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

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后来因为它的消化系统的进化已经不太适应吃肉,多吃肉会对身体带来不适,而竹子也能给它们带来营养,所以它们适应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二、为什么大熊猫的祖先以食肉为生

吃。大熊猫是熊科动物,祖先是吃肉的,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没有办法才吃竹子的。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能多吃,吃多了拉稀、吐),并且演化出了第六指吃竹子用。

现在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但是它的祖先食肉目的原始“熊”还是遗传给它了掠食者的本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攻击小动物,食肉的。

满意请采纳,谢谢。

三、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变吃竹子(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

1、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变吃竹子。

2、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

3、熊猫的祖先为什么吃肉资料。

4、熊猫的祖先是食肉的吗。

1.大熊猫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肉食动物,有尖锐发达的犬齿,较短的肠道和肉食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后来因为它的消化系统的进化已经不太适应吃肉,多吃肉会对身体带来不适,而竹子也能给它们带来营养,所以它们适应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四、大熊猫以前为什么会吃肉?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熊猫曾经也是肉食性动物,后来也只能吃竹子为生啦!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现在熊猫还是会吃肉,只不过人们不再喂给它们肉,让它们吃竹子。

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进化,这些都是令它们吃素的原因,在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的社会中,大熊猫也不例外,只能作为被淘汰的一类,只不过它比较幸运,成为了被人类圈养的一种珍稀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体态笨拙的大熊猫只能通过吃素食得以存活。

大熊猫体型笨重也是它不得不吃素存活的重要原因。与老虎、狮子、豹子这种体型的动物相比,大熊猫的体型实在是不占优势,论跑的速度大熊猫跑不过豹子,格斗里力方面又不能跟老虎、狮子比,獠牙的坚韧度也不够,大熊猫如果以肉为食,它们真的竞争不过那些动物,这些因素造成大熊猫它们只能以素食为食。

由于气温的变化,竹子资源不再急切缺乏,大熊猫逐渐适应了以竹子为食的生活。逐渐的,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使得一些植物资源濒临灭绝,而竹子算是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植物,它们存活下来的比较多,使得大熊猫的食物不再缺乏,久而久之,大熊猫就适应了这种生活,吃素成为它的习惯。大熊猫吃素也对身体发育有好处,肉类中会含有多种细菌,而素食中却很少有细菌滋生,这也使得大熊猫吃素成为一种常态,现在大熊猫的胖胖的样子跟它吃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的可爱才能成为国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