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除湿发汗的中药方剂有什么

中成药治疗气虚脾虚体湿具有副作用小,方便等诸多的优点,所以通常被用作补气健脾祛湿的常见治疗手段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除湿发汗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除湿发汗的中药方

二 妙 散

组成:黄柏 双术各15g

功用: 清热 燥湿。

主治: 湿热 走注,筋骨疼痛。

特征:两足萎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 舌苔黄腻。

三 妙 丸

组成:黄柏12g 双术18g 牛膝60g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

特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四 妙 丸

组成:黄柏12g 苡仁20g 双术12g 牛膝12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

特征:两足麻萎肿痛等症。

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特征:1.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如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泻泄,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证。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壳者。

四 苓 散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功用:利水渗湿。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短赤,大便溏泻。

茵陈五苓散

组成:茵陈10g 五苓散5g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特征:热重于湿,小便不利者。

胃 苓 汤

组成:五苓散3g 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特征: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猪 苓 汤

组成: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各9g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

特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 咳嗽 ,呕恶,下利。

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 黄芪15g 甘草6g 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卫表不固, 风水 或 风湿 。

特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9g 黄芪9g 桂枝9g 茯苓18g 甘草6g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皮水。

特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五 皮 散

组成:姜皮 桑皮 橘皮 腹皮 苓皮 各等份。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甚,皮水。

特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 。苔白腻,脉沉缓。

除湿发汗的 护理 工作

1、艾叶泡澡

艾草是很常见的一种 植物 ,但它却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植物。艾草是极阳的性质,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所以身体湿气重的朋友可以采用艾叶泡澡的方法来达到祛湿的目的,一般来说,每周用艾叶泡澡一次就可以了。只要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有效的祛湿,同时也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改善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

2、热水 泡脚

每天用热水泡脚也是一种有效的祛湿方法,但是这一点大家在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做到,但是在炎热的夏季就很难了。可是夏季是湿气最重的季节,因此要更加注意这一点才是。一般来说,每天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了,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在热水当中加上一些生姜,这样效果就比较强了。

除湿发汗吃什么食物好

1、淮山

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在 历史 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 食材 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洗净直接蒸煮。由于其中水分含量少,多糖等含量丰富,因此,其液汁较浓,入水久煮不散,口感甜糯,并伴随淡淡的麻味,吃完一小会口中生津。

2、菌类

菌类也是祛湿好食材。菌类包括各种耳类和菇类:如木耳、银耳、蘑菇以及竹荪等。菌类拥有高蛋白、多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多矿物质,同时又无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野生菌类有数百种,但可食用者甚少,除了 自然 原因,生长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食用者中毒。及时辨别有毒野生菌势在必行,一般对颜色鲜艳、多红斑、气味多辛辣恶臭及苦味的野生菌就要慎之又慎,敬而远之了,可食用菌类有香味无异味。

3、土茯苓

据《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新鲜土茯苓既有干土茯苓祛湿 解毒 的功效,在味道方面又比干土茯苓的更加清鲜。

土茯苓一般的做法是熬药或煎汤,在春季可与有 滋阴 润燥的猪肉搭配熬汤。吃猪肉后不宜大量 饮茶 ,以防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使肠蠕动减慢而造成 便秘 ,增加有毒物质的吸收。

4、冬瓜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们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还是一种中药,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较强,容易水肿的人应该常吃。煮汤效果好,需少加盐,淡食为佳。

在《湖南药物志》以冬瓜皮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体虚浮肿,用冬瓜皮、赤小豆、红糖适量。煮烂,食豆服汤。

5、薏仁

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 湿疹 、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 美容 功效。

生薏米煮汤服食,利于去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在吸足水分后再与其他米类一起煮就容易熟了。

6、红豆

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造成水肿虚胖。红豆含有的石碱成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消除浮肿。红豆水对因口味重、压力或排便不顺引起的水肿更有效。

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 排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煮薏米红豆粥不要加大米,这样虽然会增加美味,但会大大降低它的祛湿热功效。

7、茼蒿

中医 认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病症。所以, 雨水 节气 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 保健 作用。

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因为茼蒿的芳香精油遇热很容易挥发,所以茼蒿适于大火快炒,而不是长时间焖、煮等。

猜你喜欢:

1. 除湿健脾的中成药方剂

2. 除寒湿的药方

3. 去痰湿最好最快的方法

4. 祛湿排毒中草药有哪些

5. 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

6. 除湿药方偏方

二、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效果比较好

体内有湿气对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可以选择中成药来缓解湿气的侵扰。体内湿气若不及时祛除,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吧,希望大家喜欢。

去湿气吃的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5、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去湿汤药剂

1、去湿汤,功效:湿毒。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叶15g、杭菊15g、布渣叶15g、荷叶15g、云苓15g、芡实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连服五剂。

2、茵陈茶,功效:解毒清热,湿热,湿毒。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 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肛门热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3、若以湿毒为主,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闷胀,食欲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腻等表现,主要目的是去湿解毒护肝。可用野生灵芝10克,白术 10克,猪瘦肉50克,煲汤饮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药20克,炒扁豆20克,鲜鸡脚100~150克,煲汤饮用。

去湿中药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湿热重如何调理

湿热重的饮食调理 方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文中我为大家推荐了4款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但是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湿热分为很多种,想要用中成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一定要先咨询医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体内湿气重多吃16种祛湿食物

1、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2、红豆

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4、薏仁

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5、黄瓜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9、洋葱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10、水芹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11、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12、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13、芹菜

可清肝热、养血。此外,芹菜还有清胃热、通血脉、健齿润喉、明目醒脑、润肺止咳的效果。因此,体内热盛、食欲不佳、疲倦无力的湿热体质者可常食用。

14、芥蓝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15、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叶

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减肥、降脂、祛痘产品中都含有荷叶。

猜你喜欢:

1. 身体湿气重吃什么调理

2. 去痰湿最好最快的方法

3. 脾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4. 中医去湿气方法

5. 吃什么水果去湿气

6. 人有湿气吃什么食物好

三、除湿热最好的中成药?

除湿热最好的中成药是二妙丸或四妙丸。二妙丸就是苍术和黄柏。苍术的除湿作用非常明显,黄柏还有点除湿利湿的作用,所以一般湿热可用二妙丸进行治疗。四妙丸的成分是苍术、黄柏、薏米、牛膝,薏米主要是健脾利湿的作用,它可以帮助除整体的湿气,牛膝是引药下行,把湿气引到下边,从下边排出去,所以现在四妙丸也比较常用。湿热重对人体损害比较大,一般有湿会造成身体比较重、身体很倦怠、无精打采、比较肥胖、大便黏、人体不够清爽,如果再加上热可能就更难受。像气管炎、带状疱疹等患者很多都是有湿热体质,所以一定要把湿热去掉。对湿有几个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淡渗利湿,就是通过利来把湿去掉;还有芳香化湿,比如藿香正气,它也是一种祛湿的方法;还有清热燥湿。但是二妙丸和四妙丸对一般的湿热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四、老医生家中常备祛湿效果最好的中成药,好用还不贵,给家人收藏吧

同仁堂属我国的百年老店,口碑好,深得来百姓的信赖,选择中药类药物首选同仁堂,现代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湿气重一直是困扰 健康 的难题,祛湿的中成药很多,那么同仁堂祛湿气的中成药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一下同仁堂去湿气的药。

1、平胃丸

湿气重往往人们只想到服用利湿渗水的食物或者药物,其实不然,湿气重首要责任在于脾,所以往往许多人脾虚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吃红豆薏仁之类利湿类的食物作用也不大,湿气不可能全部去除。中医在祛湿气的时候,往往会用健脾胃的药配合利水渗湿的中药,兼顾肾和肺,同仁堂平胃丸就是一剂有此功效的药物,因此在祛湿的效果上更加的治标。

2、四妙丸

四妙丸属于祛湿剂,它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要针对于脾胃虚弱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你的舌头布满了白白的舌苔,而且边缘呈锯齿状;再或则大便糖稀,难以成形或者便秘,而食欲不佳,坚持服用四妙丸可以控制症状。

3、茯苓丸

我们都知道茯苓是有名祛湿利尿的中药,茯苓丸主要成分为茯苓,属于祛痰剂。它具有燥湿行气,软坚消痰的功效。而同仁堂的桂枝茯苓丸虽然加了其他成分的中药,但是对于健脾祛湿的功效也是挺好的。

4、人参健脾丸

同仁堂人参健脾丸可以补脾运湿,主要的功能是消食,而且副作用很小。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祛湿是十分适合的,对于体内有热的人群,最好是服用健脾丸,因为人参性温,容易上火。

5、二妙丸

二妙丸属于祛湿剂,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疹或者阴部湿疹等症状,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红肿、炎症,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都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治疗女性白带异常,或者男性阴囊湿痒。

6、六君子丸

六君子丸具有益气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量少,有气无力,痰多气虚、腹胀便溏的人群,它具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7、 香砂胃苓丸

香砂胃苓丸的主要成分有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等中药,它具有行气和胃、祛湿运脾的功效,如果湿气重,服用后可帮助祛湿,健脾胃,但服药期间注意保暖,忌生冷辛辣食物。

8、参芩白术丸

参芩白术丸里面含有10多种中药组成,它具有利湿止泻、健脾、益气的功效,主要补肝胃,益肺气,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如果胖子因为吃参芩白术丸祛湿而瘦的,基本不会反弹。

9、木香顺气丸

木香顺气丸的主要作用为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对于腹胀腹疼,嗳气呕吐的肠胃虚弱患者,或者爱生气的朋友们,可以服用木香顺气丸,既可以调节脾胃和心情,祛湿效果也很佳。

结语:祛湿气的中成药有很多, 但是大家都得认准质量,如果有湿气重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上祛湿的中成药。

# 健康 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