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项目定位与业态组合如何规划?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商业现代化作为商业产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促进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四流”的运动能够达到畅通、高效的目的。因此,像商品交易模式的革新(商业业态革命),便成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商业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我国正在爆发一场业态革命,出现了新型零售业态不断被引入、传统零售业态向新型零售业态转型和主导业态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个商业项目要在经营上取得成功,无疑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作,就这一话题探讨一下商业项目的定位及业态的组合规划。
一、项目市场定位规划
准确的商业环境调研和科学分析、掌握影响购物中心发展的静态和动态变量,是做好成功商业规划的前提……
现代商业地产开发实际表明,购物中心的市场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比选择地段更重要。详细的调研,清晰的判断,宏观的统筹,果断的决策,是准确定位的要件,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确定不同类别的经营模式,避免同质性,创造最大差异化,从而引领市场。
(一)整体商业定位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把握主体服务对象
1、 定位内容:明确主体服务对象,确定目标客户群。
2、 定位原则:以目标消费者的真实、持久需求定位(参考年龄段、性别比、收入层次、文化层次、消费层次、消费倾向等调研数据)。
3、定位过程:通过商业环境调查等不同方式的调查,汇总分析得到不同消费群的构成:
A、核心消费群:商圈半径2公里范围内,约10万消费能力较强的高层收入固定居民消费群;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食品、家电、服装、鞋类、箱包、化妆品、家私、珠宝首饰、书籍酒吧、茶坊、美容等;
功能要求—— 购物、娱乐、休闲、运动、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 收入稳定、消费意识超前的上层工薪族和生意人。
B、中心消费群:商圈半径5公里范围内,除核心消费群以外约20万的中高层消费人群;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家电、服装、鞋类、箱包、化妆品、珠宝首饰;
功能要求——购物、娱乐、休闲、运动、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收入稳定、消费意识较高的中高层收入的消费群。
C、辐射消费群:商圈半径5-10公里范围以内的中高层居民人群消费和外来的旅游客源消费;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服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特色土特产;
功能要求——购物、娱乐、休闲、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消费意识较高的中高层收入的市内及周边县市的居民。
二、定位的本质
用一句话来形容定位的本质的话,那就是在客户的大脑中占有不可再生的"心智资源"
当你的品牌能够代表某个品类或者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并且在客户大脑中占有有利的位置,那么客户在消费这类产品的时候,就会首先选择这个品牌,也可以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定位决定了客户的购买力,是驱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所以说,只有顾客才能造就企业,定位战略是一个企业的终极竞争战略,是企业家必须高度关注的企业重大决策。
怎样来做定位呢?首先企业家要弄清楚的是,你所在领域中顾客的心智资源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分布的?竞争对手那里已经有了哪种心智资源?企业能抢占什么样的心智资源?并且如何去抢占?因为它决定了企业所有投入与资源配置的方向。
定位,就是给个名分。
战略定位,是基于市场趋势和时代发展,给品牌一个名分;
产品定位,是基于自身和竞品情况,给差异化一个名分;
价值定位,是基于客户痛点,给体验场景一个名分;
个人定位,是基于自我发展和所在领域,给自己一个社会名分;
品类定位,是基于商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给品牌后缀一个名分。
定位,从不仅仅依附于【战略】,而是多元化存在的。
三、核心价值跟定位的概念各是什么呀??
在企业文化相关理论当中,核心价值是经常被提及的概念,但是大家对于核心价值的理解却往往大相径庭。核心价值本是一个舶来品,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发表的专著《基业长青》。在书中,作者提出了“愿景型企业”的概念,并认为保持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不变,同时又使经营目标、战略与行动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企业不断自我革新并取得长期优秀业绩的原因,而构建与贯彻有效的企业愿景则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认为,“核心价值和核心使命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观念和存在的原因,是企业长久不变的东西。核心价值是指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内在性,被组织内的成员所看重,独立于环境、竞争要求和管理时尚,一般3—5条。”依据这种解释,当时这个概念应该被翻译成“核心价值观”或“核心原则”更为合适,因为“Value”在英文中除了“价值”还有“原则”和“价值观”的含义,但是在中文的语境里,“价值”却没有“价值观”、“原则”或“信念”的含义,这样就从一开始产生了歧义。此后,众多的同类著作都将含义为“原则”或“信念”的“Value”直接翻译为“价值”,使混淆进一步扩大。
定位仅仅是有效营销过程中的一步。有效营销开始于营销人员对于本地市场的营销调研,以发现客户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细分。之后企业选出能够为之提供高人一筹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细分。接下来轮到定位,定位即企业把针对目标市场细分开发出的产品特性通过沟通传达给消费者。注意,定位之前必须有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步骤。比如,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发现,汽车的购买者当中,看重汽车安全性的消费者构成了相当规模的一个市场细分,而其时还没有汽车企业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沃尔沃采用“最安全的汽车”作为它的定位。但是仅仅宣称这样的定位是不够的。沃尔沃必须在实际上生产出这样的汽车,否则竞争对手和客户将认为这样的定位只是一个口号和谎言,而且不仅要制造出这样的汽车产品,还要使之在外观上和“感觉”上给人以高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安全感。沃尔沃公司还需要不断地在广告和促销活动中将安全的主题传达给用户。阿尔·里斯(Al Ries)认为由于产品的定位不同,不同产品的企业不应该合并。你怎么看待大企业的合并?阿尔·里斯关于同一个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担心,我认为有些多虑。宝洁公司生产数百种商品,业绩一样很好。我更担心的是企业间的合并是否有很好的出发点。合并是否能够减少双重成本?双方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上是否具有互补性?合并是否能给当事企业带来实际的益处?我不赞成那些联合大企业通过合并使企业变得更大,而不是更好。 定位的观念,由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在商业实战中提出。1972年,美国权威营销传播类刊物《广告时代》刊登了艾?里斯和特劳特的系列文章《定位时代来临》,定位观念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定位的本意为“确定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位置”,它指出营销和商业战争并不发生在任何的街道和商店,而是发生在顾客的心智中,顾客心智是竞争的终极战场。定位提出以来,逐渐成为营销领域的工业标准,并成为战略的关键来源。竞争大师麦克·波特在《竞争论》中承认,其战略思想动力来自于定位。2001年,定位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四、市场定位的概念是什么?
市场定位指为使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相对于竞争产品而言占据清晰、特别和理想的位置而进行的安排。因此,营销人员设计的位置必须使他们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品牌,并取得在目标市场中的最大战略优势。
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市场定位是由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此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扩展资料:
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为占据较佳的市场位置,不惜与市场上占支配地位、实力最强或较强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竞争,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与对手相同的市场位置。由于竞争对手强大,这一竞争过程往往相当引人注目,企业及其产品能较快地为消费者了解,达到树立市场形象的目的。
这种策略可能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知己知彼,了解市场容量,正确判定凭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不是能比竞争者做得更好,或者能不能平分秋色。
五、企业的定位概念
企业定位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及其品牌,基于顾客需求,将其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和良好形象,塑造于消费者心目中,并占据一定位置。企业定位对于绝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充分将其利用起来。从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定位三者的关系层次上来看,一般企业定位要经历的过程是:从产品、品牌、企业定位三者一体化到三者分离,后者相对于前者越来越概括和抽象,越来越多用以表现理念。
六、请问什么是市场定位的概念与意义
市场定位是指确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将通过何种营销方式、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与竞争者以示区别,从而树立企业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市场定位的过程就是企业差别化的过程,如何寻找差别、识别差别和显示差别。
在今天同类产品太多了,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靠企业的有效定位来解决。
定位最早提出是在广告业,强调广告要在视听者心目中留下一定的位置,而人往往又是喜欢先入为主;如果企业能在你的目标顾客心中去确立一定的位置,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企业往往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详细概念请查阅特劳特<定位>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