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含税金额怎么算

含税和不含税都是针对增值税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目前我国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6%,10%,6%和0%税率四种。

含税价和不含税价计算方法:

不含税价=含税价÷(1+适用税率)

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

扩展资料:

2018年4月4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调整增值税税率,主要有以下几点:

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

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10%。

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原适用17%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7%的出口货物,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6%。

参考资料:沈阳政府---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二、不含税价怎样算?

增值税不含税价即价是不包括税金在内的价,不含税价即不包含增值税的卖价。

不含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销售额(不含税)=含税销售额÷(1+税率)

例如:含17%增值税价为117,不含税价即是117/1.17=100

税金是100*0.17=17

1、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三、不含税金额计算公式

含税价格和不含税价格公式如下: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税率)。

根据题意,进货价格是1400元,税率是14%,如果卖2000元不含税,含税价格是2000*1.14=2280元;如果卖2000元含税,不含税价格是2000/1.14=1754.39元。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报价多为含税价,含的税一般是增值税和国税。增值税可以抵扣,国税可以做固定资产。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要不要开发票,要开发票的,就是含税价,一般的税率有16%,10%,4%,6%,25%,最常见的是16%的增值税。

各种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第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第二,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第三,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四、含税价和不含税价怎么计算

含税价和不含税价计算为: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在日常生活中,报价就是含税的价,这个含税通常也是指增值税和国税,增值税可用来抵扣,国税可充当稳定资产。至于一件商品或产品是否含税价,也是要看买卖方签订的合同上的规定,然后再根据含税价税率对具体产品进行具体的税费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五、含税和不含税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含税与不含税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增值税:价外税 不含税价格*(1+税率)=含税价格(销售者实际支付价格) 含税价格÷(1+税率)=不含税价格 营业税:价内税 不含税价÷(1-税率)=含税价 含税价*(1-税率)=不含税价 根据所计算税种不同,请采用不同计算方法 除:增值税以外,其他税种均为价内税1、如果是“价外税”(如增值税):不含税价=含税价÷(1+税率) 例如:含税价117元,税率17%,那不含税价为:117÷(1+17%)=100元2、如果是“价内税”(如消费税、营业税):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

1,含税不含税一般是说含不含增值税。

2,增值税是价外税,其他税基本上是价内税。

3,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东西是含税价,也就是从价格上不能直接看出增值税是多少。因此,要先用价格÷(1+增值税税率)算出不含税价格,再用不含税价格×税率算出具体税费。

4,税最后由谁承担?增值税是价外税,也就是每个生产环节按增值额为基础纳税,看起来像是供应链中一个企业的税与其他企业无关,但企业为了能够销售出去(比如100元的东西含税价117元,但是117元只能卖出100件,如果降价到90元,也就是105.3,降价了11.7元,但是买的人就多了,销量提高了),一般会订比市场公允价格稍低的价格,将一部分本该由购买者承担的税负转嫁到生产者。至于转嫁多少,要看企业的议价能力之类的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一般来说是最终消费者会承担很大一部分税额。

六、请问不含税单价,不含税总价怎么计算?

含税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

单价是不是含税,要看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双方订立的合同是不含税价,那么含税价的单价=不含税的单价*适用税率(1+17%或13%)。

如果双方订立的是含税价,那么不含税单价=含税价/适用税率(1+17%或13%)。

扩展资料:

含税价是包括税金在内的价。含税价包含的是增值税即零售价,部分征收消费税的货物除了增值税也包含了消费税,但不包括价外费用,如包装,装卸费等,销售商开具的普通发票上的金额即为含税价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为不含税价。

因为增值税额单独列出一般情况下,零售、销售给小规模、个体纳税人、一并收入的价外款、货物包装押金都是含税价格。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没有开具发票,但是视同销售应该计算增值税的时候就应该是不开发票但是同样计算到含税销售额中。

含的税一般是增值税和国税.增值税可以抵扣,国税可以做固定资产.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要不要开发票.要开发票的,就是含税价可通过公式将含税价折算成不含税价,即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一般的税率有16%,10%,4%,6%,25%,最常见的是16%的增值税。

比如,含16%增值税价为100,不含税价即是100/1.16=86.21,税金是86.21*0.16=13.7936,企业就可以抵扣13.80的税。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报价一般多为含税价,因为这就好像是默认的潜规则一样。至于把含税价再分离为不含税价和税金,多半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会计在对收入入账时应该处理的事情。过程也比较简单。三者的关系如下所示:

含税价=不含税价*(1+适用税率)

销项税额=不含税价*适用税率

含税价=不含税价+销项税额

增值税是价外税,所以报价时会出现含税价与不含税价。比如:报含税价11700元,支付金额也是11700元,其实价格是10000元[11700/(1+17%)],税款是1700元。报不含税价11700元,那在支付款项时,还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税1989元,合计支付金额为1368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