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和行书的联糸和区别
楷书和行书的联系:楷书是行书的基础;
楷书和行书的区别有:
1、行楷和楷书的形态不一样
楷书又叫正楷、正书、真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仍是通用的标准字体之一。楷书是从简省汉隶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而来的,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定型。楷书在体势上多呈长方;章法上多取直行直势;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密,结体紧凑,重心的安置、笔道的长短、正斜、交笔的角度十分规范,合体字中各部分的位置安排,更求合理得当;点画形态上也极其丰富。楷书是以点画结构为特点的汉字书体,笔法、字形非常的固定。而行楷书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简而言之,就是使字的书写更加灵活,加快书写速度,节省书写时间。行楷将楷书的体势、点画变得圆转连带、变化多样。因为在书写时,楷书的成分多,只是略有行书的笔意,因此叫行楷。行楷结字也很自由,字的笔画可依据不同连笔位置的需要作出灵活多样的变化,书写快捷,不需停笔、顿笔更长的时间。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取顺势,一笔带过。笔道流畅、潇洒多姿,日常生活学习中,应用最为广泛。
2、行楷和楷书的用笔不一样
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中,提笔、顿笔、转笔等运用要求严格,书写要平稳,有轻重提按、入锋回笔等具体要求。笔数,笔顺,一定的行笔规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而行楷的用笔则灵活、方便,一般不需要逆锋、顿笔、停笔等严格的运笔,不强调用笔中更多的提按、笔画形态,只要求笔道流畅,便转合理,行笔巧妙。还可以依照书写者的习惯而使笔画的行笔出现各种变化,甚至依照个人不同的审美和书写风格去追求或创造出不同的笔道线条。
3、行楷的笔顺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楷书原有的笔顺
楷书的笔顺比较固定,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是根据汉字结构特点加之人们日常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楷书的笔顺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了笔顺极容易造成笔画书写不到位,使字形走样,影响书写效果。行楷的笔顺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楷的书写,根据实际需要,个别地方由于书写到具体部位时笔画的连结、萦带、减省等使字形变化,相应的笔顺也随之改变了,有的字中的笔画可以先写,也可以后写,但这也只限于一些非主要的笔画。字中的主笔是要按照书写顺序来写的。
4、行楷和楷书的笔数不一样
写行楷的过程中,个别时候由于连带的需要,加上个别笔画的替代和减省,很多笔画自然地连在一起书写,笔数会比楷书有所减少。
“行书、楷书、行楷”各有什么区别?
1.行楷和楷书的形态不一样
2.行楷和楷书的用笔不一样
3.行楷的笔顺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楷书原有的笔顺
4.行楷和楷书的笔数不一样
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 行楷和 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 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 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而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辞海》解释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行楷
行楷字,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少量改变书写笔顺,且具较强易识、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楷书与行书的区别与联系?
楷书静,行书动:
1、楷书的点画按照均衡、平实等基本结字要求摆放,点画本身更要求坚劲,有力度感。从表面上看,楷书的点画是静止的,点画之间的呼应感不如行书那样明显。
2、行书除了要求点画有质感,坚韧遒劲之外,更要求点画之间相互呼应,精神贯注。在欣赏行书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眼光顺着一个宇的起始笔画依次运动,就会感受到贯穿于行书点画之间的那种强烈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是我们理解行书点画,并在临写和创造过程中赋予行书以生气的前提条件之一。
楷书严谨,行书散慢:
1、楷书因为必须严格遵守点回的分间布白规律,所以点画的摆放要求非常严格,稍稍挪动位置就成为败笔,就会影响到整个字的形象好坏。
2、行书不但点画摆放自由随意,而且点画形态也干差万别,就像人的面孔。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孔,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行书风格。只是千差万别的行书风格因其气韵特质不同而审美价值不同。好的行书作品,其点圆形质一定符合人类在追求形式感方面的审美要求。
楷书和行书有什么区别?
1、起源不同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大约出现于汉末时期。
而行书则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雏形于汉末,知道晋朝王羲之的书法现世才流行起来。
2、风格不同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飘逸洒脱。
3、盛行时期不同
楷书成熟和流行的时期是唐朝,尤以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
行书的成熟和流行时期则在晋朝,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二人为代表。
4、笔画写法不同
楷书讲究笔画平直,在用笔上是非常复杂的,除了斜捺之外,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是在转折处都需要顿笔,即便是非常简单的字亦是如此。
而行书通常情况下把起笔中的顿笔去掉,采用搭锋入纸的方法,另外行书把很多折笔变成了圆转,转折处不再使用顿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行书与楷两者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片面理解:行书在一定意义上是楷书的快写。
楷书相比行书用笔不同,
楷书在用笔上是非常复杂,除了斜捺之外,起笔和收笔都需要顿笔,尤其是在转折处都需要顿笔,即便是非常简单的字亦是如此,
行书在用笔上,通常情况下把起笔中的顿笔去掉了,采用了搭锋入纸的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另外行书把很多折笔变成了圆转,转折处不再使用顿笔,直接转了即可,提高了书写的流畅性。
行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连带,强调呼应关系,强调字与字之间的连带,这种连带不仅有实连还有虚连,这种连带往往可以缩短书写的时间。
楷书中所有的笔画都是孤立的,一个笔画完成后才开始另一个笔画,笔画与笔画之间没有连带关系。
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与联系 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与联系介绍
1、用笔和字形是行书和楷书的主要区别,楷书在用笔上比较复杂,讲究章法,从表面来看,笔画之间没有连带关系。而行书书写相对比较流畅,没有过多的章法,从表面看,笔画之间的连带和呼应关系增强。它们主要的联系是行书起源于楷书,具有楷书部分特点。
2、行书从字形表面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笔画之间的连带和呼应关系,而楷书的笔画从表面来看是相对较孤立的,只有一个笔画完成后才能进行另一个笔画,从表面来看,笔画之间没有连带关系。
3、行书和楷书的主要联系是字形中有楷书的特点,是由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而来。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分为行楷和行草。其中行楷弥补了楷书书写慢的缺点,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