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价预测:600530交大昂立本周走势?
谁在靠交大昂立发财
在人们心目中,交大昂立一直是一家好公司,因为以昂立一号为代表的保健品在上海已家喻户晓,在全国也有相当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连年保持第一。可是该公司2004年年报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看点”:当年实现利润13225万元,增长35.86%,而净利润仅3107万元,下降45.5%,每股收益仅0.13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只有695万元,每股还不到3分钱。
“少数股东”分去4400万利润
为什么利润大增、属于股东的纯利大减?从财务数据看,是因为在1.3亿多利润中,“少数股东”一下子就分去4400多万元。那么,这些“少数股东”又是谁?作为“多数股东”的交大昂立,以9.45亿元净资产,不过取得3100多万净利,而资产负债表上总共才1.06亿元的“少数股东”,怎么会分去4400多万利润?这就很值得作一番探究了。
从年报看,所谓“少数股东”,主要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但这家企业却有两个名字:一个出现在“主要控股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一节中,名叫“上海大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去年以2.62亿元的总资产,实现净利润高达8809.5万元。但是,在交大昂立的所有控股企业中,又找不到“大立房产”,只有一家“上海昂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是2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公司投资960万元,占48%,并且已进合并报表。笔者不知道“大立房产”系“昂立房产”的笔误呢,还是另一家企业?不管怎么说,去年房地产收益已成为公司主要的一块利润来源,从那家房产公司共获得8800多万利润,公司又占48%股权,其他股东(即少数股权)分去4400多万利润,也是说得过去的。
问题是,占公司这么大一块利润的“昂立房产”(抑或“大立房产”),年报全文竟不作必要的信息披露。从历年报表中我们只查到,“昂立房产”是2002年10月成立的,成立时注册资本1200万元,公司投资960万元占80%,另20%由11位自然人投资;到了2003年,又增资至2000万元,公司仍投资980万元,比例缩减到48%。为什么到房产公司有收益时,公司不增资单方面缩减比例?那11位自然人又是谁?是不是关联人士?所有这些投资人一概不知。
关联企业频频占用巨资
除了“昂立房产”(抑或“大立房产”),至少还有三家房地产关联企业,公司都为之提供了巨额资金,如今却或明或暗,使人不知就里。它们是:上海联富房地产公司,2003年公司为之提供1亿资金;上海周房置业有限公司,2003年为之提供6680万元;上海宝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为之提供10896万元。在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公司都是少数股权(20-40%)不等,其他股东又多是自然人(如周房置业就是一个周姓自然人),但开发资金却大部分由公司提供,等到房地产有收益时要么如上述的昂立房产减少比例,要么如周房置业,今年初已将股权悉数转让出去。这不是明挑着让上市公司的钱交由别人去发大财吗?
资金占用费成利润大头
为关联企业提供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公司“主业”。如上述,2004年公司扣除前净利3000多万,扣除后仅600多万,其中的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就是占有资金的利息收入。公司为他人提供资金,还表现出三个特点:(1)、全年资金进出巨大,但到年底大多收回,如2003年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发生额高达9.36亿元,年底余额为3.62亿元;2004年有所收敛,但发生额仍达1.97亿元,年末余额1.15亿元,给人一种不过是互通有无、年末大部还回的印象。(2)、想方设法将关联方的名字隐去,如在2003年向关联方提供的9亿多巨资中,昂立广告公司竟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公司向昂立广告提供1.25亿元,年末余额4100万元;另一次是向昂立广告等7家控股子公司提供2.75亿元,年末余额4200多万元。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怎么会占用那么多资金,而且要用广告公司将其他7家公司“等”掉,显然是在掩人耳目。(3)、提供资金大多是两类企业,即房地产企业和投资公司。
交大昂立2001年发股募资6.6亿多元,迄今已投入3.5亿多元,几乎没有任何效益,如公司投资1.4亿元的一家以天然植物提取为主业的生物技术公司,去年仅实现净利润181万元,与此同时却将大把资金拿去借给别人,而且事先既不作披露,更没有通过股东会等程序,独立董事也没有提出异议。交大昂立到底是在挑谁发财呢?
二、600530交大昂立怎样?
考虑到公司在过去的六年中只配股一次,并且份额不大,因此视同未进行配股,该公司在过去的6年中累积每股收益为1.25元,累积分红0.95元,84%的分红率对上市公司来说是相当慷慨的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公司的报表真实度是比较高的.
该公司基本面较好,从税率和大额补贴收入就不难看出,国家对这个公司是大力扶持的,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以前一直有着较好的收益,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司的经营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烦,主营业务连续两年亏损,销售收入大幅减少,在最困难的两年里,分别借助国家补贴和非营业收入才保持盈利,说明该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在最近的一年里,公司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都大幅增加,大部分利润来自主营业务,盈利质量大大加强.销售费用得到控制,唯一不足的是毛利率有所降低.尽管有复苏的迹象,不过仍建议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毕竟现在将近100倍的市盈率太高了点,而且对比季报,中报并没有出现更大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