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动作电位的特点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现象:该现象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电位幅度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 1.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

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一般历时约0.5~2.0ms,可沿膜传播,又称神经冲动,即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意义相同。

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该现象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电位幅度。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

动作电位在细胞膜的某一处产生后,可沿着细胞膜进行传导,无论传导距离多远,其幅度和形状均不改变。

②脉冲式传导: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因此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间隔,形成脉冲式。

三、简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特征

生物膜内外不同的离子及其不同的浓度造成了膜电位。静息和动作电位一般是指神经膜上的电位。所谓静息电位,就是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状况,也就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就是指受到刺激,钾离子外流,电位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的状况。

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扩展资料:

动作电位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

动作电位实现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不变,也是全或无现象在传播时的一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