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哪些著名小吃
烤肉、(贾三)灌汤包子、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腊牛羊肉、腊牛肉夹馍、樊记腊汁肉夹馍(猪肉)、凉皮(麻酱凉皮、汉中凉皮、秦镇凉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卤汁凉粉、三原油塔、酸菜炒米、八宝镜糕、炒凉粉、酸汤水饺、粉汤羊血、千层油酥饼、黄桂柿子饼、biangbiang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蓝田荞面饸饹、田庄羊肉面、浆水面、搅团、搅团鱼鱼、汉中梆梆面、户县摆汤面、卤面、菠菜面、麻什面、浆水面、蒜蘸面、渭南时辰包子、乾县锅盔、油旋饼、肉馅饼、柿子饼、锅贴、甑糕、蜂蜜粽子、三原泡泡油糕、吊炉烧饼、汉中菜豆腐、陕南热凉皮。
西安比较著名小吃及其所在地点
1. 竹芭市阿房宫旁边的“王恒肉夹馍”,和柏树林南口的的“秦豫肉夹馍”。
2.大皮院的老刘家胡辣汤一般。好的是韩森寨康乐路上的“马奎肉丸胡辣汤”。
3.牛羊肉泡馍好吃的是北广济街的“老米家牛羊肉泡馍”。
4.金康路的“云老四”凉皮。
5.腊牛肉夹馍应该是韩森寨路上的“李老四腊牛肉夹馍”。
6.粉蒸肉是西羊市的“刘家粉蒸肉”。
7.水盆羊肉是北院门正街的“老金家水盆”,
水盆大肉是互助路(皇后大酒店对面)的“水盆大肉”(三宝水盆大肉东面)。
8.烤肉可以到大皮院的大皮院清真寺旁面的烤肉店尝尝(店名忘了)。
9.烤鸡翅是万寿路黄河俱乐部南面夜市东头的烤鸡翅摊。
11.北广济街的老徐家柿子饼。
12.大皮院东口的“王家饺子馆”和鼓楼下“花家”。
13. 葫芦头,小南门里第一个十字西拐50米,诚信和、天发芽都在那里,西安葫芦头的灵魂所在。千万别跟我提春发生,跟你急。
14.秦镇米皮比较好的是西郊团结南路的“春兰红油米线凉皮店”和东郊金康路的“云老四凉皮店”。
15.火锅是雁塔路(快到大雁塔北广场)上的“海底捞火锅城”。
16.杨翔豆皮涮牛肚(互助路店和西关店)
17.麻辣烫是交大商场的九龙麻辣烫(理工大南门对面),佰人王(光华路)。
18.biangbiang面。南院门有一家(店名忘了)。
19.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20..雁塔路(海底捞火锅城对面)上的“永丰岐山臊子面馆”。
21.凉皮----秦镇朱选民凉皮店,西木头市路北,KFC后面100米,很明显。味道不错的,皮子很筋。
22.米线----红红米线店,大车家巷路西,做了很久了,用的是自产米线,汤里味精味稍重,但是总感觉不错。
23.饸饹----田七饸饹,六中西第一个十字南拐100米,注意那里有两家打田七镇招牌的饸饹,只有偏南的那一家才是正宗的,推荐臊子饸饹和羊血饸饹。
24.火锅是三江火锅(长乐中路,),便宜好吃,一口锅赠好几份菜,形式颇像秦百年火锅但是味道更胜,强烈推荐猪蹄锅底、三江鱼锅底,很香很辣,又嫩又烂。
25.牛肉面----玉鑫面庄,里面各种味道的面都还可以。最多人点的是削筋面、牛肉面。
26.炒菜----乐乐餐厅,德福巷和湘子庙街的岔路口处,很多人推荐了,便宜量足味道好,对菜品不做单独推荐了。
27.香辣鱼----寇寇香辣鱼,大车家巷路东一个豁口里面,香辣鱼么,听名字就知道咧!
28.揪面片----刘家腊汁肉揪面片,一到饭点儿就很多很多人等吃。
29.饺子----邓家饺子,刘家腊汁肉揪面片隔壁,是这一带饺子里的饺饺者。
30.炒饼----胖子砂锅,大车家巷路西,这个仁者见仁,好之者最推崇的是肉丝鸡蛋炒饼。
31.冒肥肠—----春发生,春发生不是没有好东西,是人家藏者掖着不给你吃,这冒肥肠60元份,显然不是5块钱的葫芦头能比的——确实好吃,有老店看家风范。
32.肉丝粉条炒豆芽----人和食屋,芦荡巷30米深处,小铺子的看家菜,买到10元天价,还不错。
33.白油豆腐----人和食屋,芦荡巷30米深处,小铺子的低档看家菜。
34.梆梆面----梆梆面,春发生对面,就这一家,没有对比,口味还可以,曾经有人推荐里面的猪蹄,一般。吃面点三合一就可以了。
35.三明治----御品轩,端履门里200米,甜食不是我的强项,偶然一天早上路过此家店,转来转去就看上了这一款,果然做得很感性、很好吃,当早餐吃感觉自己特象白领。嘿嘿,最近实习阶段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去买.
36.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37.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38.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39.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40.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万家灯火(西一路西段)
41.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42.火锅――――竹园 (和平路)(劳动南路高新十字),老成都(高新路),海底捞(建设路)
43.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44.愣娃鸡汤刀削面(光华路)
45.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46.高新的老王羊肉面
47.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48.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49.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50.砂锅――――穆萨 (大皮院 )
51.大盘鸡——边家村“郭老大”
52. 卤汁凉粉--西大街桥梓口
53.川菜——南二环“川渝人家”,东木头市“川渝人家”,西稍门“七十二行” 科技路“国力仁和”
54.湘菜——毛公湘菜馆(锦园小区)
55.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
56.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57.劳动南路,老机场里面有一家跳水鱼,非常好吃的。但是别忘了老机场靠什么出名——烤肉!
58.西北大学北门,西侧的红焖王(红焖羊肉非常棒)——强烈推荐!
59.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60.文豪杂粮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去
61.湘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菜也不错,满族人开的,装修很有特点,老板很会做生意,去吃过几次,真的很不错。
62.海鲜——公园南路一条街(咸宁中路与公园南路十字往南)
63.韩国烧烤(西一路东口)老板是韩国人,泡菜很地道。
64麻将凉皮-盛家(大皮院西口)
65.小寨东路育才中学隔壁的旺家羊肉面和洋芋叉叉也不错
66.边东街口有一家三鲜煮馍也很好。
67.经二路北口的裤带面
68.沙湾大盘鸡,别看店小,味道可比郭老大好了去了,另外其芳香排骨也做得很好,太白商厦南50米;
69.三合食府,不是太白路批发市场旁边的那个大的,是高老庄北边的小店,号称河虾一绝,算是名副其实,适合于三两人小酌;
70.月明楼,大学南路口。这附近没什么吃羊肉泡的地方,拿这个充数吧,店面环境极其一般,不过味道至少比老孙家更容易接受一些
71.大皮院的定家小酥肉
72.西郊原大世界游乐场,现在是西安翻译学院大门西测有一菊园酒家里面一道菜,也仅仅这一道菜特好吃-----辣子鱼。很独特的做法。
73.麻家十子的东南亚甑糕,家世界也有的卖。
74.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
75.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76.大唐通易坊:从西口开始,第一家是女孩子喜欢的“红薯坊”。紧挨着红薯坊的是“逸情冰淇凌”店。第三家是大唐通易坊久负盛名的“印度菜菜”。第四家是韩国土房烧烤。第五家是“丝路餐厅”,主营清真风味。第六家是“得膦烤鸭”店,据说是用的全聚德烤鸭。第七家是四川麻辣情调火锅。第八家是“魏家烤肉”。第九家的餐馆名字很特色,叫“布衣侯”,是针对老百姓的餐馆。最后一家是非常有名的“青都里”日本碳烧。
77.粉巷口的“奥斯仃”自助餐。
78.太白路太白商厦南侧的“青瓦台”韩国料理。吃后可以感到,“扶着墙进,扶着墙出”。
去西安有什么(地方小吃)
西安的小吃太多了,下面我简单的介绍几个:
1、老童家腊羊肉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曹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 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良菜,也是馈赠亲友佳品。
选用新鲜肥羊,宰杀后配以青盐、芒硝、 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调料,经制坯配料,卤制和上色等工序制成。腌肉时将羊肉皮面相对折叠排放在大缸内,添入井 水,撒进青盐、芒硝,腌2-5天。腌透。煮肉时先将老卤汤倒入锅内,加入等量清水,放人调料包,用旺火烧开后再酌加青盐,放在肉板匕用重物压紧,改用小火们煮3-4小时,至肉酥骨离时捞入盘内,再用原汁汤冲洗肉面,去原汁,用净布沥干即成。
羊肉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有味甘苦、性火热、开胃、 增进食欲、补肾助阳的作用,是一种强壮食品。
2、太后饼
陕西省富平县著名小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创制于汉代,系汉文帝之母薄太后脚厨所擅长,太后喜食,故而得名。由面粉和猪油等制成。
将板油撕去皮膜,切成小丁,刀 背砸成油茸。加入用栓皮、花椒熬成的调料水和适量精盐 搅拌均匀。取面粉加水和成面团,揪成面剂,用手按平后擀成长形面片,抹上一层油茸,卷成圆柱形,搓成长条,反复行叠后再揪成小剂,制成饼坯。在饼坯上刷一层鸡蛋液或蜂蜜水,放人铁炉中烘烙,待外皮呈金黄即成。
外皮金黄,油润酥脆,内层绵软,咸香适口。富含碳水化合物、动物脂肪酸等营养素。
3、春发生葫芦头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风味小吃。葫芦头源于宋代市食的“煎白肠”。1929年以秒年何乐义经营的猪大肠最驰名。因猪大肠脂厚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头”。现已由大肠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
将猪大肠、猪肚用盐、醋分别翻转、搓揉去油腻和腥味,清水漂洗至肠、肚色白发亮,无腥臊味为止,再在热锅上焙烤,在距大肠30厘米处切断,即为葫卢头,放人清水锅中煮4 小时后加精盐,10分钟后捞出肠、肚放筛内景晾干待用。肉汤由猪骨、猪方肉、调料包(花椒、八角、桂皮、草果)熬成。取肉汤2份和清水1份旺火烧开,将掰成的白果大的托托馍放在碗中,再将大肠、熟肚各3片,熟肉、鸡肉各2片(鱿鱼、海参2片)整齐地排放在馍块上,用锅内滚开的汤浇3-4次,使碗内馍块浸透汤汁,然后放人料酒、调料水(花椒、八角、桂皮熬成)、味精、香菜末和蒜苗丝,浇上熟猪油,最后再浇上滚开汤汁,配以精蒜、泡菜、辣子酱即成。
汤味醇,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加人海味,可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4、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源于唐代,是以优质糯米特酿而成,纯天然发酵,色泽如玉,,酒味醇香,酸甜可口,具有止喝、生津、活血、健脾、开胃、润肤、滋肺、营养等功效,含有葡萄糖、乳酸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冷热均可饮用,是老幼皆宜的上等饮品。杜甫诗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百家眠”所言之酒即指此酒。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此酒将会象“可口可乐”一样风靡世界。今以永康、西安饭庄和徐家黄桂稠酒最为著名。
5、樊记腊汁肉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 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剂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6、蜂蜜凉棕子
棕子以优质糯米制作,吃时用丝线拉成薄片,盛在小碟之中,佐以白糖、玫瑰、蜂蜜、盛夏食用,入口既冰凉又香甜可口,是夏令最佳食品,西安饭庄及各甜品店有售。
7、歧山面
歧山是一个县,盛产麦,善吃面条。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之质,酸辣汪是指调料之质,煎稀香是指汤水之质。 歧山面看似容易,而达到真味却非一般人所能,市面上多有挂假招牌的,俗辨其真伪,一观臊子[左火右览]法和面条擀法便知。 臊子,猪肉,必带皮切块,碎而不粥。起锅加油烧热,投之,下姜末、调料面煸炒。待水分干后,将醋顺锅过烹入,冲冒白烟。以后酱油杀之,加水,煮。肉皮能掐时,放盐,文火至肉烂舀出。擀面,碱合水,水合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回性。后再揉,后再搓,反复不已。而后擀薄如纸,细切如线,滚水下锅莲花般转,捞到碗里一窝丝,浇臊子,只吃面而不喝汤。 在歧山,以能擀长面者为女人本事,否则视之家耻。娶媳妇的第二天上午,专门有一个擀面的隆重仪式:客人上席后,新媳妇亲自上案擀面,以显能耐。故女儿七岁起,娘便授其技艺,搭凳子在案前使擀杖。
8、乾县锅盔
关中八怪之一:烙馍像锅盖。盖为平面,盔为凸形,且硬,敲之嘭嘭,如石如铁。一年,有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中途下冰雹,皆蛋大,砸死许多鸡羊,少年头顶锅盔,有安全帽之功能,行十里路,身无伤损,馍无破裂。 坚硬,食之却酥,没牙的老人尤其喜爱,窝窝嘴嚅嚅而动,愈嚼愈出味。 用料简单,若面粉十斤,水便四斤,碱面七钱,酵面可夏七两,冬斤半,春秋一斤。制法也简单,却必须下苦力,按季节掌握水温,先和成死面块,放在案下用木杠压,使劲压,边折边压,压匀盘倒,然后切成两块,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压,再使劲压,直到人大汗淋淋,面皮光色润,用湿布盖严盘性。性起,面块分成每块一斤多重的面剂,推擀成直径七寸,厚约八分的圆饼,上鏊,三翻二转,表皮微鼓即熟。锅盔铺里,卖主称馍不用手折,而以刀割,刀是长叶马刀,割是斜面削割,大显大家风度。历来卖锅盔的未遭他人抢窃,刀具使一切歹人生畏,锅盔也随时能够当盾。 据乡里传,锅盔为古军人所创。极是。
9、石子馍
七十年代,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此饼制作: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同州人尤擅长此道,家家都有专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据传,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灾,无面作饼,无油炒菜,每次熬萝卜,将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过两年。
10、牛、羊肉泡馍
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历史悠久。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在西北地区颇有影响。
羊肉以肉质松酥,色泽红润,咸烂可口,气味香醇而久负盛名。清末慈喜太后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逃往西安,一天当行到北广济街时闻到一阵浓香,立即停辇,派太监探问,方知是老童家烹制腊羊肉而飘出来的香味,品尝之后,赞不绝口,随赠亲书“辇止坡老童家”条幅。老童家腊羊肉即变成贡品,风靡京华。今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已拥有现代化的真空包装,批量生产,销往国内外,使这一宫廷贡品变成广大群众的美食。
用优质牛(羊)肉、牛(羊)骨,配以花椒、大茴、草果、桂皮等调料,入锅内煮至内酥烂、汤汁浓备用。用优质水调面团烙成“唬背菊 花心”托托馍,掰成着头大碎块。炒锅置人上加浓汁汤,再添适量水 煮开,放切好的熟牛(羊)肉和适量湿粉丝稍滚,再将掰好的馍块倒入,加调味品煮1—2分钟,淋熟羊油盛人碗中。食用时佐以糖蒜、 辣子酱、芝麻油、香菜等。传统作法有三,一曰“干泡”,通过煮制,汤329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二曰“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三曰“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点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
11、辣子蒜羊血
将羊扳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舔之略咸。 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摊安在小巷街头,摆设十分简单,一个木架,架子上是各类碗盏,分别放在盐、酱、醋、蒜水、油泼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炉,炉上有锅,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咸阳有一人,可以说什么的都不缺,只是缺钱;也可以说什么的都没有,只是有病。病不是大病,体弱时常感冒。中医告之:每日喝人参汤半碗,喝过半月即根除感冒。此人拍拍钱包,一笑了之。卖辣子蒜羊血的说:买羊骨砸碎熬汤每早喝一碗;再每晚吃羊血一碗吧。如此早晚不断,一月后病断。
12、贾三灌汤包
灌汤包是一种什么产的食品呢?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这又是何故?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不捅不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不然,这汤本已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肉冻放在馅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肉 冻化开而不漏。灌汤包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大师傅的手艺了。地道的灌汤包为清真食品,一般为牛、羊肉馅。京城的灌汤包虽然仍为贾家所开,但也许为了适合更多人的口味,又增加了三鲜馅、素馅等品种,味道自然不及牛、羊肉来的地道。包子上来以后,要蘸着佐料吃。佐料为店里特别加工过的醋加辣椒末,另备小盘糖蒜与香菜(北京店则未见准备)。包子热腾腾的,但千万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吃,万一您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里的热油汤不是烫着了您的嫩舌头,就是溅您个满脸花。不必不好意思,灌汤包吃的就是这口,乐在其中,若不身临其境,难解个中三味。临了,您千万别忘了要一碗香甜爽口的八宝 粥。
贾三是西安城的名人。来到西安,你是无论如何该去拜望贾三先生的,该去品味贾三先生透彻人心的清真和美伦美焕的技艺。找到贾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贾三灌汤包子”是名头最大、字号最为响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同时,西安的回民有着悠久的吃苦敬业、爱国爱教的传统。贾三依靠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祖祖辈辈传下的敬业精神,历经三年初创,五年立基,十年的潜心发现,二十年的不断出新,创制出了“灌汤”形式的、以“贾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贾三灌汤包子”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拘囿于为西安食苑填空补缺的层面,他的“灌汤包子”蕴籍着许许多多令人思考的东西。
传统的小吃多大以“顶盘挑架”“沿街呼号”形式买卖,进一步发展也就出现了“明锅亮灶”“前店后家”的店铺和街市格局,而贾三灌汤包子是以“集团化”的营销思路进入市场的。贾三名下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营销策划队伍和产业开发队伍。可以说,贾三以“灌汤包子”响名享誉,同时,赋予“灌汤包子”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贾三本着中国文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传统理论,用小小汤包做出了无限大的事业。贾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够得上货真价实,也够得上独道独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区域特色的同时,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色。
13、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以下五种:
一、 麻酱凉皮: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晃凉皮箩使面精平平的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凉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二、 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是,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位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三、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四、 岐山擀面皮: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位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五、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不论哪一种,游客不妨都尝尝,一定会使你满口留香。
14、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古城西安的一种传统名贵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西安 特色小吃都有那些呀!
好吃的实在太多了!详细吧
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
肉夹馍----秦豫肉夹馍(柏树林南口)
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
腊牛肉夹馍---- 北梢门红码头老旦隔壁“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
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
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
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
火锅----竹园 (和平路)
蒜蘸面----绿蚂蚁对面
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高新的老王面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建国路的梆梆面
尚勤路的歧山面
长乐路的牛肉拉面
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火锅-----小天鹅(南二环)
牛肉面----一分利(鼓楼)
沙锅----穆萨 (大皮院 )
烤肉----(桥子口往西400米)
炒海瓜子----胖嫂(东新街夜市,最近检查12点以后出摊)
米线----玄风桥“红油米线”
马厂子的〔大盘鸡〕
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
西大街桥梓口车站路南小巷里有一家〔卤汁凉粉〕
大雁塔正面的路东有一家〔肉夹馍〕和〔丸子汤〕
长乐西路轻工东半公里〔秦百年〕火锅--要吃蹄花的
交大北沙坡里有一个,〔九龙海天大酒楼〕(刚开的分店在纬十街西北角),夜 市上有一个〔重庆嫩江鱼〕,小巷里有一家四种麻辣
南二环“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错。
粉带(2块)。黄甫庄口有一家〔卤汁鸡〕(5角)
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个小巷进去有一个〔塘坝鱼大排档〕(20元)
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
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
南稍门永宁村里有一家〔烤羊肉〕,现割现秤现穿现卖现烤现吃
北郊自强路有一家烤羊排
原东郊三厂旁边有一家“囊坑肉”,也属羊排一种(此店已搬家,待我侦察后
再通 知)
东新街----牛肉丸子烩菜,好吃量也足,只出夜市,隔个几天就要去吃
一回, 味道地道
北郊龙首南路里“东利沙锅 ”
而且最好吃的是最便宜的三鲜沙锅
柳巷口的牛肉面,最近已经般到端履门
劳动南路啊,老机场里面有一家跳水鱼,非常好吃的
西北大学北门,西侧的红焖王(红焖羊肉非常棒)
北广济街的泡馍是老米家。
东郊韩森寨经二路北口李老四牛肉夹馍,
南郊吉祥村十字社科院对面老蒲城风味小吃,里面的八宝辣子和老豆腐很好。
小肥羊的火锅羊肉鲜美(最近听说他们为了保鲜在肉里放了对人体有害的防腐 剂) 可以缓缓再吃
海底捞服务态度一流
南二环添一顺味道不错,价格相对有点高
老成都 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常去坐坐
东来顺也不错
文豪杂粮食府去一次,感受感受看看就行了,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去
西厢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菜也不错,满族人开的,老
板很会做生意,去吃过几次,真的很不错。
最便宜、好吃的海鲜在边家村十子南100米---大通渔港
水盆大肉---互助路,坐401可到。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不知道怎么样,有人去吃过,说不错。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甑糕---西安长大的是不是都有用它作早饭的经历啊,不过我小时候很喜欢吃。
糊辣汤---常见的有西安的肉丸糊辣汤和来自河南的糊辣汤,不一样的哦。一般吃的时候西安的配托托馍,河南的配葱油饼。
烤肉----我就不说了,我老婆说她对文艺路的一家印象很好
豆腐脑---有一段时间,在交大也常吃的
肉夹馍----樊记是老字号了,最近王恒的势头很猛。我家的猫晶晶就是从楼下的王魁肉 夹馍店里跑出来的。
孜然炒肉夹馍---老道,记得八十年代的土门夜市吧,那时候一个籽然炒肉夹馍可是很贵的,两块五啊。
金线油塔---三原小吃。
biangbiang面---在建国路上
柳巷面---在端履门
腊牛羊肉---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辇止坡的老童家,不过这家我小的时候已经不行了,现 在房子拆迁,很难讲怎么样了。我们一般在麻家什子买,不过我搞不清楚哪一家好。
臊子面
葫芦头----南院门春发生是老字号
蒸碗----有夜市的地方基本都有,我觉得油腻腻的,不知道哪家的好
粉蒸肉---洒金桥的
煎饼----顶顶香煎饼屋
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
麻辣粉----牵人(粉巷)的生意很火爆,不过个人认为不如德福巷口的一家好
火锅----竹园去了N回,还有去过N+1回的,我就不说了
锅贴---西羊市的一家锅贴,好像叫“第一家锅贴
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
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
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
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
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
包子---东新街郑家包子
蒸饺---鸡市拐的铁家蒸饺,也有灌汤包子,味道还可以
灌汤包子---贾三的名气最大,我感觉一般般。
大盘鸡---沙湾。
烤鸭---西安烤鸭店,是东大街的总 店。
卤汁凉粉---西羊市东口。我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东西。把和吃水盆差不多的饼掰成块,上面放上凉粉,加上作料,浇上卤汁。
塘坝鱼---建设路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
生氽丸子---西一路东口路南
饺子宴---高档货色,各色饺子,一样一个,花色及其繁多,是西安特有的。不过我没吃过,谁请我去吧!顺便说一句,德发长的普通水饺很不怎么样,建议去解放路饺子
馆。
过桥米线---云南过桥米线,在解放路和咸宁路上有店。不过我喜欢吃五年前在公路交 大校们对面,二环路边上的小摊两块钱一碗的。
米线---南二环铁一局立交底下
湘子庙街有一个“大清花”饺子馆,饺子不错,满族人开的,东北风味,我老婆爱吃那里的酸菜。这个店在上海也有分店,离火车站不太远。
葫芦头泡馍---粉巷里头有,友谊西路口 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 泡馍---老刘家
西安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烤肉、锅贴(分牛羊肉和猪馅)、(贾三)灌汤包子、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腊牛肉夹馍、腊汁肉夹馍(猪肉)、岐山臊子面、biangbiang面、扯面、牛肉拉面、泡泡油糕、凉皮(麻酱凉皮、汉中凉皮、秦镇 凉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蜂蜜凉棕子、黄桂柿子饼、甑糕、胡麻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