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九个地区市,为何称为“八闽大地”?

福建简称“闽”,这个闽,最早的时候是族群的意思,关于福建简称“八闽”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1,跟福建历史上的行政区域的数量有关。最早在唐朝的时候,福建是五个州,分别是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到了北宋时期,福建就演变成六个州,而且增加了两个军,也就是现在的兴化军和邵武军。

到了元朝,就把这州那府的改成“路”,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福建有八路,分别是福州路,兴化路,漳州路,泉州路,建州路,延平路,汀州路和邵武路。

明朝,清朝的时候,州的数量又增加了,清朝增加到了11个州,但是算“几闽”的时候是不包含州的,只算“府”的数量,在雍正以后,福建也曾经叫过“十府”,但是这种流传并不长久。

福建在历史上虽然有过9州,12州的叫法,但是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宋朝,因为宋朝的影响力最大,再加上福建的“八府”,久而久之,福建就慢慢被称为“八闽”了。

但是在秦朝以前,福建是叫“七闽”,主要是因为以前有7个比较大的部落。越过灭亡之后,幸存的越国族人移民入闽,与七闽的土著融合,后来慢慢的“七闽”就指福建了。

一直到了公元985年,宋太宗设立了六州两军,一直延续到了南宋,福建就被称为“八闽”,沿用到现在。

2,另一种说法,是说“八闽”是指八个大姓,分别是林,陈,黄,邱,何,胡,郑,詹。他们在福建做了很多大事,在这里生根发芽延续后代,因此叫“八闽”。

福建为什么叫八闽大地?

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为什么叫八闽

福建简称“闽”,在历史上先后有“七闽”、“八闽”、“九闽”的别称。“七闽”曾被用来泛指福建一带地区,后来从南宋至清的九百年间,福建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八府建制,故有“八闽”之称。

北宋时期还大多习惯以“七闽”来称福建,南宋起“八闽”之名始盛。闽清白岩山,相传有一百零八处天然岩景,俗称百景岩,有南宋朱熹题赞的“八闽岳祖”崖刻。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在州署衙门题联曰:“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元代吴海《游鼓山记》云:“福(州)为八闽都会。”明代邓应奎《君山歌》有句曰:“八闽丘壑称奇绝。”至今福建人民还十分自豪地用“八闽大地”来称呼自己的家乡。

福建为什么叫八闽?

“八闽”,是因为宋朝时称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六个州及邵武、兴化二个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的机构,因而得名。

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七闽”、“八闽”之别称,现习惯称“八闽”。“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如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

自然资源丰富

陆地海岸线3752公里、全国第二,可建万吨级泊位深水自然岸线501公里、全国领先,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二,水力资源蕴藏量华东地区首位。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居全国第一。

“双世遗”武夷山和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福建土楼景色怡人,三坊七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毛茶产量、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居全国第一,大红袍、铁观音、白茶等名扬中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建

福建为什么叫八闽 福建为啥叫八闽

1、福建为什么叫八闽 :福建叫八闽的说法有:指福建的八个姓氏,即林姓、陈姓、黄姓、邱姓、何姓、胡姓、詹姓、郑姓。

2、福建在北宋时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明改为八府,因有八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