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社火春节什么地方的比较淳朴?何时开始结束?

青海的社火春节西宁的比较淳朴,一般正月十一就开始了,十六结束。

社火什么意思

社火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

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是最早的扮兽戏和“村傩”活动。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与“社”有关的事称“社事”,诸如“香火朝山会社”、“社火会”、“孝义会”、“自乐班会”、“曲子会”、“吃割食”等等,把各种不同爱好的人组织起来,设会头,订会章,收会(社)员,交会费,有一定的感召力量和威望,遇有不规行为,也有权力处理。这种会社,每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锣鼓火把助威,狮子龙灯游行,人群相随,显然是“人威”助长了“神威”,就形成了“社火”风俗,它与民间的“香火”还愿风俗(庙会风俗),如同挛生姊妹,正像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其含意深邃而味长。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

社火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风俗。

社火(Shehuo)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西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等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社火表演形式

社火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耍社火时,靠的是演员的动作表演,并配以旌旗、仪仗、罗、鼓、铙、郄等,规模浩大,场面热烈壮观。社火表演内容也极其丰富、广泛,由于社火进行中不说不唱,可以不受时空、内容的限制,从上古的三皇五帝神话传说到历史故事,轶闻野史,传奇英雄等,无所不包,无所不演。

表演青海社火时有什么禁忌?

“社火”来历源远流长,史料称:“社火,在节日扮演的各种杂戏”;又称:“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南宋·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是最早的扮兽戏和“村傩”活动。农家以户族设“堂”,以村、堡设“社”;与“社”有关的事称“社事”,诸如“香火朝山会社”、“社火会”、“孝义会”、“自乐班会”、“曲子会”、“吃割食”(有地方称吃合食,也有的县乡称‘吃割四’,买卖土地写契约,让四邻同意、最后划押写契,四邻不找麻烦)等等,把各种不同爱好的人组织起来,设会头,订会章,收会(社)员,交会费,有一定的感召力量和威望,遇有不规行为,也有权力处理。这种会社,每逢迎神报赛、庆贺集会,必然举行游艺活动,锣鼓火把助威,狮子龙灯游行,人群相随,显然是“人威”助长了“神威”,就形成了“社火”风俗,它与民间的“香火”还愿风俗(庙会风俗),如同挛生姊妹,正像民俗所述:“社火娱神,香火娱人”。其含意深邃而味长。

青海为什么会有社火呢?

社火表演代表天上的火神下凡降吉祥,每年的社火有当地的火神会组织,社火中的演员在表演社火的时候,出社火的当天早上会在火神庙请身子,请完身子后,他们就是火神的代表,已经不是你我眼中的普通人了,舞龙的在早上要去河里饮龙,即为请龙神,前年我全程拍摄了我舅舅村里出社火盛况,社火中的这些仪式都是很庄重的。青海社火中有灯官老爷(尤其是以我的家乡鲁沙尔的灯官老爷最为著名),还有衙役在身边护卫,各具回避、肃静等字样的牌文,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充当,还要很能会喝酒的,因为到各村演社火都会给灯官老爷敬酒的,高跷、拉花姐儿、花梆子、老扬高(又写作“老羊哥”)、伪火神、报子、花鼓子、拉药姐儿、花和尚、哑巴、胖婆娘,龙,狮子等角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鲁沙尔的社火,鲁沙尔社火在青海是最出名的,出灯官那天尤为隆重,鲁沙尔的灯官老爷有庄隆村的老汉出演,走在队伍最前面,后跟三班衙役,老羊哥紧随其后,在后面是八洞神仙(即八仙)自拉自唱,很精彩,在后面是舞龙和狮子,还有旱船穿插期间,压轴的是可以说中国最高的鲁沙尔高跷(2.5米)。正月初七是出灯官的正日子,希望你们都来看看,正月十六还有多巴的高台,这也是湟中社火的一大绝技。

社火节目表演有哪些?

社火节目表演有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

1、青海高台又称“抬搁”及“高会”,将10岁以下儿童固定在2至3米高的特制台架上进行表演。 素有“空中戏剧”之称,传承600余年。

2、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不等,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

3、旱船,是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

4、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5、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