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土有多少种颜色?
土壤竟然也有这么多种颜色,你知道吗?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提供养分从而生长植被的疏松表层,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和植被一起被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
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漫长,会收到众多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地质等的影响,成熟土壤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千上万年的过程,所以土壤是非常珍贵的。平时土壤表面经常被植被覆盖,很难 直接看到土壤本身,其实土壤也具有多彩的色彩,今天我们来聊聊不同颜色的土壤。
世界土壤分布图
1、黑色的黑土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黑土形成在中高纬度气候相对寒冷且相对湿润的地区,由于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差,枯枝落叶大多能够进入土壤形成有机质。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黑土
2、黄色的黄土
黄土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力沉积而形成的,黄土通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我国的黄土高原分布有大量的黄土。
黄土
3、红色的红壤
红壤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由于所在区域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淋失作用强烈,从而富含铁、铝等氧化物,呈酸性红色,肥力较差。红壤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红壤
4、紫色的紫色土
紫色土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作为成土母质,逐步发育而来,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二、土壤有几种颜色
我国,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黑土、白土、砖红壤、棕壤、黄土、红壤、塿土、粘土、砂土、暗棕攘、白浆土、灰漠土、黄绵土、红粘土、风沙土、紫色土、潮土(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水稻灌淤土和灌漠土等。 在这其中,以黑土的质量最优良 ,这种土壤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而闻名于世。从全球看,能称为黑土区的地方有3个,一是乌克兰大平原,一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个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由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在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有机质缓慢分解,逐步形成一块60~100厘米的腐殖质层黑土,东北地区的黑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1/5。
而在我国南方大多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的酸性土壤,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红壤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它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的北部以及浙江、四川、安徽、贵州的南部都有红壤的分布。总面积大约有117万平方公里,红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土壤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物质循环均较活跃,风化淋溶强烈,铁的游离度较高,使得土壤呈现红色。不仅如此,由于红壤属于酸性土壤,适合种茶叶。在我国的福建地区,由于那儿的土壤是红壤,所以茶叶也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品。
红壤和黄壤 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