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质量意识培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可以对员工进行品质意识方面的讲座,以增强员工的品质意识。讲座的内容可以包含这样三个模块:

1、让员工了解何谓品质,什么是高品质。

2、灌输品质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3、培养品质意识。这个模块中的具体内容是

(1)员工目前存在的品质方面的错误观念

(2)正确的品质理念

(3)树立品质改善人人有责的观念

4、结合您自身企业的问题,向员工提出具体的要求。

员工不安流程操作,那么培训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的生产部门人员,因此,培训的内容要以案例、故事或者其他通俗易懂的内容为主。培训不光要讲为什么需要品质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您的员工怎样做才叫注重品质。

培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不合格的问题,为此您需要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多方面对品质进行管理。

扩展资料: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质量”有两种含义。一是:产品的质量,即产品合格与否。二是:生产产品过程的质量,即生产过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与企业设定的管理基准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质量意识,首先要保证产品合格,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并且,整个生产流程严格遵照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在质量意识当中,人才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对质量管理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在质量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对国家、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是十分关键的。

目前,人们对质量管理有“三大要素”与“五大要素”之说。

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的要素是:人、技术和管理。在这三大要素中,首先提到的是“人”。

五大要素

“五大要素论”是说质量管理由:人、机器、材料、方法与环境构成,在这五个要素中,“人”也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俗话说:“谋事在人”、“ 事在人为”。 谋质量这事也在人,要把质量这事做好更在于人,所以说人必须有质量意识,这也是对“人”的质量的要求。

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一般来说,人对有深刻认识并抱有积极态度的事物容易接受,感知也清晰;对没有认识并抱有消极态度的事物则不容易接受,感知模糊,有时甚至给予歪曲。质量教育的实践表明,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学习积极性高,学得快,学得好。

相反,质量意识差的员工,学习往往出现困难,学不好,记不牢。意识和态度对信息还具有“过滤 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反映到实际操作中。

操作中看错数据,往往也与质量意识有关。质量意识差,对相关的质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够,因而会 看错 。而质量意识很强的员工,对相关质量要求不仅敏感,而且注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质量意识

二、品质意识的理解

品质意识就是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

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

扩展资料: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

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

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三、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实施计划;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第八,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

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随着人们对品质意识的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品质意识也会相应提升:

判断一个企业的品质达到什么程度,大体可以依据此表进行推断。

第一阶段模糊第二阶段启蒙第三阶段明白第四阶段行动第五阶段自觉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是一项管理工具。发现质量问题往往指责质量部门承认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但不能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开展这项工作逐步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支持并帮助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的权威性,知道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参与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与状况质量部门从属于设计或制造部门,重点限于检验,而检验工作与质量部门是分开的把较为能干的人派到质量部门任职,质量部门依然从属其他部门,工作的重点限于检验质量部门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发生质量问题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负责人发挥重要作用质量主持人成为企业主要人员,他提供的质量报告影响企业决策,质量部门还同用户建立联系质量主管人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质量问题是第一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出现质量问题之后才着手处理,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只是指责具体部门不能解决问题建立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专门小组,但对问题的长远解决没有研究建立起有关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正视质量,采取系统的方法对待能早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各部门接受质量部门的建议和告诫除个别情况外,质量事故均能做到事先预防对质量成本有无研究和分析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不知道发生的质量成本情况初步技术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没有成本分析,只是为了记账注意研究分析质量成本,报告与实际数差别缩小分析研究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报告与实际数接近报告数与实际数基本一致,自觉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情况对如何提高质量一无所知,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的组织活动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短期努力,取得短期效果理解提高质量活动的重要性,从产品质量形成的各环节入手,提高质量,不限于事后和短期努力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作好各环节的质量工作,包括用户环节提高质量工作达到日常化和制度化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始在企业计划中提到质量计划,但只限于宣传由质量部门制定计划,各部门处于执行计划阶段各部门提出质量计划,质量部门提出总计划,并协调实施有完善的质量计划网络质量管理的目标提出较高质量的笼统目标,根据不足,没有实现目标的手段由质量部门提出总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总目标被分解为子目标,落实到工段工位,目标和手段相结合在总目标之下,目标细分,子目标已落实到人,每个人都自觉为实现总目标而完成子目标。企业管理者进行目标管理QC小组活动有无开展上级要搞就搞,无明确目的,活动不经常对QC小组支持、鼓励和宣传有专人负责QC小组活动,检查和知道这项活动,QC小组见成果,员工有积极性定期公布QC小组成果,召开发表会,登记和鼓励QC小组活动,成果显著

回答完毕,请采纳!!!

四、什么是品质意识?

什么是品质意识?

瞎喊的口号吧糊弄人用的没什么真正的含义

溼疹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可以被用于对一些面板病的区域性治疗,比如外用治疗接触性皮炎、溼疹、牛皮癣等症

代表药物有:

氢化可的松

泼川松

地塞米松

什么是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场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质量意识对“质量”的认识和理解有两种含义。一是:产品的质量,即产品合格与否。二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即生产过程是否合理,是否与企业设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和目标相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质量意识,就是不但要保证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合格,符合产品的质量规格要求,而且要使产品生产流程和各个环节满足质量目标管理规范、规程与规定。

质量意识是什么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注音】zhíliàngyìshī

【释义】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质量”有两种含义。一是:产品的质量,即产品合格与否。二是:生产产品过程的质量,即生产过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与企业设定的管理基准一致。

换句话说:所谓质量意识,首先要保证产品合格,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并且,整个生产流程严格遵照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什么叫品质意识

就是能意识到品质的重要性。

谈谈你的品质意识的理解,如何做好我们的检验工作

品管是“产品质量管理”、“商品管理”的简称,指产品质量控制的行为,也指质检工作岗位,或质检人员。 品管部是加工企业内的重要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立和执行,生产质量监督,以及与上级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接洽事宜。日常生产中,品管部监控工厂、车间生产运转情况的方方面面。 1.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2.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定这样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质量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QC最重要的职责在于对制成品(主要包括Raw material,in-process goods,finish goods,In-process audit)的监控,侧重于通过Sample Inspection来Detect defect。每个企业对这种岗位的具体要求也会稍有偏差。 QC旧七大手法 即: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程序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稽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谈谈怎么样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我的理解是:1、你公司所谓的品质,标准在那里。首先这个标准要明确(文字),你做为一个管理人员,连标准都不知道,你怎么去教员工,叫员工怎么去服你,万一员工问起你标准,你是不是凭经验去判定而不是文字规定。2、你的员工是否按工艺去操作,有点时间有些厂里一大堆档案只是挂在墙上看。3、上面那位老兄说的也有道理,采用一帮一、一带一原则去培训,但我们别忘了验证培训的结果。4、多到现场去发现问题,不是光听你下属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现场发现问题,立刻纠正、处理问题(采用现场培训往往是最有效的结果)。5、收集有关质量异常资料,采用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培训。6、送你四句话。做事用心、工作细心、质量控制耐心、处理问题决心。

五、品质是什么 什么是品质

品质是指食品的优质程度,包括风味、表观和营养成分,也可以说品质是食品的综合特征,直接决定着食品的可接受性。

品质特性:

1、功能(Performance):冷气机是可以产生多舒适的空气品质;洗衣机能把衣服洗得多么干净;电视机的画面有多么清晰好看。

2.、特点(Features):像冷气机附有遥控装置,具有直角画面的电视机,附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比较上就有较高的品质。也就是指较低的不良率,这就比较单纯是指生产上的品质标准是否达到。

3、可信赖度(Reliability):每次买到产品其品质是否具有一致性,尤其是电子产品,如果常常买到有问题的,或是品质不稳定的产品,自然消费者会失去信心及信赖感。

4、耐用度(Durability):耐用度是指产品可以使用的年限,像早期的大同电扇,就具有很高的耐用度。

扩展资料:

产品品质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1、真实性

真实性要求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应当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不能是编造的、无中生有的。比如电话号码数据库,就要求其中的电话号码应当真实存在。

2、准确性

准确性要求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不但要真实,而且必须准确无误。准确性要求的是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符合其契约承诺条款。

3、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应当尽可能在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全面。完整性要求的也是数据库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的数据库内容符合其契约承诺条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