽和睦,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像一些大合唱、交谊舞、书法、绘画、种花、种菜、养鸟、钓鱼等等,都是大家网站必不可少的主题!
这样不但可以让中老年人乐于参与和互动,还能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中老年人建立一个专属互动网站,让他们从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新的科学知识,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调节。
3、保障
这个就是大家做网站建设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了。在这种特殊的网站建设过程中,大家已经要以中老年人的角度来思考。
首先,中老年人视力都不是很好,那么大家在网站的结构和布局已经要简洁,而且文字一定要大些,这样才能方便中老年人观看阅读!网站可以传统一点,也可以添加一些流行元素,比如比如GIF图标、游标、多变字体等,使网站既适合老同志浏览的特点,又能与时代同节奏,让中老年人也能有年轻化心态!
其次,网站的文章一定要贴近生活,而且要实用。千万不要设计一些低俗和无聊的文章,这不但不利于互动参与,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大家可以尝试在网站建设中增加老年论坛、语音聊天等功能,或者是一些简单的互动式小游戏,歌舞类的视频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开始喜欢上blog了,那么大家也可以在blog这方面多做文章,很多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文笔手法,创作写博或许能为他们带来另一种不同的网络生活。时代在发展,互联网也在发展,网站建设也需要随机应变,不但要及时抓住新的东西,但是大家更不能忽略旧的东西。
三、中国现在老年网民有多少?中国40-50岁之间的人口有多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中国网民到2000年底有2250万。因此,上网在中国是百分之一点几的人的“富贵”游戏。对于年收入300元而上网需交费120元的农民来说是绝对玩不起的。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已经上网的人群,。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0年7月份的统计,中国上网人群有以下特点:
18岁以下,18—24,25--30,31--35,36--40,41--45,51--60,60以上
1.65% 46.77% 29.18% 10.03% 5.59% 5.07% 1.30% 0.41%
用户行业分布如下:
党政管理机关工商管理、税务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
5.09% 2.78% 2.80% 9.13%
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公检法
5.04% 4.58% 4.48% 1.53%
文化、娱乐与体育业新闻媒体与广告业科研、教育事业邮政、通讯业
2.76% 2.26% 12.63% 2.83%
计算机与IT行业采掘、矿业、制造业农林牧渔水利业其他
13.60% 3.50% 0.62% 26.37%
家庭人均月收入(单位为人民币元)
500以下501--1000,1001--2000,2001--4000,4001--6000,6000以上
8.26% 28.19% 37.77% 18.45% 4.48% 2.85%
分析上述三组数据,18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占76% ,工资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74.22%,以及从上网者行业分布来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群体。他们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收入相对较高,以公司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由于他们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掌握,对互联网的积极认同、深入了解和良好的悟性。或者说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从事白领工作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较早的统计
不过通过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大概分析出现在上网人群的分布
四、老年人网站
老年人网站有:
1、糖豆
中老年网民最喜欢上的网站之一。糖豆以PC端广场舞视频网站起家,移动端App则发展成广场舞大妈必备神器,并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获得了腾讯领投C轮融资。糖豆App的内容现在不仅有广场舞,还添加了生活窍门和搞笑类视频。
2、美篇
备受欢迎的中老年网站美篇,是专门为中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内容社区,是中老年文青的聚集地。这里的中老年用户以高知人群为主,他们有更多业余爱好和消费能力,他们不会只关注广场舞或者短视频,还热衷于摄影、旅行、诗词歌赋,比许多年轻人的爱好还要丰富。
3、喜马拉雅
中老年上网做什么、中老年人上网喜欢看什么?喜马拉雅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已有超过5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在平台上当主播,年龄最高的已经100岁,专辑播放量最大的超过5亿,年收入最高的可达300多万元,粉丝最多的有250多万。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表示,喜马拉雅将持续为老年群体做好服务,运用科技力量弥补数字鸿沟,让更多老年人共享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助力“老有所乐”。
4、我的长辈老龄网
我的长辈老龄网又被称作中国老龄网,主办单位是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主管单位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网站功能丰富,已规划“工作社区、资讯社区、健康社区、家庭社区、文化社区、游乐社区、商品社区、服务社区、会员中心”内容版块,每个版块又可细分,能够满足不同中老年人在新闻咨询、老龄法规、健康养生、药品安全、文玩收藏、居家生活、旅游观光、商品购物等各个方面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5、老小孩
中老年网站,2001年成立,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公益平台;可以通过其官网参与、发布或发现属于老年人的社交圈;在这里可以寻找旅游团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也可以发布自己写的文章。
其官方运营团队对外宣称:致力于将老小孩发展为“国内最值得推荐的老年人社交平台之一”;创新有效地提高老年人旅游和老年人服务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创新新一代体验,激励人们关注和参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6、金婚网
金婚网创办于2007年,是国内第一家专注离异、丧偶人士的征婚平台,曾受到上海电视台精彩老伙伴、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健康产业报、河南电台民生频道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2013年,网站与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合作《幸福来敲门》大型老年电视征婚节目录制。如今单身老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网站致力于为全社会老人的晚年幸福出力献策。
7、可爱老人网
中老年上网做什么、中老年人上网喜欢看什么?在互联网接通我们与世界的同时,网络社群也存在着边界,年轻人在各个社交网站浏览、讨论、发声,那声音极少历经岁月沧桑。
中老年人们,也拥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在以“可爱老人网”为代表的一批老年人论坛中,他们共享彼此的生活和哀乐,从柴米油盐到诗词书法。线上线下,他们步履不停。
8、金霞网
适合中老年人浏览的网站,致力于打造对中老年人最有价值的资讯内容,通过专业的资讯内容引导中老年人科学、积极地面对退休后的晚年时光和居家养老生活。
网站集资讯与中老年人互动社区为一体,内容涵盖老年时尚、老年人教育、老年人理财、及健康养生等主流话题,是中老年朋友不可多得的网上乐园。
9、枫网
枫网是国内的中老年人网络媒体和互动平台,也是《快乐老人报》的官方网站,它由国内著名的上市传媒集团——中南传媒集团创办,隶属于旗下湖南快乐老人产业经营有限公司,是适合中老年人浏览的网站。
网站内容比较丰富,有新闻、健康、时尚、养老等,现阶段由于运营问题,网站内仅可以在线免费阅读每期的“快乐老人报”。网站后期运营情况如何请以实际为准。
10、黄昏老年网
黄昏老年网是适合中老年人浏览的网站,主要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资讯,已规划“老年人新闻、健康、饮食、疾病、养生、用品、广场舞、养老院、养老地产、养老动态、热点新闻”内容版块。网站内容多以科普性文章为主。
五、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超过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呈现孤独的生活状态,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1
没事就拿起手机、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每天玩手机超过9小时……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些上网成瘾的事例。与以往不同,报道中网络上瘾的不再是年轻人,而是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年人!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这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老年人染上网瘾的背后,折射了复杂的现实,也向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机型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了”。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购物、无接触支付、信息查询、身份验证等很多基于手机的功能,在为多数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不能熟练使用的老年人带来不少困难。为了不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落伍,适老化政策频频出台,切实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题;社会各方也共同出力,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家人,帮助老年人熟悉手机功能,融入移动互联时代;很多企业也针对银发一族开发了很多“适老”手机应用,老年人的移动互联使用情况已有了不小的改善,能娴熟使用手机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然而,由于互联网以往针对老人的服务经验积累不够,保护力度和方式欠缺,导致部分老人反受其伤。上述报告显示,超过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
感到孤独,缺乏社会交往,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边、不善交际,叠加疫情期间聚集活动受限,让部分老年人孤独感增加。而通过手机了解外界,社交沟通,娱乐互动,则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
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网瘾另一原因。很多老年人要帮忙照顾隔辈人,每天奔波劳碌。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这种升级版的“上有老下有小”让他们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并不多。手机作为容易学、易获取、低成本、零门槛的娱乐方式,自然成为了老人的最爱。在空闲时光,无法享受“诗和远方”的老人,拿起手机开心一下,无疑是最直接最实惠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吸引力,是由其方便随身、海量内容、娱乐性互动性强,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支撑所打造的,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年龄大而对网瘾免疫。而老年人时间支配相对自由、无刚性作息要求的特点,导致外部约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
从社会角度讲,打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性保护,让老人能够待在安全、舒适的互联网“老年模式”里,才是正确的做法。
“舒适护老”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推进建设和维护。家人或社区工作者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也要传授给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平台应避免强娱乐、轻内容的导向,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社会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及场地,增加老人放下手机的动力。
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应是数字时代关爱老年人的终点,“适老”之后还要“护老”,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拥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2
收割与抛弃:算法控制让老年人无处遁逃
石家庄市民张萌打开自己和父亲的某新闻App,两个人的.界面几乎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在其父亲的阅读推送中,“秘史”“秘闻”“中央内部会议”等字眼格外醒目。
“父亲喜欢阅读历史文章,但对内容不辨真伪照单全收,人也变得有点激进,让人很担心。”张萌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戏说”“口述”文章对老年人影响颇深。不少老人言必称“网上说”,进而向晚辈灌输同样的思想。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孟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超过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
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容易被偏激的言论所吸引,主要原因是“那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简单性,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易辨识,以及易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很容易共鸣。”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吴彦敏表示,尽管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但沉迷网络的老人实际上更加离群索居,与社会、时代、现实脱节,分圈层化更加明显。
腾讯110平台2019年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超过两万次,其中97%的受骗者曾遭资金损失,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天津市公安局近日公布的全市今年以来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现行案件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群体虽然占比不大,却容易发生被诈骗数额较大的案件。
“老年群体被骗光全部身家后往往更加绝望,一方面身体条件决定了他们无法重新谋生赚取收入,另一方面精神上更容易陷入自责而走不出来。”石家庄一名基层民警说。
沉迷与成瘾:老年人身心健康受损于无形无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数字鸿沟与网瘾成性尖锐并存于老年群体中。多位受访医生表示,老年人长时间上网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病、眼疾等多种疾病。心理方面,上网本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长期沉迷却适得其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空虚、焦虑感。
68岁的崔雯洁家住天津市西青区西营门街文瑞家园社区,她经常身体佝偻着坐在床上看扭秧歌视频,身边人的劝说全成了“耳旁风”。“去年玩手机经常眼花脖子疼,久坐浑身不舒服,没人管我,一天能玩8小时以上,手机没电了就充上电玩,后来家里人拦着,但我还是心痒痒。”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朝晖表示,近年来因眼部问题前来就医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
“老年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引发干眼症。如果在黑暗中看手机,背景光和屏幕光的巨大反差,严重损伤眼睛。此外,长期大量蓝光照射会引起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因此老年人是眼睛黄斑疾病的高发人群。”孙朝晖说。
除视力受损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立兴表示,老年人多伴有颈椎、腰椎疾病,长期低头弯腰会对颈椎、腰椎等产生负担。
“头部处于低头位看手机时,颈部后侧肌肉为了维持低头位的姿势,处于紧张状态,头越低,肌肉受到牵拉力量越大。久而久之导致颈部肌肉损伤,颈椎曲度改变。”张立兴说。
多位医务人员反映,目前不少老年人在就医前往往自行上网查阅病症信息,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和辨识力,同时又选择性接受负面信息,擅自“对号入座”,因此来就医时常常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诊断产生怀疑,耽误治疗。
适老与护老:警惕巨头“逐鹿”良药更在“网外”
针对老年人“触网”后比年轻人更缺乏自制力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面对互联网是无助的,各类平台进行适老改造在让“银发族”看得更清楚的同时,应该考虑特殊人群的手机操作习惯,从而更加理性、安全、规范地使用互联网。相对于经济效益,老年版本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不应把老年人视为流量收割对象。
文化娱乐设施供给不足、建设滞后、形式单调,也是老年人脱实向虚的重要因素。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说,当前我国对老年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
此外,老年大学普及率不足也成为不少“银发族”沉迷手机的一大诱因。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西青分校(西青开放大学)校长韦敏说,老年大学开设兴趣类、健康类、生活类专业,满足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的需求。但目前,老年人教培场所惠及率较低,多数老人“无学可上”。
“我们提供免费办学,每年招生时,老年朋友都得在网上‘秒杀’,很快就报满了。”韦敏说,老年大学学员的覆盖面远远小于区域内老年人的群体数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供需改革,促进老年教育长足发展。
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学员李银丽也建议,应加快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如举办老年大学、丰富社区老年类文体活动……尽可能为老年人社交、健身和学习创造条件,才能让他们有动力放下手机、走出家门。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建议,应专门针对老年人展开智能手机使用的科学辅导,扩大活动面,引导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发挥作用。子女层面,要更好地关心父母,从生活、心理等方面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实。
六、中老年网民群体比例不断上涨,科技厂商的适老化改革都跟进了吗?
并没有全部跟进。但是,有一个好的现象是,政府和 科技 厂商已经意识到互联网 科技 已经给老年群体造成了巨大的“数字鸿沟”,而且已经有所行动了。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看。
比如,2020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为此,该《通知》还明确了时间任务表: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再比如,2021年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将重点开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电信服务、开展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
其中明确指出,在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方面,将组织首批115个公共服务类网站和43个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围绕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需求,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切实改善老年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的体验,提高信息无障碍水平,助力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跨过“数字鸿沟”。
以出行领域为例 ,前段时间,交通运输部多次“点将”网约车平台,鼓励相关企业上线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叫车功能。截至目前已有滴滴、嘀嗒、高德、首汽、曹操出行、万顺叫车、T3出行等多家出行平台上线了相关的助老业务。
据悉,滴滴出行老年版小程序目前还在试运行阶段,高德上线的“一键叫车”需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使用,而首汽App虽然将助老模式放在了主界面上,但使用时仍会跳转至微信。
除了新上线的业务,还有部分平台近期对已有业务进行了更新。嘀嗒出行考虑把“扬招打车助手”产品开放给更多老年人出行的高频场景,如商场、医院、物业小区等。不过,上述适老化应用多处于小范围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