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海迪有没有子女?
截止到2021年8月7号,张海迪并没有子女
“他就是我少女梦想中的那个人。”张海迪和王佐良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然后两人一直保持通信联系。1982年,两人在张海迪被家喻户晓前结了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
当时我的公公、婆婆在上海,他们也有过一点障碍,但很快就消除了。我先生回家说明我的情况,小心地问:行吗?他们只是淡淡地说:要做好心理准备,要面对很多困难。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公公、婆婆都是那么好的上海老工人,他们信任儿子,他们也信任了我。
将来一起上敬老院
让对方更长久地爱自己,把自己当做终身的伴侣,张海迪说这其实也需要智慧和努力。“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创建和创新,才能够让生活中没有厌倦。”
张海迪是个聪明而善解人意的女子,深知生活需要激情,需要乐趣。她家中总是收拾得特别干净,还变着法子增加小摆设。他们曾经收养了一只小狗,取名“板凳”。夫妻俩对它疼爱备至,让人觉得它就是他们的孩子。
一次,张海迪问王佐良:“我们没有孩子,等我们老了,该怎么办呢?”王佐良将张海迪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平静地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
对自己的晚年,张海迪有着很美丽的憧憬:“在一棵树下我坐着,我穿着红毛衣,要穿鲜红的毛衣。我头发已经白了,我的腿上要盖上一条非常漂亮的毯子。在我的头顶是石榴树,在我的身边是绿湖。”
张海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她说:“要是能打分的话,我的婚姻生活至少应该是八、九十分。”
二、张海迪为什么没有孩子???
众所周知,张海迪是我们学生时代一位非常崇敬的人物,她身残志坚的精神和有如钢铁一般的坚定意志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小就因为病魔的原因高位截瘫,虽然童年不幸,但她却对于学习有无限的渴望,不但完成了小学到中学的所有课程,并且攻读了大学。她的英语非常棒,翻译英文小说,自己也出书。并且连任残联主席,以及残奥委主席等成就。成为了具有“当代保尔”之称的优秀人物,她的传奇事迹也被广为传颂。
现在的张海迪,已经有了一个爱人,叫做王佐良,也就是她的丈夫。两人于很早便已经结婚,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生活,使得夫妻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出去散步,丈夫推着她,两个一起看书,也一起讨论书中内容。对于孩子,张海迪也曾经憧憬过,她说当然渴望有一个孩子,而且是漂亮的女孩,想到这些她也曾经痛苦过,但或许是身体原因,她不能有自己的孩子。她也问过丈夫,没有孩子将来老了怎么办?她的丈夫王佐良说“到那时,我们一起上敬老院”。这一句话令张海迪非常感动。她曾经也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丈夫,但是王佐良却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可见两人的感情非常的好。
其实个人认为,只要他们夫妻两人感情好是最重要的,也无所谓有没有孩子。并且,她的身体也应该不能承受生孩子带来的压力,因为她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患过基底细胞癌,那时候为了做手术,也是非常折磨人。当时她都已经想到了死,所以曾经跟丈夫说,如果自己死了就让她再找一个健康的女人,这句话也是让王佐良眼睛湿润了。
张海迪已经结婚,虽没有孩子,但她的辉煌人生却并不遗憾,甚至比许多人都完整。
三、张海迪和王佐良:没有婚礼,没有孩子,相约老了一起去敬老院
张海迪坐在窗前,看着眼前院子里小女孩跳舞的身影,再看看坐在轮椅上动弹不得的自己,脑子里控制不住地想:假如她从这里掉下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
即使已经长大成人,她还是无法坦然接受不完整的自己,不管过去多久,那种绝望依然历久弥新。
她孤身一人悬浮在黑暗之中,双脚触不到地面的无力让她极其慌乱,曾经也有人爱慕她、怜惜她,但视线触及她身后的那张轮椅和再也直立不了的双腿,无一例外的一一转身离开。
只有一个人无视她的所有,真真切切地爱上她这个人,只是纯粹因为爱,所以好的不好的,他统统接受,并甘之如饴。
1955年,张海迪降生在山东省文登市,新生命的降临让这个家庭异常欢喜,所有人也祝愿她能够健 健康 康,无病无忧地长大。
被家人细心呵护成长的张海迪和大多数小女孩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跳舞,看着天空飞过的小鸟也曾异想天开自己能不能像它们一样飞翔。
可是一切美好在她五岁那年戛然而止,那一年张海迪不幸患上了血管瘤,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张海迪并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全身高位截瘫,再也无法直立行走,从此她的一生只得与轮椅作伴。
此后的几十年,即使她已经习惯坐在轮椅上的日子,但每每想起五岁那年身体缺陷给她带来的打击以及迷茫都让她深深陷入恐慌和无力之中,那是无论过去多久都无法愈合的创伤。
因为高位截瘫,所以张海迪自胸部以下完全没有了知觉,只有依旧灵活的双手和运转的大脑才让她觉得她还是个活生生的人, 除了身上的不适以外,更多让张海迪无法忍受的是心灵上的折磨。
那时候一天到晚张海迪都躺在床上,她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离开来,
父母的陪伴和不放弃是张海迪能挺过来的重要支撑。
还不懂事的年纪根本不懂得如何控制和纾解自己的情绪,她不懂为何只有她这么倒霉生了病,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而别的小朋友却蹦蹦跳跳, 健康 完好。
那时候的她极度敏感、自卑,事事需要别人帮助让她觉得她必须依靠别人才能存活下去,而让她更加崩溃的是她无法再继续上学了。
因为残疾,她再也穿不了舞鞋下地跳舞,因为残疾,她再也无法用脚去丈量这个她所热爱的世界,也是因为残疾,连学校都向她关上了大门。
张海迪也曾想过,她这样的人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曾经梦想的跳舞、跋山涉水如今都已成了奢望,她所坚持的、追求的一切忽然间都没了存在的意义。
坐在楼上往下看时,她一点也不怕高,也不怕死,假如真的从这里掉下去了,她是不是就真的解脱了,她承受的所有痛苦也一并消失了,下辈子,她一定会有一个 健康 完好的身体。
张海迪的失望、孤独和无助让她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的成熟,也让她更早地开始探寻生活的意义。
为了改变自己颓丧的生活状态,张海迪开始在家自学小学和初中的课程,争取跟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身体好了一点后,十五岁时,张海迪跟着父母去了农村。
由于教育设施落后,张海迪开始当起了音乐老师,并且指导农村小孩子的学习,那时的她就已经有了“只要我活着,我就要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意识, 即使世界以痛吻我,而我依旧想要报之以歌 。
农村比不上城市,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够完善,医疗条件更是落后,在农村的那段日子,张海迪看到许多村民由于买不到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样子,她便开始自学医术。
张海迪先后读完了关于针灸、解剖的医学书籍,还买了体温计、听诊器等一些基础医疗设备。
因为没学过专业的手法,张海迪便拿自己做实验,在自己身上找穴位扎针,利用小动物学习解剖,等到手法熟练以后,她才开始为村民提供无偿的医疗服务。
短短几年,张海迪为群众无偿治疗达到一万多次,而她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名医”。
不能行万里路,张海迪开始读万卷书,通过书籍去了解那些她不曾踏足的世界,去丰富她被病痛折磨得贫瘠的心灵。
没有上过学的张海迪通过自学学会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四种语言,并且攻读了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最终获得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身体不适,她就躺在病床上通过镜子反射的方式来看书。
通过这种对文学坚持不懈的追求,她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十六本海外著作,编写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在书中尽情倾诉她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生活的希望。
到了2002年,她更是创作了一部长达四十万字的小说《绝顶》。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即使已经几十年从未用脚去触碰脚下这片土地,她依旧想用文字这种温柔却有力量的方式证明她曾经存在。
不仅如此,曾经淋过雨的张海迪也一直想为可怜的人撑一把伞。
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和残疾人家庭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儿童,告诉他们:你看,即使我们有身体上的缺陷,但是太阳照在我们身上的光一点都不会少,我们一样可以闪闪发光。
张海迪在曾经待过的那个农村建了一所学校,让那些贫困和残疾儿童可以到学校读书。
她还一直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关心开导残疾人,让他们热爱生活,满怀希望,并且呼吁 社会 可以注意到这个群体,给予他们包容和理解。
张海迪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富足的女孩子,人们很容易被这样的她吸引,产生好感,可是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主义的世界,在触及坐在轮椅上的她时,那些“滤镜”自然破碎。
可是,终会有一人是为她独一无二的灵魂而来。
当时, 一位人民教师王佐良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张海迪的报道, 了解到她的事迹以后,王佐良对她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并且通过朋友要到了她的联系方式,将自己的心意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了张海迪。
一来一去间,两个人发现彼此之间越来越有共鸣,后来,这种 情感 慢慢演变为了喜欢。
曾经经历过爱情失意的张海迪并未产生胆怯,勇敢地接受了王佐良的感情。
当然,他们的结合会遭到王佐良父母的阻碍,但一句 “要做好心理准备,会面对许多困难” 还是肯定了儿子的选择。
1982年,张海迪和王佐良结婚了,他们并没有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也并未广邀宾客大肆庆祝,他们想要的只是平静的幸福,无需见证,也无需宣扬。
因为有爱,所以他们每次先想到的都是对方,即使身体不便,张海迪还是会帮着王佐良做些简单的家务,例如扫地、擦桌子,而王佐良呢,他则是全力支持妻子的所有,帮她汇款、寄书,为她涂染各种颜色的画框。
1991年,张海迪被诊断出基底细胞癌,从以前对死毫不畏惧到如今满怀留恋,皆是因为出现了那个无限包容她喜怒哀乐的人。
手术前,张海迪对王佐良说: 如果我能够活下来,那再好不过,我们还可以一起过日子,但如果我死了,你也不要难过,上天已经恩赐给了我们一段相守的日子,到那时,你再找个 健康 的,比我更好的女人好好爱你。
王佐良只是默默握紧她的手,眼角无言湿润。
张海迪一直希望有个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的身体情况并不允许,于是他们收养了一只小狗,取名叫“板凳”,给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把对孩子的期望放在它身上,以此陪伴他们。
清晨,张海迪通过窗外的一缕阳光也曾幻想过,如果他们有一个女儿,一定非常漂亮,梳着长长的辫子,冲进她怀里甜甜地叫她妈妈,她如果喜欢跳舞,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张海迪也曾担心过自己的养老问题,没有孩子,将来谁给他们养老呢?等到王佐良也老得动不了的时候,他们两个老头老太太该怎么办呢?
王佐良听后只是将妻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给足她安全感,平静地说: “到那时,我们一起去养老院”。
这辈子遇见对方,对他们来说是最幸福的事不过,张海迪曾说如果能给婚姻打分,她的婚姻生活至少是八九十分,可见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
虽然张海迪和王佐良结婚时并没有举行婚礼,但是对他们来说,他们的感情早已不必用表面的仪式来衡量,这些年一路走来,陪在身旁的一直都是那一人,这便是他们给对方最浪漫的承诺。
四、《我的祖国》 张海迪 全文点评 速求啊!!
我的祖国》是一部走近今日读者、饱含激情的爱国主义读物的图文读本。
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张海迪提供了多样的视角,祖国在海迪多情的笔下尽展风华。作品饱含深情,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地理等多个领域。全书包含梦想的土地、激情的国家、和谐的家园、希望的社会四个部分。
五、关于张海迪、霍金热爱生命的故事,简短点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1992 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4 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7 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8 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 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奖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 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 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2 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 年 12 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 年 10 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 年 12 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1 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一个让我深深震撼的人!
不知早在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患有我们常人几乎忍耐不了多久的病----” 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因为医生曾说“只要得了这种病的人最多不会活过2年!”,虽然霍金只剩下右手的一个大拇指能够操作了。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通过一个手指来“说”!但他却是医学上的奇迹!
也不知他的心中是怎么想的总之他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乏味的脑力劳动!
几年下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不顾艰辛的编写伦理宇宙,伦理黑洞,伦理大爆炸!的书籍,但是我们值得一注意的是,他全身只有一根手指可以来动,他的秘书曾私下对别人讲,他写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3天的时间,打一段话需要近乎一个小时!
但是令人惊讶的霍金坚持下来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册册的书籍出现在我们世人的眼前——《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篇》、《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
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坐在一个40年都没有离开的轮椅上,用仅可以动的一只手指在一个小小的鼠标上来编写出来的!
不久以后社会渐渐的开始注意上了他!各行各业的人开始渐渐的认识上了他!他渐渐的走上了讲台,为社会演讲,为那些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人演讲,虽然他所发出的是“机器合成音”但他依旧吸引这许多人!慢慢的一个一个奖项来到了他的身上!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8年获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我崇拜他!
但是当我们崇拜完了他我们也是否应该静下来想一想,如果连一个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可以动的残疾人都可以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那我们这些正常人是否可以做的更出色?我们有健壮的双腿、这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生活上自理因自理而浪费的时间,我们有灵活的双手、可以为我们节约许多因为打字所浪费的时间,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比霍金在身体方面上强。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为此感到欣慰!
同学们让我们快点抓紧时间学习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相信我们会比霍金还要更加出色!
(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