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隆平的颁奖词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的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在不同王国用却拥有着同一个恒故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今天的获奖者——袁隆平。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荏苒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扩展资料:
2019年10月9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袁隆平院士出席了工作站揭牌仪式。
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受聘为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
2020年5月19日,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袁隆平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
2020年9月28日上午,袁隆平受聘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二、颁奖词的格式是什么?
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要点明人物的事迹、彰显人物的精神、言简意赅,自然流畅。
(1)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因此,颁奖词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人物事迹点到为止。
(2)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对人物精神的赞美是颁奖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因此,在颁奖词中,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坚强的意志、崇高的思想品质等,最好能体现一定的哲理。
(3)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颁奖词在表达方式上,需要将叙述、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将人物事迹、精神以及对人物的赞美之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4)言简意赅,自然流畅。
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这样的语言往往字字珠玑、意蕴丰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要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
扩展资料
注意
(1)高度概括,简洁精炼。
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颁奖词“体”短“意”深,“言”简“意”赅,一方面它必须把人物事迹融人其中,但又不能详尽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细枝末节。
(2)句式灵活,文笔优美。
音节和谐、用词准确,句式灵动、修辞大美,这些都是颁奖词的独特之处。颁奖词语句长短结合,整句散句互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多种句式综合运用。
达到“句式灵活”的高超艺术,语言风格刚柔并济,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引用诗词名句信手拈来,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什么?
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
四、急需~~为袁隆平写一段颁奖词 (自己写的)
写作思路:首先写明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颁奖词中写明袁隆平的人生履历的不平凡和坚定不移的梦想,歌颂袁隆平这一伟大人物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正文: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五、感动中国 袁隆平 颁奖词
2004年感动中国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扩展资料:
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他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
3、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
4、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5%~10%。
5、袁隆平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004感动中国颁奖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