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新变法发生在什么时候?成功了吗?

读一些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过去,从中借鉴很多经验,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和生存。我们读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运动,历史上对它的叫法很多,比如题目称它为维新变法,还有其他的叫法,比如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还有百日维新等等。从它的叫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些知识,这次的变法时间发生在戊戌年也就是1898年,而且这次运动只坚持了一百天,所以人们称它为百日维新。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维新,具体内容我们从下面详细来讲解一下。

1898年6月11日可以算是维新运动的始发日。而倡导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有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派人士。他们呼吁当时的皇帝光绪应该改变思想,不能再闭关锁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文化,改良当时现有相对腐朽落后的政治、科学文化、教育以及工农商业的现状。但是这场运动并没有持久,要知道维新运动的对立面就是当朝的统治阶级,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怎么会理解和支持呢。因此,维新变法遭到强烈的反对,而对立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实权在握的慈禧太后。

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维新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终结于当年的9月21日。慈禧用戊戌政变终结了这场历时共一百零三天的变法。而这场维新运动的发起人遭到严重的破坏,两个代表人物梁启超和康有为在外力帮助下流亡日本和法国,其他如谭嗣同等六位同仁被迫害牺牲,而光绪也遭到囚禁。

分析维新变法失败,也是有其较为根深蒂固和直接的原因。光绪尽管当朝,但是当时实权掌握在慈禧手里,尽管他有心支持变法,但是无力无权,能够提供的帮助极其有限。而慈禧势力强大,维新派寡不敌众;维新派自身也存在问题,首先缺乏正确科学的指导理论,其次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加上变法的手法相对单一,最后惨遭压迫而失败。

二、维新变法时间

戊戌维新时间是1895-1898年。、

戊戌维新是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活动。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维新变法的时间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时间和维新运动的时间是——1898年。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