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一句话给可燃冰下定义

可燃冰全称甲烷气水包合物(Methane clathrate),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 ,也称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结合在一起的固体化合物,外形与冰相似。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

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可燃冰的特点与前景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就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体积小,却蕴含大量的能量。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可燃冰使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存在风险。据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 3000 倍,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

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目前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

二、可燃冰是什么

可燃冰就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极强的燃烧力,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它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汽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可燃冰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三、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超过30个字?

可燃冰一般指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即可燃冰,化学式CH₄·nH₂O。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扩展资料:

何时用上可燃冰:

以中国这次重大突破为标志,可燃冰开采已经达到了“技术上可行”阶段,但在实现“经济上可行”,即民用化、商业化的征程中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主要是如何进一步降低开采和运输成本、降低对矿藏周边环境影响等。

在未来可燃冰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确立可燃冰资源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并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还要对可燃冰开采可能诱发的气候、地质及生物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深化基础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土实际的理论模型,提升我国相关研究的国际地位。

未来可燃冰开发道路依旧漫长,根据卢海龙等人的判断,我国可燃冰要达到商业性开发的水平,还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也就是在2030年以后才行。当前的重点在于,如何保证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基础数据研究,而这两者都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燃冰开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