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新历旧历?
阴历就是农历,讲的是几月初几,几月几,如8月15就是中秋节,正月初一是春节,都是遵循的阴历;阳历就是讲几月几日,即新历,也就是我们工作中用的日历,如8月20日
二、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
导读:阳历和阴历是我们日历表上的一种叫法,这两个词语一定要区分开来,因为两个词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阳历和阴历的区别在哪里,请看以下我的介绍吧。
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阳历和阴历分别是什么意思
阳历释义:
也叫太阳历。历法的一种。年的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为依据,月的长短则是人为决定,与月亮圆缺无关。现代各国通用的公历就是由阳历改编而成的,通称阳历。
阴历释义:
1。历法的一类。以月亮的月相周期,即朔望月(29天12小时44分2。8秒)为1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2个月为1年,1年354天或355天。伊斯兰教历是阴历的一种。也叫太阴历。
怎样区分阳历和阴历
1、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2、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3、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4、阴历则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5、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分为十二个历月,阴历不考虑太阳的周年运动规律。
6、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
阳历是公历吗
阳历也是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农历和阴历的关系
农历也叫“阴历”,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也叫阴历,或者夏历,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古代的阳历
公历=阳历 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2、农历--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3、公历--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为太阳历,即阳历。
4、农历--中华历代所用的历法,始自夏代,故称。是阴历,历代都在不断修改,后来加上24节气后,成了阴阳合历。
5、农历--与夏历没有什么区别。历法为农事而立,所以中国人叫它农历。其中的24 节气是按太阳年24等分而得,这是阳历部分。农历的月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编在一起就成了和阴阳合历。我们平常没注意,叫惯了"阴历"不加区分。
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
三、阳历是什么农历吗(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阴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文/@成长新视点
阴历,也叫农历;阳历,也叫公历。阴历是中国古代纪年历法,阳历是西方纪年历法。阴历和阳历的区别,主要有历史起源、计算规则、时间天数和适用意义四个方面不同。
一、历史起源不同。
1.阴历, 是中国传统历法, 也叫农历, 又有夏历、汉历、华历和国历等名称。阴历起源于夏朝,以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开始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
之后的商、周、秦及西汉初,月份都有所提前,直至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又恢复夏王朝历法的原有月序,以后各王朝也基本沿用这一月序,一直沿用至今。
2.阳历,自二十世纪起为全世界普遍使用的历法,也叫公历,又叫 儒略历、 格里历。最初,是古埃及人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
之后,经 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和公元前8年凯撒的侄儿奥古斯,共两次进行了修改,称为儒略历。
到十六世纪末期,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又一次进行了修改。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二十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
二、计算规则不同。
1.阴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为周期,以朔望月为月的长度, 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一般在朔日时定为每月的初一,两个朔日之间的日期就是一个月(太阴圆缺一周),根据朔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个月份的时间。
同时,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它的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太阴圆缺一周为一月,历时29日12小时44分2.8秒,太阴圆缺十二周为一年,历时354日8小时48分33.6秒。每一年的12个月中,6个单数月份(即11月)为“大建”,每月为30天; 6个双数月份(12月)为“小建”,每月为29天;在逢闰之年,将12月“大月”为30天。
该历以30年为一周期,每一周期里的第11122229年,共11年为闰年, 不设置闰月,而在12月末置一闰日,闰年为355日,另19年为平年,每年354日。所以,平均每年为354日8小时48分。按该历全年实际天数计算,比回归年约少10日21小时1分,积2.7回归年相差一月,积32.6回归年相差一年。
通俗的理解,就 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
2.阳历,是 太阳历,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以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回归年”为基本周期,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其中,每一年的日数和月数,都是由人来规定的。
三、时间天数不同。
1.阴历,大月是30日,小月是29日。平年是12个月,全年时间为354天或355天;闰年是13个月,全年时间为384天或385天。
2.阳历,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特殊的2月份天数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个闰年。
四、适用意义不同。
1.阴历,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以便从事农业活动,所以又叫农历。自古 古代以来,是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
农历安排有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事活动,被广大农村使用。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定,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
2.阳历,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冷热变更的情形。
四、什么是阳历?什么是农历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扩展资料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
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古人观察到了天象的运动规律,上古时代已采用干支纪元,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历 (中国传统历法)
五、阳历、阴历和农历的区别是什么?
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1. 规则计算:
农历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阴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2. 历史起源: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自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到当时的生活生产中。阳历又为格里历,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后改名为格里历。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
3. 适用意义: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以便家事农业活动。依据阳历,在一年中可以显明看出四季冷热变更的情形。阴历,就是伊斯兰历,主要用来指导他们的宗教节日等。
六、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
阳历就是太阳历,平年为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阴历就是太阴历,平年12个月,约为354天,闰年13个月,约为384天。我国的农历又称夏历,集阳历阴历于一体,即“阴阳合历”。阴历通过“闰月”的办法调整与阳历的同步。农历今年的序号为丁酉年,从夏朝制定历法以来,年月日的顺序始终依六十甲子的顺序编排,历朝历代虽有修订,但顺序一直衔接,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历法。1645年颁布的《时宪历》已将中国古代历法与“西历”融为一体,历法书籍将公历与农历双行编排,对应月日一目了然。公历担负着国家大事的日程安排,农历的使用关系到传统习俗,指导农业生产,赶大集等;在古代,夜间人们看月亮的出没估算时刻,有一套口诀,例如“二十二三,月亮晌午明天”等,还是很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