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门动物包括涡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等,是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背腹扁平的动物,全世界约有1万至1万5千种,除少数种类如涡虫外,多数营寄生生活.它们的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排泄系统是由末端具有焰细胞构造的原肾管组成;神经系统为梯形;生殖系统发达,故比腔肠动物更为复杂,更为高级和进化.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如下:

1.两侧对称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体制,从扁形动物开始,获得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这一点在进化上有重大的意义.凡是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巳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的分化有密切的关系,如背司保护,腹司运动,使动物体得以向前爬行、摄食与交配,则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动物体的如此分化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而行动也就更敏捷.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以进化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体制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中胚层的出现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减少了外胚层和内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的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在表皮(外胚层)以内的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增强了动物运动的机能,加上两侧对称的体制,感觉器官的逐渐发展,使动物可以更快和更有效地去摄取更多的食物,从而促使整个新陈代谢都随之加强,消化系统发达,排泄系统逐渐形成,同时由于运动增强,动物的反应也随之增快,反过来又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展,并向前端集中,此外,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柔软结缔组织)有储藏水分和养料的功能,动物得以耐干旱和饥饿.因此中胚层的出现,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又一基本条件.

3.皮肤肌肉囊

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又称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的这种皮肤肌肉囊虽然有了肌肉组织的分化,但由于缺乏骨骼,若单靠肌纤维的收缩,仍然不能有效地进行运动,扁形动物的运动,实有耐于皮肤肌肉囊所形成的一个封闭体积的流体循环.当虫体任何一部份作缩运动时,均可对体液施加压力,并传递到身体其余部分,使虫体变形而产生波浪运动.扁形动物的扁平身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这样就使身体内部器官的所有部分,始终保持与体表接近,通过渗透作用,有利于气体迅速扩散,和代谢废物直接从体表排出.扁形动物没有呼吸器官及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和腔肠动物很相似,均有口无肛门,属于一种不完全消化系统.肠壁系由一列内肛层形成的柱状上皮细胞紧密排列而成,由于扁形动物无循环系统,其肠道除摄食、消化外,也有助于水分和养料的运输.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繁简不一,营自由生活的,如涡虫,肠道可分多支,可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营寄生生活的,如吸虫,由于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其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再如绦虫,则消化系统已完全消失.

5.排泄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具有原肾管可作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以调节体内的渗透压.原肾管是在身体的两侧,由外胚层陷入而形成,呈网状、多分支的管状系统,通常是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并分布于全身.焰细胞为盲管状,其顶有一束包含约35~90根鞭毛,由于鞭毛的不断摆动,状如火焰,故名焰细胞,其周围体内实质中的过多水分,可由鞭毛的运动进入焰细胞,再流经排泄管,由通向体表的排泄孔排出.某些海产的扁形动物,则不具备排泄系统.

6.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较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有了显著的进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比较集中和发达.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是网状的,但扁形动物却有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发达的脑,自脑向后并有若干纵行的神经索,各神经索之间尚有横神经相联,形成了梯状结构,故又称扁形动物为梯状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里,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身体的各部分相联系,自由生活的种类并常具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

7.生殖系统

大多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或异体受精,生殖器官较为复杂、多样.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取代了外胚层或内胚层的生殖功能,不但具有了能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生殖腺,而且还有了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和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的构造,通过这些管腺,生殖细胞可以排出体外,同时也出现了交配和体内受精现象,这些都是较高级的特征,也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8.生活方式

扁形动物中一类是营自由生活的,如涡虫纲中的某些动物,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爬行或游泳,以捕捉小动物及摄取有机物为食.另一类是营寄生生活的,如吸虫、绦虫,从被寄生的动物体获得营养.凡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该动物夺取其营养,给予损害的,称为寄生,这一类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的动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虫的活动及寄生虫和寄主、宿主间相互影响的各种表现,统称为寄生现象,系统研究各种动物寄生现象的科学,称为寄生虫学.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网)

二、扁形动物几个胚层

扁形动物3个胚层。扁形动物,一般指扁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扁形动物具有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3个胚层。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生活在淡水、海洋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

根据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本门动物可以分为以下3个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涡虫纲是最原始的类群。吸虫纲是由涡虫纲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果演变而来的纲种。

三、扁体动物胚层分化成哪些组织和器官

楼上错了,扁形动物是三胚层.

扁形动物开始有了中胚层,中胚层一部分分化为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另一部分分化为肌肉层,与外胚层分化成的表皮一起组成皮肤肌肉囊.外胚层内陷形成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内胚层分化成肠管等.此外,神经组织由外胚层分化来,生殖系统即生殖腺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四、扁形动物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扁形动物三胚层无体腔动物。身体扁平,两侧对称。体壁由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组成。体内有体腔,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大约有6000多种,有自由生活的,如各种涡虫;也有营寄生生活的,如各种吸虫和绦虫,其中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血吸虫、姜片虫,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这些寄生虫吸取人体营养,分泌毒素,损害人体健康,要注意防除。

五、扁形动物有什么特殊结构

1、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中胚层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

3、皮肤肌肉囊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扩展资料:

扁形动物的分类:

1、涡虫纲

是扁形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体表被纤毛,肠道较发达,体长5mm至60cm,已知约4000种,多数营自由生活。海洋生活的如旋涡虫Conv01uta schultrei;淡水中生活的如真涡虫Dugesia(Euplanaria)。

2、吸虫纲

成虫体表无纤毛,肠道较简单,通常有口吸盘和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已知约6千种,均营寄生生活,生活史复杂,包含1~2个中间宿主。如寄生在人体门静脉内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0ma jap0nicum,给人体以极大的危害。

3、绦虫纲

成虫体表无纤毛,消化系统包括口和肠等全部退化消失,成虫一般作长带状,由多数节片组成,有吸盘和钩等附着器官,已知约有3千4百种,全为营体内寄生生活,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肠道等器官内,为高度营寄生生活的类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形动物

六、扁形动物门的生物学特征

扁形动物门的生物学特征:

1、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型,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中胚层

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层胚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

3、皮肤肌肉囊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与一般腔肠动物相似,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仅单咽目(Hyplopharyngida)涡虫,如单咽虫(Haplopharynx)有临时肛门,故称为不完善消化系统(incomplete digestive system)。

5、排泄系统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ProtonePhridium)的排泄系统。它存在于这门动物(除无肠目外)所有类群。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

6、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有显著的进步。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longitudinal nerve cord),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transverse commisure)相连。

7、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大多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oviduct)、输精管(vas deferens)等,以及一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prostate gland)、卵黄腺(vitellaria)等。

扩展资料:

扁形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于淡水、海洋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眼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

扁形动物门开始有发达的中胚层,并出现两侧对称;有肌肉系统,感受器亦趋完善,摄食、消化、排泄等机能也随之加强;由中胚层形成的间叶组织,亦称实质组织,充满体内各器官之间,能输送营养和排泄废物;组织细胞还有再生新的器官系统的能力。这些在动物进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少数种类为雌雄异体。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如:涡虫)。

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如:血吸虫,绦虫,华枝睾吸虫)。约2万种,一般分为3纲:涡虫纲Turbellaria、吸虫纲Trematoda和绦虫纲Cestoda.我国已发现近1000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扁形动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