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外照射,什么是内照射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设置屏蔽。所以外照射的基本防护措施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主要有:控制受照时间,比如提高操作熟练度,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增大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如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操作等;在辐射源与操纵员之间设置有效的屏蔽物等。
内照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的吸入和食入,因此三要素同样适用与内照射。比如减少在辐射工作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即居留因子),远离辐射工作环境,佩戴口罩,穿着防护服,不要在工作区域饮水和饮食,不要使用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等。
。
二、内照射和外照射分别是什么
外照射指的是体外的γ射线、中子流等对人体的辐射作用。其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不同照射量和作用方式产生不同的效应。内照射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中子流,核爆炸初期释放出的大量中子所形成的粒子流。是早期核辐射的组成部分,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对人畜的机体、电子设备等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三、什么是外照射、什么是内照射?
1、外照射指的是体外的γ射线、中子流等对人体的辐射作用。其作用的强度取决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不同照射量和作用方式产生不同的效应。
人员在短时间内,外照射吸收剂量达1戈瑞以上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急性放射病。当人员经常受到小剂量的外照射时,可能会引起慢性放射病。各种天然屏蔽物、工事、装甲车辆、建筑物对射线的外照射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2、内照射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生物体,使生物受到来自内部的射线照射称为内照射。
扩展资料:
外照射的影响因素:
1、外照射所产生的效应与吸收剂量、剂量率、时间与空间的剂量分布、照射范围、受照组织的放射敏感性及辐射的种类和能量等因素有关。
2、受照射累积剂量与放射源的活度和照射时间成正比,外照射剂量的大小与工作环境剂量率和受照时间成正比,即:剂量 = 剂量率X时间
3、外照射与照射距离平方成反比,当接近放射源时就会受到照射,离开放射源时就不受照射或减少照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照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