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现手法有哪些和作用 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动静结合,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白描,细节描写,抑扬
2、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二、表达方式有哪些及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五种,具体作用如下:
1、记叙
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代人物的关系;交代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2、说明
在议论文中用它交代论据;在记叙文中用它起注释作用;在新闻中,用它介绍背景材料,加强内容表达;在科学报告或教科书中,用它表述科学知识或事物。
3、议论
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4、描写
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5、抒情
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渲染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三、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常见的八种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欲扬先抑、侧面(间接)描写、借景抒情、对比、照应、拟人等。
常见表现手法和作用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如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作用: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与直接描写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照应:语句、篇章间前后呼应。方式:①结尾与开头;②行文与题目;③后文与前文等。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拟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从而引起共鸣。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怎么区分
表达方式是指表述特定内容的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的多种多样构成了交流方式的丰富多彩。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等。
四、求5种表达方式12修辞手法8种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