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宁和斯大林原是俄国人吗

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斯大林苏联格鲁吉亚人

记得采纳哦亲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资料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Влади�0�7мир Ильи�0�7ч Ле�0�7нин),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对二十世纪的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任期间,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同时斯大林也以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对政界和军队中的大清洗、对少数族裔的压迫流放闻名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盟军共同击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东方集团,在冷战中与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 中文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外文名: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别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国籍:苏联出生地:俄罗斯帝国辛比尔斯克出生日期:1870年4月22日逝世日期:1924年1月21日 ··························· 中文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外文名: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国籍:苏联民族:格鲁吉亚出生地:俄罗斯帝国 第比利斯省的哥里城出生日期:1879年12月21日逝世日期:1953年3月5日职业:政治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信仰:无神论主要成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第1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

苏联大元帅政党:苏联共产党职业: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信仰:无神论主要成就: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建立苏联代表作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政党:苏联共产党

三、马克思,恩克思,斯大林,列宁分别是哪国人?

马克思(德国),恩克思(德国,一般译为“恩格斯”),斯大林(苏联),列宁(苏联)。

1、马克思

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2、恩克思

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3、斯大林

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4、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1、马克思

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2、恩格斯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3、斯大林

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4、列宁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马克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四、马克思恩科斯列宁斯大林分别是那个国家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德国人,列宁和斯大林是俄国人。

卡尔·马克思(德语:Karl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是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革命理论家、新闻从业员、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马克思在经济学上的工作解释绝大多数工人和资本家间的关系,并且奠定后来诸多经济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亦是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鼻祖之一,在卡尔·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别有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资本论》。

扩展资料:

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革命和苏联人民抵御国际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反复探讨了军事问题。他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理论作为研究军事的理论指南。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

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

列宁反对民族主义,尤其反对基督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他亲自撰文,阐述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希望建立免费的全民医疗体系,并十分重视提高民众的识字率。

支持妇女权利,废除沙俄时代对无责任离婚的禁令,同时也允许堕胎,但反对代表性解放的杯水主义,要求沙俄时代的性工作者转职。其宗教政策给予东正教很大打击,神职人员被契卡镇压,教会财产被没收,传教活动也受到严格限制。

五、列宁和斯大林的全名是什么

列宁就是全名,斯大林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2、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

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一、列宁

1、创立布尔什维克党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推动了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它不但对俄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而且对后来的整个国际共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领导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3、缔造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当天即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从此,苏维埃成为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斯大林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

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六、斯大林的全名?

斯大林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扩展资料

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产品经济观,并以该理论为基础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其在这一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服务的。

第一,为了保证超高速工业化所需要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斯大林认为,必须利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达到控制经济的目的,因此,不能通过市场,也不能通过批发贸易,而应通过集中分配的办法来实现对整个经济的控制。

第二,农业全盘集体化是超高速工业化合乎逻辑的产物,是从农村榨取资金与粮食的重要办法。

第三,如果把社会主义经济视为商品经济,苏维埃国家应该把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物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

另外,还实行配给制。在理论方面,这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似乎苏维埃经济已进入了商品货币关系不断消亡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