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孙策(175-200),字伯符,富春(今富阳)人孙坚长子。以“少年英杰”著称。孙坚初兴兵,即由策扶持母亲携带弟妹寄寓江淮。与周瑜结为生死之交。
建安五年(200),孙策正计划乘许都空虚之际,劫取汉献帝,以号令天下,却遭仇家许贡之门客行刺,中箭受伤。不久创伤破裂而死,时年仅二十五岁。临终前对张昭等说:“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最后委印绶于孙权,叮咛:“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二、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孙策为何要传位孙权)
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句话可以表明,东吴历经了三代的经营和发展。孙坚、孙策、孙权,但是其三人的承袭方式并不像中国古代的,父丧子承的关系。孙策与孙权本为兄弟,属于不太正常的承接关系。
若孙策膝下无子,在中国古代是有弟承其兄位的,但重要的是孙策膝下有子名为——孙邵。 那么,为什么孙策为何不传位给孙邵,而是传为给孙权呢?而孙策是兄弟五人依次为:孙权、孙翊、孙匡、孙朗,为何就是孙权呢?孙绍最终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首先,如果孙策的死亡是正常死亡的,那么江东的基业很有可能会传入孙绍的手中。
但孙策的死亡实在是令人意外,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突发事故。时任吴郡太守的许贡,秘密给信曹操说要曹操提防孙策,被孙策知道后孙策杀了许贡。然后,有次孙策在狩猎之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最终是无法医治而亡。孙策死时约二十五岁,根据一些史料的说法,其子仅仅只有四五岁,乳臭未干啊!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汉室皇权为什么衰落,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朝的年纪太少,最终大权旁落,导致宦官集团与士人集团开始争乱,汉室开始走向衰落。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孙策,是无比清晰这点的。自己生前手下一直的忠心耿耿,但离开之后呢?谁又说的清楚呢?又留下孤儿寡母。此为孙策不能传给自己儿子的原因之一。
其次,为什么会选择弟弟孙权呢?
因为孙权是一个少年英才,在孙权小的时候,作为以后的重要对手的——曹操,曾评价曰;“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意思自己的儿子要有孙权这样该多好,另一方面表面江东后继有人、人才辈出。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对孙权如此高的评价、孙策为何会选择传位给孙权呢?
有一件事可以充分说明孙权是一个少年英才。当时,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但是各怀心思。孙坚看在其中于是取得玉玺之后,准备回江东。但路过荆州之时,被荆州牧——刘表所杀害。孙坚被杀害之后,由孙策带领残余将士,但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则:以孙策为代表的,要为父报仇,誓杀刘表。另一则:以孙权为主的,要取回孙坚的遗体,回东吴。在弟弟的劝说下孙策决定听从弟弟的意见,那么谁去荆州谈判呢!孙策不能去,孙策若被杀江东将彻底群龙无首,其他人去好像分量有不太够。最终,年仅九岁孙权毛遂自荐去荆州。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三国志.吴书》写道:
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句话的意思是:争夺天下、冲锋陷阵孙权不如孙策,但是发掘人才固守江东孙策是不如孙权的。根据史料可知,按照当时的情况,东吴是无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地盘的。孙策留下的遗命也是“守”,所以这也是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孙权的重要原因。
至于孙绍的结局是什么有点众说纷纭的意思。
不过孙绍少年时代被孙权照顾的很好,他被封为“吴候”又改为“虞候”。有学者推测,因为“吴候”这个称号自己的子孙要用。而关于孙绍的结局,有人推测封赏孙绍为上虞侯,并没有赋予他太多的权利和兵马,这是更有利于软禁他。而孙绍本人,也在郁郁不得志中,逐渐凋零去世。
另一个说法是,孙皓怀疑孙绍要自立为王,对孙绍也是极力打压,最终的结局是没得善终。其实众多打压的原因无非就是,怕孙邵惦记东吴的帝位,因为孙绍相对来说还算“正统”帝位继承人选。孙绍死后,由其字孙奉继承爵位,后来孙皓听说孙奉有可能称帝,便派人将其杀害了。只能说帝王家族最薄情了。孙策英勇一世,可能他也没有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综上所述,孙策传位给孙权,就是要孙权好好的守江东,保护好江东的子民。他不想自己与父亲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丢失了。按照这样来说,孙策选择的继承人做的还不错,相对魏、蜀,吴国一直是相对安定的。孙策权也很好的按照孙策的遗命“以进为受、以攻为守”。
至于自己儿子的结局,孙策恐怕没想到。只能说环境不一样了,若孙权被刺杀、孙绍又出类拔萃,需要人出来一往狂澜,可能孙权会传位给孙邵,也不会在怀疑中被杀,会成为一方美谈。
你是如何看待孙权传位给孙权的?
三、孙权孙策孙策之间的关系
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策和孙权是兄弟的关系,孙策是孙权的长兄 。
1、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孙坚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2、孙策是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3、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扩展资料: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四、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两人是亲兄弟,孙策和孙权都是孙坚的儿子。孙坚死后孙策即位,孙策死后孙权继位。
作为孙坚事业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孙家老大老二都有其过人之处,都曾被人羡慕、为人称道。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夸赞,经大词人辛弃疾引用,早已广为人知。而在此之前,孙策也受到过类似赞美,袁术的原话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扩展资料:
1、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1] ),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绰号“小霸王”。
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2、孙权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
五、孙权和孙策是什么关系 孙权和孙策是哪种关系
1、孙权和孙策是亲兄弟的关系。
2、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六、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
孙策和孙权我们都听说过,因为他们是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国君,那么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供大家阅读!
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
两人是亲兄弟,孙策和孙权都是孙坚的儿子,孙策是哥哥,孙权是弟弟。
孙坚死后哥哥孙策继位,后来孙策把江东托付给了孙权,甚至没有托付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按理说这么做肯定是兄弟感情深厚,孙权又有能力。可是孙权之后仅追封他为王。相反司马炎可是把自己的叔父都追封为帝了。两兄弟间的关系实在是有些难以捉摸。
孙策的家族成员
长辈
祖父:孙钟
伯父:孙羌
父亲:孙坚
母亲:武烈皇后
叔父:孙静
舅父:吴景
妾
大乔,199年12月攻陷皖城时所纳
兄弟姐妹
孙权,孙策次弟,孙吴开国皇帝
孙翊,孙策三弟,汉末丹阳太守
孙匡,孙策四弟,举茂才
孙朗,孙策庶弟
孙氏,孙权姐,弘咨妻
孙氏,孙权姐,潘秘妻陈氏之母
孙夫人,孙策妹,刘备妻。
子女
孙绍,吴侯
孙氏,孙策长女,先嫁顾邵,后改嫁陆逊
孙氏,孙策幼女,朱纪妻
孙辈
孙奉,孙绍之子。
孙权简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 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 成功 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