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炸”中的炸的读音是什么?是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油炸yóu zhá,炸zhá,第二声。
一、炸的释义
[ zhà ]
1、(物体)突然破裂:爆~。玻璃杯~了。
2.、用炸药、炸弹爆破:~碉堡。
3、突然发怒:他一听就~了。
4、因受惊扰而四处乱逃:~窝。
[ zhá ]
1、一种烹饪方法。把原料放入多油的热锅中,用旺火或温火使熟。
2、〈方〉焯(chāo):把芹菜~一下。
二、说文解字
古文:从火乍声。
译文:以火为偏旁,以乍为声旁。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
一、轰炸[hōng zhà]
从飞机上投掷炸弹、鱼雷和发射导弹,对地面和水上、水中各种目标进行空中突击。是从空中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摧毁敌方技术兵器及其他重要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炸市[zhà shì]
集市上的人因受惊而四处乱跑。
三、炸眼[zhà yǎn]
马、驴等牲畜突然见到生人或其他不熟悉的东西而惊恐、嘶鸣或狂奔。如:毛驴炸眼直刨地儿,摇头摇尾打响鼻儿。
四、炸糕[zhá gāo]
用糯米粉制成的糕饼。以小豆和糖等为馅,油炸后食用。
五、油炸鬼[yóu zhá guǐ]
一种油炸的面食,有长条、圆圈等形状。有的地区叫油鬼。
二、炸怎么读 炸如何读
1、炸:zhà ㄓㄚˋ,zhá ㄓㄚˊ。从火、乍声。逃亡忽然遇阻停止是乍之范式。火、乍两范式叠加。火忽然膨胀爆破使逃亡不及是炸之范式。
2、组词:炸药、炸弹、轰炸、炸窝、炸群、黄色炸药、炸雷、炸市、定时炸弹、爆炸极限、炸街、炸了庙、炸锅、炸丸子、油炸桧、油炸春卷、炸响、炸庙、炸毁、爆炸新闻、炸糕、油炸烩、狂轰滥炸、战略轰炸、深水炸弹、炸壠、炸牙。
三、山西的炸恶是什么?
山西的炸恶是一种风味小吃,是山西吕梁地区临县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
山西吕梁的炸恶,源自山西人民疾恶如仇,要炸恶吃掉,比较生猛。这个美味做工挺复杂的,土豆煮熟了,在粉碎,然后和上水和淀粉一起继续加热,做成片状,再用油炸熟。
恶是吕梁地区临县最具特色的美食。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挤压成细条,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揉匀后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呈半透明状。恶一般是炒着吃。
恶是山西的一种方言。在吕梁地区的临县,方山,岚县和柳林一带,恶(音è)在方言中是指某人有能耐,有本事。比如,某某人把一件事办得非常好,人们就会说,某某办得恶,做得恶。
临县老汉发明吃土豆的新方法后,人们就觉得老汉有本事,这件事做得好,就夸他,你真恶。同时,也表示老汉创制的这种食物很好吃。因此,这道土豆美食就被人们称为恶了。
四、恶怎么读音 恶怎么念
1、“恶”是多音字分别念为:[è]、[wù]、[ě]、[wū]。
2、恶 [è]:不好、凶狠、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
3、恶 [wù]:讨厌,憎恨的意思。
4、恶 [ě]: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5、恶 [wū]:古同“乌”,疑问词,哪,何。也指文言叹词,表示惊讶。
五、“炸”字怎么读,是不是多音字?
“炸”字是多音字,它有【zhà】和【zhá】这两个读音。
炸【zhà】
释义:
①(物体)突然爆裂。
②用炸药、炸弹摧毁。
③怒气突然发作。
④因受惊而逃散。
组词:
(1)爆炸
(2)轰炸
(3)炸群
(4)炸窝
(5)炸弹
造句:
(1)昨天我的热水瓶炸了。
(2)桥梁被炸弹被炸断。
(3)妈妈一听这话就气炸了。
(4)听见球赛失利的消息,一些人就炸了锅了 。
(5)今天刚买的气球被针弄炸了。
炸【zhá】
释义:
① 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沸油里使熟。
②把某些食物和作料跟少量沸油混合烹炒。
组词:
(1)炸肉丸
(2)炸油条
(3)炸酱
(4)炸鸡
(5)榨菜
造句:
(1)我每天的早晨都是炸油条。
(2)妈妈喜欢下雪天吃炸鸡。
(3)爸爸喜欢吃馒头和榨菜。
(4)每天早上炸油条的叔叔都很早起床。
(5)炸酱面是北京著名的小吃。
六、炸恶是什么食物呢?
炸恶如下:
是一种山西的小吃。这个美味做工挺复杂的,土豆煮熟了,在粉碎,然后和上水和淀粉一起继续加热,做成片状,在用油炸熟。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挤压成细条,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揉匀后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呈半透明状。“恶”一般是炒着吃。
油炸食品是一种传统的方便食品,它是利用油脂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炸食品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水分变成蒸汽从而使食品变热或成为半调理食品。油炸食品虽然好吃,但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油炸食品外面通常会裹上面粉,面粉经过由氧化高温,煎炸烘焙,就容易产生反式脂肪。
淀粉类食物经过油炸时会吸附太多油脂,让其转化成高能量的食物。就拿100克面粉来举例子,把其制作成馒头,热量仅仅于360千卡;但制作成油条或油饼后,热量高达626千卡,热量约等于馒头的1.5倍,若吃太多易引起身体肥胖。
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后造成蛋白质变质,破坏其中的矿物质,妨碍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久而久之导致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