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1]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 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数字经济界定为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需要强调的是,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将其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大类。

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研究报告描述了在IT技术扩散和渗透的推动下,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将数字经济的特征概括为“因特网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是先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带头和支柱产业,电子商务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BEA includes in its defini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ree major typ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数字经济分成三部分:一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和相关支撑设施三个子行业;二是电子商务;三是收费的数字服务,包括云服务、数字中介服务和其他收费数字服务三个子行业。其中,基础设施和收费的数字服务大体相当于ICT。即美国所提的数字经济指的是“ICT+电子商务”。

数字经济是指基于数字计算技术的经济。主流观点认为数字经济是基于互联网的市场开展业务,因此数字经济也称为互联网经济、新经济或网络经济。

由于用户、企业、设备、数据和流程之间数十亿的日常在线连接,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边界逐渐消失。数字经济基于互联网、移动技术和物联网(IoT)带来的人员、组织和机器的互连性。

数字经济的基础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业务部门中的普及。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组织架构、消费者如何获得服务、信息和商品等传统观念,以及对政府如何出台监管措施提出挑战。

要定义数字经济并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这个概念本身是在发展的,一天一个样。

从文献上看,“数字经济”一词首次出现,是在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Tapscott)于1996年所著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中。不过,在这部专著中,泰普斯科特只是用“数字经济”来泛指互联网兴起后的各种新生产关系,并没有对其概念进行精确的界定。

尽管“数字经济”并非一个清晰的概念,但作为一个“好词”,它很快在当时的学者当中流行了开来。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很多论文和报告中,都出现了“数字经济”一词。尽管在不同的文献中,“数字经济”的具体所指各不相同,但大致上讲,它们都涉及了互联网技术,以及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电子商务(e-commerce)和电子业务(e-business)(注:“电子商务”指的是经由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而“电子业务”指的则是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业务流程)。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数字经济”所指的基本就是“互联网经济”。

2000年之后,新技术猛进,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你方唱罢我登场。单纯的“互联网经济”已经难以涵盖“数字经济”的全部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文献开始把这些新的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型经济活动也吸收到“数字经济”的概念中来。例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发布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数字经济则被定义成了“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在这个定义中,数字经济已经囊括了一切数字技术及建立在它们之上的经济活动。

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扩散、应用和引发一系列以大数据处理为主要特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了新的生产关系,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力,数据对生产力的提升,呈现出了指数级效应。

纵观数字经济定义的演变,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驱动,到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驱动,数字经济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充和发展,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个重要信息:

二、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特点

数字经济的三大特征:

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互联网变革了生产关系,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

1、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

数字经济首先是数据经济,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第一要素。人类社会利用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包括主体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交往数据来组织社会生产、销售、流通、消费、融资、投资等活动,数据成为经济活动的关键生产要素。

2、互联网变革了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是网络经济,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载体。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利用、存储的能力、设施与设备,包括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存储能力、计算机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以及将其连接在一起的软件平台。

3、人工智能极大提升了生产力

数字经济是智能经济,人工智能让数据处理能力得到指数级的增长。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驱动,实现了各领域应用的数字仿真、知识模型、物理模型等和数据模型融合,实现跨界创新和智能服务,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三、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能为人们带来什么?

含义:当数据成为生产的关键因素时,这个时代的经济被称为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数字技术的引入。在此之前就有关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论述。1996年,美国学者特普斯科特正式提出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后来,欧盟和联合国采用了这个名称,这是数字经济名称的起源。数字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去拜访或投递信件。只需要用指尖轻敲键盘,通过网络进行视频通信。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

虽然在数字经济的定义上没有共识,但基本观点已经相同。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发布的提案中,数字经济被定义为“以数字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有效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作为提高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另一本书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全社会经济的总和。

二、数字经济的特征。

与其他的经济体一样,数字经济也具有明显的特征。1.包容性。数字经济具有开放、包容、合作、共享和共赢的特征,可以惠及更多的人。许多信息不仅可以共享,而且是免费的,这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人称做是数据。2.无处不在的链接。随着传感、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新技术的创新,一切都连接起来了,无处不在的感知和无处不在的链接,综合智能时代的到来。3.工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数字化将带来新的行业和商业模式,工人的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更有利于人才发挥。

三、总结。

数字经济将产生许多新事物,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每个专业都是许多非专业人士无法理解的科学。例如,区块链最初是由一个名叫中本聪的神秘人提出的(像日本名字,但不一定是日本人)。2015年开始流行,并首次在比特币中使用。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防篡改、点对点传输、不同企业和行业的整合、资本流动的加速等,为数字经济带来无限活力。

四、数字经济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1.虚拟性

数字经济中的电子商务、数字交付服务等提供的服务产品均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在,并不象工业产品一样必定会有实物产品相对应。如,电子商务网站的电子虚拟货币,以及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为客户提供的流媒体(streaming

media)、空间服务等,均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虚拟商品。因此,与非数字产品相比较,数字产品可以较少考虑产品的批发、零售及运输渠道问题。

2.高附加性

数字产品的主要投入为知识(技术),知识成本目前是无法准确核算的,而且技术的壁垒造成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完全冲破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线性供求关系,因此数字产品的定价并不遵循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定价策略。从传统经济学的视角来考查,数字经济具有很高的价值附加性,并且数字经济这一附加价值量与其投入技术的尖端程度成正比,即越是高科技产品,其附加价值越高,成本回收期则愈短。

3.高渗透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向三次产业渗透,特别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深刻地影响到这些产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同时,数字经济的高度渗透也使得三次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在发达国家的表现尤为突出。

4.价值增值性

数字经济中的互联网领域一直被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所支配—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因此,网络的价值会随着与其联接结点(计算机)数目的增加而快速增值。对一个的网站而言,点击率便是“结点数目”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衡量网站价值的主要指标。

5.边际成本递减

与传统经济产品生产边际成本递增所不同的是,数字产品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即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其生产所费成本逐步减少。如,软件行业在研发阶段一次性投入研发成本,此后每生产一份软件产品,只不过是研发结果的简单拷贝,因此数字技术的虚拟性及可复制特性的决定了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6.外部经济性

数字经济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数字产品在使用时自身存在外部经济性特点。如,为了吸引用户访问,所有的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在提供收费服务的同时,均提供额外的免费数字服务;二是部分数字产品的使用者越多,则每个用户从使用该产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如,对于电子商务网站而言,使用者越多,商家与顾客的选择余地就越大,在实际交易中双方就更容易实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

五、数字经济基本特点

1、快捷性

数字经济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数字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

2、高渗透性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信息与通信技术迅速向三次产业渗透,特别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已经深刻地影响到这些产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

3、外部经济性

数字经济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产品在使用时自身存在外部经济性特点。另一方面数字产品的使用者越多,每个用户从使用该产品中得到的效用就越大。

数字经济的意义

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机遇、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