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辞手法,白描的作用与运用

白描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笔墨,描画出人物生动的形象,在增强形象感的同时,又留下大片的空间给人以想象,而且这种看似没有技法的表现技巧,能给人一种清丽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如果想细细模仿。可以多研究《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文学著作中有不少白描的描写,除此之外,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更是白描中的经典,可以借鉴模仿。

扩展资料: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鲜明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活化出人物的形神,使人如在目前;白描用于叙事,只要寥寥几笔就可使时态毕现,生动形象。

二、什么是白描? 作用是什么?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作用是通过最简单的笔墨,描画出人物生动的形象,在增强形象感的同时,又留下大片的空间给人以想象,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

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扩展资料

白描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三、谁给介绍下“白描”(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优点

、白描,也称“粗笔描写”、“速写”、“写意”,原为中国绘画传统技巧之一.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采用墨线勾勒出人或物的形象的画法.后来,这种辉煌技巧被引入到写作中,引申为文章的表达笔法之一.\x0d运用白描法写人,其特点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寥寥数语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使用白描手法的优点是节俭、经济、节奏快,有利于情节发展,因此很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白描法如果运用成功,可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教为深刻的印象.\x0d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x0d粗略几笔,一个穷困潦倒的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白描写作手法

白描写作手法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可运用于小说、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主要特点

(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