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高贵乡公的来历(高贵乡公曹髦怎么读)

1、曹髦为什么叫高贵乡公。

2、曹髦高贵乡公的来历。

3、高贵乡公曹髦如果隐忍会怎样。

4、曹魏高贵乡公。

1.高贵乡公即曹髦,为昭将中护军贾充使成济所杀,死后无号,史称高贵乡公。

2.曹髦正始二年(241年),生于东海王宫,自幼聪明好学,才慧早成,正始五年,封为高贵乡公,嘉平五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拥立为帝,年号正元。

3.曹髦文才武略,崇拜少康,不满司马氏专权秉政,甘露五年,亲自讨伐司马昭,为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以王礼葬于洛阳西北。

4.曹髦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爱好儒学,亲赴太学论道,著有“春秋左氏传音”,精通绘画,一说为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曹髦为中品。

冉闵和曹髦的谥号都是魏平帝,有人搞混怎么办

冉闵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比起魏平帝,他更常被称为武悼天王吧。

至于曹髦,他被称为魏高贵乡公(三国志里写的),话说他真有魏平帝这个谥号吗?

高贵乡公曹髦的生平简介 曹髦是怎么死的?

说起高贵乡公曹髦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然而说起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怜的曹髦,生前说的话都红起来了,自己这个人却没有跟着一起红。

曹髦,字彦士,父亲是东海定王曹霖,祖父是魏文帝曹丕,是魏国的第四位皇帝。

相信大家从家族关系上也看出来了,曹髦只是皇室宗族出身,原本是没有机会当上皇帝的。不过,魏明帝曹子嗣艰难,所生三子全部夭折,最后曹只能将魏国皇位交给从宗族过继的养子曹芳手里。曹芳继位15年后,于254年被司马师所废,因当时郭太后执意要求,于是13岁的高贵乡公曹髦被改立为帝。

曹髦从小就聪明早慧,到了京都洛阳以后,群臣都出来迎接他,并对他行礼,曹髦见此也立刻回礼。臣子们说:“按照礼仪,您就是皇帝啦,不必向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行礼。”曹髦却说:“现在我还没有正式登基,也还是别人的臣子呢!”等拜见了郭太后以后,曹髦才在众人的瞩目下登基为帝。

继位后,曹髦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元,并下令缩减宫廷开支用度,倡导节俭之风。

为了推行教化,曹髦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推举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代表,给他们极高的荣誉,允许他们评论国家政策的好坏优劣,还命人把他们的言行记录下来,大肆宣扬。当时,孝子王祥被选为三老,郑小同选为五更。

从曹髦的连番政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确有着仁君的资质,但是司马氏兄弟几人在魏国已经是权势滔天,他这个皇帝的权力也常常受到限制。一次拔掉司马氏一族的势力绝佳的机会从天而降,那时大将军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虽然获胜却深受重伤,奄奄一息。曹髦看到机会,可司马师也知道曹髦心中所想,竟提前把大将军一职传给了弟弟司马昭。曹髦命令司马昭留守许昌,结果司马昭却违抗皇命,率领大军回到洛阳,打破了曹髦的夺权政变计划,最后曹髦只好顺应司马师的遗愿封司马昭为大将军。

司马昭接手司马一族最高权力,曹髦的处境更加艰难。毕竟是曹操的子孙,怎能这样受人挟制呢?260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召集了一批士兵,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并对他们说了那句有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称自己将在今晚与那司马昭一决高下。王经拿鲁昭公拜给季氏的例子来劝说曹髦,可曹髦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十分自信的说胜负还未见分晓,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曹髦带着士兵们出宫直逼司马昭住处,谁知在半路遇到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在厮杀中,贾充命令武士成济杀死了曹髦,等到太傅司马孚赶到的时候,曹髦已死。司马孚与司马昭等人不同,这个人虽然是司马懿的弟弟,但是却始终只认曹氏皇族为主,即使曹丕称帝,他也以魏国臣子自居,让这些后辈们拿他没办法。司马孚对曹髦的死很是无奈,一直觉得是自己的罪过。

说实话,曹髦的这种敢于正面与敌人较量的勇气实在是令人敬佩,历史上有多少傀儡皇帝能做到他这样呢,大多都是些苟且偷生之徒罢了。曹髦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用壮烈的死赢得了帝王的尊严以及世人的尊重。曹髦死时,年仅20岁。

曹髦死后,魏元帝曹奂被立为皇帝,后来司马炎夺取了皇位,改立西晋政权,曹奂被贬为陈留王,受到厚待。

谁能给出三国曹魏第四个皇帝高贵乡公的详细介绍?

高贵乡公名为曹髦(máo),东海王曹霜子。司马师于公元254年9月废曹芳后,于同年10月己丑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正元。

曹髦在位期间,司马师病死。弟司马昭专权,权焰逼人,比其兄还要跋扈,平时穿着皇帝的龙袍,一心想取曹髦而代之。

曹髦实在忍耐不住,不甘心做忍气吞声的傀儡。公元260年5月己丑日,他召尚书王经等三位自以为能信赖的大臣入内宫,恨恨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来废黜我,决心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你们随我一同去讨伐这贼子!”不料,其中两个大臣偷偷溜出皇宫,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去了。

曹髦不懂军事,又乏谋略,当下召集殿中宿卫兵和苍头、官僮几百人,乱哄哄地冲出宫去。他自己手持宝剑,站在车上指挥,直奔司马昭宅第。行到南阙,司马昭的心腹将领,中护军贾充带着二,三百兵士赶到,挡住去路。双方接仗,曹髦怒喝着挥剑杀去。贾充手下兵士见皇帝冲来,毕竟胆怯,畏缩着不敢向前。贾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济见了问:“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一听,就驱马挺矛,直冲到曹髦车前。曹髦怒斥道:“我是天子,贼臣怎么敢如此无礼!”成济也不答话,只是端起长矛,直刺过去。曹髦连忙举剑招架,无奈成济力气大,抵挡不住,当下被刺中胸膛,跌落到车下。成济顺手补上一矛,刺穿胸背,曹髦当场死去。

事后,司马昭因为群情激愤,便捕杀了成济,以推卸罪责。他又以太后的名义颁布诏书,列了曹髦的许多不是,将他废为平民。曹髦死后无谥号,史称高贵乡公。

历代帝王三国之魏国高贵乡公曹髦

曹髦(241-260)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杀,年仅20岁。

人物简介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魏朝皇帝曹芳,十四岁的曹髦被立为帝,改元“正元”。曹髦年幼,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司马昭专横跋扈,朝政腐败,国势衰弱,魏朝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

随着小皇上的长大,曹髦日渐对司马昭产生不满。不久他写了一首《潜龙诗》,司马昭发现,也有了戒备之心。魏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己丑(初七)日(6月2日),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率领宫人三百余人讨伐。王沈与王业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戈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车上,年仅20岁。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皇帝。曹髦死后,由于后上任的皇帝是个完全的傀儡,于是曹魏的实权就彻底地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曹髦擅长书写诗文。另外他的绘画艺术也很是不错。是一个善于琴棋书画的才子。

历史概况

曹髦是魏国的第四代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曹芳被废,曹髦被立为魏国皇帝。后来,曹髦因不甘心朝政被司马氏霸占,带领数百仆人讨伐司马昭,在宫门处被司马氏的党羽贾充指使成济用戈刺死,并被废掉皇帝名位。善丹青,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传于代,又有《黔娄夫妻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为中品。

历史年表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从小好学,学业早成。

【244年】 曹髦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

【254年】 魏帝曹芳被废,曹髦被立为魏国皇帝。登基后,曹髦下令减少后宫开支,禁止奢华。同年,曹髦被迫赐予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并给予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255年】 镇东将军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因废立之事叛乱,司马师率兵讨伐成功,但于归途中病逝。曹髦无力阻止司马昭继任为大将军,于是朝政继续由司马氏把持。

【257年】 诸葛诞叛乱,司马昭率兵征讨,于次年平定。

【260年】 曹髦发现权威日去,十分生气,于是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商议,欲出宫讨伐司马昭。王经力劝,曹髦不听。王沈、王业二人将此事密报给司马昭,于是司马昭有所准备。曹髦自率数百仆人,鼓噪而出,司马昭的弟弟司马跑来劝阻,被曹髦手下呵退。中护军贾充又率众出来阻挡,曹髦拔剑亲自迎战,于是众人退却,但太子舍人成济在贾充的授意下持戈上前,将曹髦刺死。司马昭闻讯后假装大惊,将成济斩首谢罪,又用太后的名义,以不敬太后、自寻死路的罪名将曹髦的皇帝名位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