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拨比率计算公式

贷款拨比较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

拨比率即拨备率,是呆、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覆盖率)。它能够反应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重要监管指标,是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能够防范风险,并且这项比率不能低于100%,否则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比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如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即:按应收账款余额的9%计提坏帐准备,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是银行谨慎性考虑防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关信息

拨备率应越低越好,反应损失较小利润越高;损失越大利润越小。

拨备率的高低应适合贷款风险程度,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应拨备前利润和拨备后利润综合评价和考核。在经营管理中,兼顾效益与质量、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实事求是提高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以上内容来自 百度百科-拨备率

二、拨备覆盖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帐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应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相关信息: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三、贷款拨备率计算公式

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是一种指标,主要是反映和监管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

贷款拨备率其实是指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是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能够防范风险,并且这项比率不能低于100%。

除了贷款拨备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都是银行业重要的资产质量指标,但三者的意义各不相同。

四、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区别

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的区别:概念不同: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即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贷款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即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与贷款余额的比率。

2.计算公式不同: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x 100%。

3.意义不同: 拨备覆盖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此项比率应不低于100%,否则为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贷款拨备率主要反映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

一,拨备覆盖率是指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也就是计提的准备金对各类不良贷款的覆盖程度。举例来讲,某银行贷款余额100亿,其中正常类90亿,关注类2亿,次级类5亿,可疑类2亿,损失类1亿,则其不良贷款率为(5+2+1)/100=8%。

二,假设不计提特种准备,按照现行规定,首先应当计提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100*1%=1亿,然后按照规定比例应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2*2%+5*25%+2*50%+1*100%=3.29亿。加上一般准备,准备金总额应当达到4.29亿元。假设这家银行真的按规定计提了4.29亿元,则拨备覆盖率为4.29/(5+2+1)=53.63%,如果计提了8亿,则拨备覆盖率为100%;反之,如果仅计提了4亿,则拨备覆盖率为50%,且达不到按比例计提的最低要求,拨备严重不足。

三,目前,对于一些银行,中国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150%,是比拨备充足(100%)更审慎的要求。下调以后,意味着银行不需要计提这么多准备金了。从银行的利润表可以看到,准备金是作为费用在税前利润中扣减掉的,所以准备金下调,银行的利润会有所提高。但从风险的角度看,准备金少了,银行坏账的风险就大了。

五、贷款拨备率

一、什么是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余额和贷款余额的比率,是一种指标主要是反映和监管商业银行拨备计提水平的。把它换成计算公式的话就是,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x 100%。这里在了解贷款拨备率的时候,我们还要知道在银行业中比较重要的资产质量监管指标,还有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等,但是各自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投资回报率。

上述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下什么是贷款拨备率,这里我们对其有个细致的介绍,首先什么是拨备率?对于它的解释一般就是指,呆、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计算公式是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x 100%。这种比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可能会发生呆、坏帐准备金,所以这些银行为了谨慎并且防范和过滤过这些风险,就会设立这个坏帐准备金。这也就是说,拨备率的最重要存在意义就是一个反应业绩真实性的量化指标。对于拨备率市场人一般认为其越低越好,这样的话就是说反应损失会较小相应的利润较高;如果反之这个比率越来越高的话,也就是说明风险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就是损失大利润小。

二、拨备率的优点和特点

对于拨备率我总结了一些它的特点和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这个比率的高低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应该更加适合贷款风险程度,也就是说不能过低反而导致跋备金不足的情况,这样只会利润虚增;但是也不能导致跋备金多余,这样会产生利润虚降的情况发生。

二是,拨备率一般有多种类型的存在形式,分别是:一般拨备、专项拨备、特种拨备、在2011年的时候,为了强化拨备监管等所以银监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率不低于150%。

三是,上述我已经介绍过贷款拨备率、拨备率,这里也需要介绍一下拨备覆盖率其就是拨备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其就是一项衡量指标,主要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

六、拨备覆盖率计算公式是什么?

拨备覆盖率计算公式是: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拨备覆盖率(也称为“拨备充足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

意义:

拨备覆盖率指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是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防范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此项比率应不低于100%,否则为计提不足,存在准备金缺口。

比率越高说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拨备率的高低应适合风险程度,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