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节日吃面条?
年初二吃面条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一转转个大元宝,骨碌碌往家跑”,堪称天津卫春节食俗独具地方特色的“三部曲”,且包容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春节期间包合子吃,其主题当取“和合”之意。中国一神话传说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名叫“和合二仙”:常画二像,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和谐和好”之意。“荷”与和、合谐音;合子与圆盒之圆同形;二者其形、音、意是何等的相合!由此可见,把合子列入春节期间的食谱,大有象征阖家团圆、家庭和睦、家人和谐、生活和顺的寓意。为了使合子包得圆,周边齐整,老人们还用碗边修整一番;合子的馅要装得足一些,其间包进多少团圆、美满的良好意愿。为使合子“溢美”,周边还要捏成花边,可视为面食的艺术品了。正月初七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正月十七吃面条
正月十七是吃面节,吃面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七来临时,中国人吃面条是一种传统习俗,为了保自己一年平平安安。
元旦节吃面条
汤饼实际是一种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面片,下锅煮成。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其实宋人说的“年馎饦”是一句概括语,也包括了水引。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岁时广记》卷五引)索饼就是前代的长引。长引是说拉长的东西,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两个名称讲的都是形状细长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二月二吃面条
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生日吃面条
面条的形状最后定格为长条。到宋代,汤饼也改称为面条(唐时叫“不托”)。面条的这种样子,使人的联想“因势赋形”,把面与生日、寿诞联系起来。按风俗礼仪,过生日贺诞辰吃长寿面。为什么过生日要吃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为什么面条能作为人长命百岁的象征?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夏至日吃面条
夏至过后,进入三伏,山西民间多吃凉面开胃消暑。山西凉面,又叫伏面,古称“冷陶”,虽非珍馐名点,却源于上古祀日,反映时令变迁,传承千年习俗,是一道融入文化遗韵的晋地美食。
清代时“夏至伏面”已发展成为各种花色冷面。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二、人日节吃面的寓意
在一些传统的节日当中,都会吃一些特定的食物,并且还包含着特殊的寓意,那么在大年初七有什么讲究会吃什么呢?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对中国人们来件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月份,想要了解更多吗?跟着我一起了解更多吧。
大年初七有什么讲究吃什么?
1、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2、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3、吃面条
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人日节吃面的寓意
旧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会制作长而薄的面条来食用,薄与瘦的意思相近,而瘦与寿同音,所以在初七这一天吃面条,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以达到人们希望时间慢一些的夙愿, 更饱含了人们祈祷健康长寿的夙愿。另外还有些地方认为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都是人日节,很多老一辈把农历带七的日期都看成好日子,在这几天吃面条有保佑人们健康长寿的寓意。家里有小孩的,也会专门给孩子煮上一碗面,意为栓小人儿,孩子此时吃面条更是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期望孩子健康成长,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三、赞美面条的诗词有哪些?
1、《槐叶冷淘》
作者:杜甫
时代:唐朝
诗句: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释义:槐树的嫩芽正是繁茂,采下来交给厨师。把它的汁水和面,煮熟后过凉水,成为一种碧绿清香的凉面,就叫槐叶冷淘。它碧绿鲜嫩,有芦笋的清香,入口像冰雪一样清冷,在夏天让人感觉爽快,所以你们快试试吧。大唐的宫殿里,君王纳凉的时候,也会想吃这种清爽的面条啊。
2、《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
作者:陆游
时代:宋朝
诗句: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释义:加一杯姜齑蒜末在碗里,亲手做成了芼葱油面条。这美味和天上仙人苏陀的供品,不知有什么不相同。
3、《赠进士张盥》
作者:刘禹锡
时代:唐朝
诗句: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
释义:当年你出生的时候,我也在作为宾客在场。我抬起筷子吃着美味的面条,祝福你像麒麟一样卓绝不群。
4、《郑州献卢舍人》
作者:罗隐
时代:唐朝
诗句: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
释义:鸡已经叫了,天快要亮了,露水虽浓,但厨下的面已煮熟,此时朝廷的凤池里正飘着暖烟,天下安宁的诏书应该写成了吧。
5、《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作者:李颀
时代:唐朝
诗句: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释义:我们畅饮了可以辟除邪晦气的菊花酒,吃了用茱萸做出来的热辣喷香的面条。是告别的时候了,不要惆怅啊我的朋友,你看着秋天酡红的晚霞,不知道醉的是太阳,还是我呢?
四、为什么初七要吃面条有什么讲究吗?
农历正月初七,也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书如《初学记》、《荆楚岁时记》和《西清诗话》等,皆有记载。诗人尤喜以“人日”为题,赋诗寄意,如杜甫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便是。 道教认为,天地时先有鸡,再后来是狗、猪、羊、马,之后才有人的存在。因此,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是吉祥,代表那一年能够出入顺利,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这天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其中不乏寓意勤劳聪明的芹、葱、蒜。同时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人”日子,要吃面条,其中又分初七是小孩的日子,是绊小孩腿;十七是中年人的日子,要绊住中年人的腿;二十七是老年人的日子,要绊住老年人的腿。
参考资料: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