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有什么典故!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传统民俗
仲夏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此外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习俗。
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古人还把端午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称为“龙花会”,有“千载难逢龙花会”之说。
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例如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而端午节更是热闹非凡,家家户户提前几天要泡糯米、摘粽叶,包出花样繁多的粽子,同时各地也会举行划龙舟比赛,而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出生在楚国丹阳,父亲是当地的贵族,这让屈原自小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四岁开蒙读书,屈原很快便被沉迷于书海,常常手不释卷,读书的种类从四书五经到街边话本,这些书大大的开阔了屈原的视野和心胸。长大之后的屈原文采飞扬,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尤其是对一些穷苦人家更是心怀怜悯,经常接济他们的生活,这让屈原在当地有很好的名声。
当时六国鼎力,彼此之间虎视眈眈,公元前321年,秦国派兵攻打楚国,他带领着家乡的青壮年义不容辞走私那个战场,凭借机敏的才智领导他们取得了胜利,这场战斗也让世人看到了屈原的才华,之后屈原被召入宫封为县丞。步入朝廷之后屈原多次劝说楚王颁发仁政,减轻民间负担,深得楚王信任,但却引起小人嫉妒,最终在奸臣的挑唆下,屈原被罢官流放。
罢官流放的时间里,屈原写下了多部爱国诗篇,他忧国忧民却又无计可施,内心充满了悲愤之情,不久秦国再次举兵来犯,势如破竹,攻占了楚国半壁江山,不愿沦为亡国奴的屈原毅然投身于汨罗江自尽,当地的人们得知此事后,纷纷驾船到江中搜寻屈原,可惜都没有找到,为了避免江中的鱼儿啃食屈原的躯体,人们用竹筒装米扔入江中,后来逐渐演变成粽子。
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是有什么寓意吗?
引言:说到端午节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要吃粽子,赛龙舟,可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个节日里面吃粽子,赛龙舟吗?其实是有一个故事典故的,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当然了,端午节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有不一样的话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里面告诉小编。
一、端午节要赛龙舟。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小的时候就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因为当时他死的时候非常的冤屈,所以很多人楚国人不舍得他死去,在得知他投江之后,就选择去江水里面捞他。结果却没有见到踪迹,因此决定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当然了,还有另外的一个寓意就是避免其它的小鱼小虾去吃屈原的尸体。
二、端午节要吃粽子。
传说在屈原死了之后,楚国的百姓都十分的哀痛,纷纷都去到汨罗河边上去钓鱼宴屈原。而渔夫呢就拿到准备的饭团鸡蛋等等,扑通扑通都丢下江里,这样的话就是让那些鱼龙虾蟹吃饱不去咬去,大人的身体很多人看到之后都纷纷的效仿起来。所以最后也就发展成了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赛龙舟。其它的一些风俗习惯可能意义不大,可是这两项是完全跟着故事的发展而流传下来的习俗。
三、关爱草,喝雄黄酒。
当然了,有些地方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他还会喝雄黄酒,因为对于一些水里面的生物来说,他们是害怕雄黄酒的,因此当时也有很多的老人从浆里倒入了雄黄酒,因此也延续了下来,除此之外呢,还会挂艾草或者说是挂钟馗像。不过不管是哪个风俗习惯,主要是在那一天里面能够记得屈原,能够知道他当时遇到了哪些事情,小编认为就已经足够了。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和划龙舟?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和划龙舟
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爱国爱民,被奸人迫害,在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不是秦国灭楚之战,应该是鄢郢之战),悲愤交加,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百姓听闻,纷纷到江里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水族侵害他的身体。以后便成为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是给鱼类吃的,让它们不要伤害贤人的尸体。百姓争相划船到洞庭湖寻找他们的尸体。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包粽子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我妈都会给我包粽子,还会用艾叶煮鸡蛋。我们小伙伴们都会拿着粽子和鸡蛋去学校。当时还有一个娱乐节目,就是碰鸡蛋。两个人一人拿一个鸡蛋相互碰,谁的鸡蛋破的少谁就赢,玩的那个不亦乐乎。南方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习俗。我也曾看过一些龙舟比赛,那场面也是非常壮观。
端午节的时候大家又吃粽子,又赛龙舟,那么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的的来源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纪念春秋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大家都了解,伟大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离骚》。同时他也是楚怀王的大臣,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楚国被秦国攻破后,屈原内心悲痛万分,不愿苟活,最终投江自尽。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伤心,百姓自发组织去江边祭奠他。好多渔夫划着船只,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有的人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都扔到江里,说是把江里的鱼虾喂饱,这样它们就不会咬屈原的尸体了。人们为了防止饭团被江里的蛟龙吃了,就把饭团用树叶子包好,外面缠上丝带,慢慢就发展成了粽子。
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包粽子的习俗,用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北方的吃鸡蛋、吃粽子还是南方的赛龙舟,这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生活本该有种仪式感,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才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和希望。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都是一种风俗习惯。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一种仪式感。能够融洽家庭或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