悻悻而去的意思
意思:汉语词语,表示带着怨恨愤怒离开。
出处:战国 孟子《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谏于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面。
译文;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
解析:“悻”是形声字。表示:从心,幸声,本义:恼怒的样子。悻悻而去表示:带着怨恨愤怒离开。 或者很失望的离去。
例句:天黑了,还找不到我想要的五叶草,只好悻悻而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铩羽而归
释义:意思是被摧落羽毛后逃回。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用以形容失败归来,最早指战场失败或事情不成功后失意退回。
出处:现代 秦牧《手莫伸》:这一批被斩了魔爪,“铩羽而归”,另一批又破门出来。
例句:山大王碰上了正规军,捞不着好处,铩羽而归。
2、愤然离去
释义:形容愤怒的样子。
出处:现代 沙汀《淘金记》二五章:“什么叫面子? 寡妇愤然离去,连自己也没料到地变激昂了,面子早丢完了!”
例句:会议还没结束,董事们愤然离去。
悻悻而归和怏怏而归的区别
区别如下:
悻悻而去:带着怨恨愤怒离开;怏怏而回: 怏怏:不满意、不服气的样子。怏怏而回是“不高兴地回去”的意思。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AABC式首字重叠,可以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和强调作用。可以运用到作文里面去,让作文更显文采。
“悻悻而归”什么意思???
悻悻【xìngxìng】
1.怨恨失意貌。
2.刚愎傲慢貌。
怨恨失意的样子 [angry;resentful]
本镇因一时过慎,其策未即举行,彼~逃去。——《画图缘》
补充说明:悻悻是贬义词
悻悻而归:怨恨失意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