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儿菜吃了有什么用?刺儿菜有什么功效
刺儿菜根茎白色,味略苦,每年春夏吃刺儿菜正当时那么,刺儿菜吃了有什么用?一起来了解一下刺儿菜的功效与作用吧。
刺儿菜吃了有什么用
刺儿菜,是小蓟草的别称,有药用功能,但是,脾胃虚寒者忌服。不赞成韭菜与刺儿菜混吃,因这样混吃,会大大降低韭菜的香味儿。
刺儿菜含有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钠、镁、铁等。
刺儿菜有什么功效
营养价值
刺儿菜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 克,脂肪1.1 克,碳水化合物5 克,钙216 毫克,磷93 毫克,铁10.2 毫克,胡萝卜素7.35 毫克,维生素B20.39毫克,维生素C47 毫克。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兴奋心脏作用
用经草酸铵处理去钙小蓟,水煎剂及醇提取物,水煎剂0.1ml(相当生药0.2g)、醇提取物0.05ml(相当生药0.1g。这样的话,对具肾上腺素能B1受体的离体兔心,离体豚鼠心房肌,均表现收缩力增强及频率略增加,并且此两种效应都可被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所拮抗。
(2)升压作用
刺儿菜有良好的升压作用,并有强心及缩血管作用,作用性质类似儿茶酚胺类物质。
同时证实刺儿菜升压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不同。
刺儿菜升压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不同
2、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
具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兔主动脉条表现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a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所拮抗。
对具肾上腺素能β2受体的豚鼠离体气管片的表现舒张作用,且可被心得安(0.017mg/ml营养液)所拮抗。
只有对主动脉条及气管片的作用量的1/10,因此认为小蓟对肾上腺素能β1受体的作用大于对β2受体及α受体的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为传统的止血中药,已证实其具有止血作用,并得到止血有效成分。小蓟止血主要通过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效应的。小鼠口服浸剂5g/kg,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4、抗突变作用
Ames试验法,采用的两次水煎煮浓缩液进行试验,每皿加入量为3mg,TA98的诱变剂为4-硝基邻苯乙胺,TA100的修复剂为迭氮钠。结果发现小蓟有一定抗突变力。
5、抗菌作用
煎剂在试管内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酒精浸剂1:30000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剂对结核菌的抑菌浓度要比此大300倍以上。
6、其他作用
煎剂或酊剂对家兔离体、在位及慢性瘘管的子宫都有兴奋作用,但对猫的在位子宫、大鼠离体子宫和兔离体小肠则有抑制作用。
也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相似。煎剂对大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并无预防及治疗作用。
刺儿菜对肝脏受损的不能加速其恢复。刺儿菜对亚砷酸中毒似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很显着。
二、刺儿菜的功效与作用
核心功效
利尿消肿、止血凉血
刺儿菜的简介
刺儿菜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野菜。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功效作用
1、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
2、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蒜拌刺菜:刺儿菜洗干净,煮锅中加清水煮开,然后下入刺儿菜焯水,焯好后将刺儿菜捞出,晾凉,挤干水分,再切成段。取一只空碗,将大蒜捣碎,加入盐、味精、白糖、醋调成碗汁。炒锅中加适量油,小火爆香花椒粒,捞出花椒粒,将碗汁浇在刺儿菜上,将花椒油泼在蒜上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刺儿菜窝窝头:刺儿菜用清水浸泡30分钟,洗净,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挤干水分,切碎。玉米面、面粉放入大碗,放入切碎的刺儿菜,加点小苏打、温水,揉成面团,静置10分钟。取一小块面团,搓成窝窝头,放入垫了蒸布的蒸笼,隔水蒸15分钟,关火,焖3分钟取出。
三、刺儿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吗?
你说的是小蓟草吗?别名:刺儿菜。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全草,野生于路旁及田间。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植物形态:1、刺儿菜:多年生草本,主根单一,侧生、根须状,茎直立,高约30~50厘米,紫棕色或绿色,无毛或有蛛丝状毛,上部有少数分枝,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叶互生,长椭圆形,长7~厘米,宽1.5~2.5厘米,边缘有不规则的小刺。头状花序顶生,单性;雄花序较小,总苞长约23毫米,卵状,苞长多层,边缘膜质,先端具刺,花冠淡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略扁;冠毛羽状,白色,先端膨大而弯曲。
2、刻叶刺儿菜:较前中全株高大,高可大1米,茎较粗有条棱,色绿。叶长圆形,边缘有缺刻至羽状浅裂。花托有托毛。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
性状鉴别:1、刺儿菜:茎呈圆柱形,常已折断,直径2~3毫米,微带紫棕色,表面无毛或有柔毛及纵棱。质脆,折断面纤维状,中空。叶片大多破碎不全,皱缩而卷曲,黄绿色,边缘微波状,有金黄色针刺,茎端有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苞片黄绿色,5~6裂,花冠多脱落,冠毛羽壮状常外露。气微,味微苦涩。
2、刻叶刺儿菜:茎比刺儿菜粗而长,直径3~5毫米。叶的边缘有缺刻,具有多数刺毛,气味同上。
以上两种,均以色灰绿,质嫩,叶多,无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生物硷,挥发油,苦味质量等。
功效与作用:1、凉血而破瘀,炒炭后确能缩短出血时间;
2、消炎、利尿而散痈肿。
炮制: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甘、凉。
归经:入肝经。
功能:凉血、止血。功同大蓟而力弱,且不如大蓟之善消痈肿。
主治:吐血、尿血、外伤出血、传染性肝炎、肝肿大。
临床应用:主治热证出血。鼻衄、牙龈出血、咯血、便血,均可应用,有凉血破瘀作用,常与小蓟及其他止血药同,方如十灰散。
用量:7~15g,鲜品30~60g,小蓟15g、荷叶1张、侧柏叶15g、茜草根15g、棕皮15g、丹皮9g、栀子9g、生大黄9g、茅根15g,以上十味药烧黑存性,研极细末,每服9~15g,用鲜萝卜汁或鲜藕汁调服。
附: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全草(广东习惯上用其根)。味甘,性凉。含生物硷。有止血作用,能收缩血管,并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缩短。用鲜品较好,炒炭止血作用反比生品差。此外,又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临床常用于热证出血,尤其血淋和月经过多,但咳血、吐血、鼻衄、便血亦可用,常配生地、蒲黄等,方如小蓟饮子。处方:小蓟根、生地、炒蒲黄、藕节、淡竹叶、木通、滑石、黑山栀、当归、甘草等各等分,研成粗末,每次12g,水煎温服,治血淋。小蓟常用量9~18g(鲜品30~60g),入煎剂不宜久煎。
大小蓟功用大同小异。小蓟专于止血,大蓟兼疮肿。在广东一般用大蓟较多,或大小蓟混杂同用。
注:1、小蓟的全国药用情况,与大蓟同样复杂,广大地区所用的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而北京、山西等地称之为“大小蓟”;内蒙古呼市、包头以本种花后的全草称大蓟,嫩时称小蓟;东北个别地区,则以菊科植物苣卖菜的全草作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