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个?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因为松、竹、梅经冬不衰,在严寒环境下仍然开放并且常青,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经冬不凋,腊月常青,精神可嘉。其中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岁寒三友在宋朝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中有出现,诗句内容是:“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历史典故

苏轼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被贬至黄冈,地名唤作“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日子清苦。于是他便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经济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取名为“雪堂”。又嫌环境太过素净了,便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以示饰点缀。

一日,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见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是不是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的花木,哈哈大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只要你心胸通达,清风呜咽和泉水淙淙,也是两曲优美的音乐;常青的松柏、不弯的竹子和傲雪的梅花,都是相伴严冬的老友。

二、“岁寒三友”是指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

松和竹在严寒中不落叶,梅在寒冬里开花,有“清廉洁白”节操的意思,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日本平安时代由中国传入松竹梅,江户时代起又有吉祥的意义。

中国宋朝时,岁寒三友常作为文人画、水墨画的题材,如文同、苏轼的作品。元朝、明朝的陶瓷器也常有松竹梅的图案。日本的陶瓷器、漆器、织染也常用松竹梅图案,常用于门松、女儿节人形等节日装饰以及添丁、婚礼等喜庆事上面,常与鹤龟之类的主题一起用。

在日本

位于日本东京都的天皇皇宫的正殿有三间厅堂,分别称“松之殿”、“竹之殿”和“梅之殿”。其中,松之殿级别最高,是日本皇室进行正规仪式的场所。

另外,在日本的寿司店中,往往也以“松竹梅”表示寿司拼盘的档次规格,而日本的定食也会以“松竹梅”表示规格;通常来说,规格最高为松,次之为竹,最末为梅,但有时候也会有相反的排序。

三、岁寒三友是哪三个 岁寒三友指哪三种植物

1、“岁寒三友”指的三种植物松、竹、梅。

2、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3、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4、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四、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竹子和梅花。松、竹经冬不凋,梅耐寒,早春开放,故名。“岁寒三友( suì hán sān yǒu):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扩展资料:

典故出处: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寒三月

五、岁寒三友分别指

岁寒三友分别是指松、竹、梅。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出自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

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现在很多人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松,青松历尽古根盘,伫立山涯鸟瞰难。晓月随风迎旭日,虚怀若谷战严寒。

竹,绿影婆娑月照明,随风传韵伴君行。虚心方可年年茂,新竹春光日日生。

梅,众花落尽赏孤梅,骨气幽奇伴雪开。独领风骚情自远,天寒地冻报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