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知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惨烈的火车事故

一、1978年12月16日南京开往西宁的87次在陇海线杨庄车站与西安开往徐州的368次拦腰相撞,造成旅客死亡106人,重伤47人,轻伤171人,客车报废3辆,中断行车9小时30分,被称为震惊中外的“杨庄事故”

二、1981年7月9日,成昆线尼日至乌斯河间的利子依达铁路大桥被泥石流冲塌,正在通过的442次列车2台机车、1辆行李车和1辆客车坠入大渡河内,造成130人失踪和死亡,146人受伤,线路中断15天,这是中国铁路史上空前惨烈的事故;

三、1988年1月7日,广州开往西安的272次旅客列车,运行在京广线马田墟车站时,6号硬座车厢由于旅客携带油漆发生火灾,造成旅客34人死亡,30人受伤,客车大破2辆;

四、1988年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运行至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间,由于列车颠覆,造成旅客及铁路职工死亡88人,重伤62人,轻伤140人。国务院接受原铁道部长丁关根引咎辞职的请求,3月1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决定免去丁关根铁道部部长的职务;

五、1988年3月24日,南京开往杭州的311次旅客列车,运行到沪杭外环线匡巷车站,由于列车冒进信号,与正要进站的长沙开往上海的208次旅客列车发生正面冲突,造成旅客及路内职工死亡28人,重伤20人,轻伤79人,其中日本旅客死亡27人,重伤9人,轻伤28人。机车大破2辆,中破1辆,中断行车23小时。该事故是外籍旅客伤亡最多的一次严重事故,日本旅客除教师1人外,其余都是16岁以下的中学生;

六、 1989年6月26日,杭州开往上海的364次运行至松江和协兴间列车发生爆炸,造成旅客死亡24人,重伤11人,轻伤28人,中断正线行车4小时7分;

七、1993年7月10日,北京开往成都(洛阳列车段担当)的163次旅客列车,运行至京广线新乡南场至七里营间,与前行的2011次货车发生尾追冲突,造成乘务员32人死亡,7人重伤,4人轻伤。旅客8人死亡,2人重伤,35人轻伤。机车中破1台,客车报废3辆,小破15辆。货车报废1辆,大破2辆,中断京广线正线行车11小时15分,这次事故是郑州铁路局客运乘务员伤亡最为惨重,至今事故造成的后患影响还未消失;

八、1997年4月29日,昆明开往郑州的324次旅客列车,运行到京广线荣家湾时,与停在该站长沙开往茶岭的818次旅客列车相撞,造成乘务员和旅客死亡126人,重伤45人,轻伤185人,是继杨庄事故以来最大的一次旅客伤亡事故;

九、2008年4月28日凌晨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运行到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之间时脱线,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5034次列车相撞,造成71人死亡416人受伤;

十、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十一、湖南郴州2009年6月29日2时34分,郴州市中心的郴州火车站,K9017次列车撞上刚刚启动准备出站的K9063次列车。据铁路部门称,“6·29”事故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63人受伤。

十二、 2010年5月23日凌晨2时10分,一辆由上海出发至桂林的K859次列车,运行至江西境内沪昆铁路余江至东乡间时,遇到山体突然滑坡,发生脱轨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中断上下行线路行车。事故最少造成19人死亡,71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

十三、2020年3月30日11点40分许,京广线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高亭司镇永华村境内,由济南站开往广州站T179次列车发生脱轨侧翻事故。

T179次列车上共有654名旅客和37名铁路工作人员,截至目前,有4名旅客重伤、118名旅客轻伤;有1名铁路乘警经现场抢救后不幸殉职,5名铁路工作人员轻伤。京广铁路T179次列车脱线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

T179次列车抢险现场

二、中国铁路史上的悲剧是什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或重大、或悲惨、或荣耀的历史事件,也有无数被淹没在“大事”中的“小事”,被史官们忽视,被历史的洪流冲刷。中国铁路史上就有这样一件悲剧,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津沽铁路,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修成的铁路之一,起点为天津终点为塘沽,由伍廷芳主持的津沽铁路公司于1887年修建,1888年通车,中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曾参与修建。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清朝有太多所谓的重大事件,或许是因为人们总是选择性地忽视负面报道,这件交通事故仿佛并没有引起国民的视线,甚至于,在很多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这一事件。但实际上,这场事故却是中国铁路交通史上的首次重大事故,对于中国的铁路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真实地还原一下这次铁路事故。1889年3月25日夜晚,两列火车在津沽铁路军粮城站迎面对撞,剧烈撞击引发了大火,造成了数十人伤亡,其中,不少人被大火活活烧死,现场十分惨烈。造成这一重大灾难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一系列的违章操作成为了车祸的导火线。

3月25日傍晚,按照列车行次表,会有两列火车在军粮城交汇。军粮城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唐代为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突袭,在这里屯兵,转运军粮,因此得名。津沽铁路从军粮城中间穿过,是京畿交通的要道。

这两辆列车,其中一辆从天津开往塘沽,被媒体简称为“天津火车”,这辆列车是一列客车,共有4节车厢,司机是个英国人,叫贾维斯(Jarvis)。

另一辆列车从唐山开往天津,中间经过塘沽,媒体报道时简称为“塘沽火车”。这是一辆货车,车上主要装载的是一些煤矿、砂石等,最后,留了一节客车车厢。

“天津火车”的发车时间是下午4:35,“塘沽火车”的发车时间是下午4:40,两辆列车相向驾驶,按照规定,两车将于5:28在军粮城会和。

但是,“天津火车”准时到达了军粮城之后,“塘沽火车”却迟迟没有到来,后来,据媒体报道,“塘沽火车”在塘沽站卸货的时候,司机擅自离开岗位,端起枪去打鸟,结果,把自己的手弄伤了,司机被送到医院,车站只能临时找别的司机代替。这么看来,火车司机擅离职守是这场灾难的直接原因。

可是,仔细一想,在火车迟迟不出现的时候,为什么两个车站之间没有联络呢?难道要另一辆车一直等下去吗?有人可能会说,也许那个年代没有通讯设备?其实,并不是。

早在1877年,李鸿章就修建了从天津机器局到城内总督衙门的电报线,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电报线。车祸发生的这一天,没有极端天气,也没有任何通讯技术问题,只是因为两个车站的工作人员忘记联络沟通,导致悲剧发生。

“天津火车”的英国司机贾维斯(Jarvis)一直等了整整三个小时,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在晚上8:30的时候擅自发车开往塘沽。根据某英国编年史记载,当时有一位华人司机曾经劝阻过英国司机,但是,并没有成功。也有媒体报道说,当时这名司机在等待期间,喝得酩酊大醉,英国司机的“违反条例”和“醉酒驾驶”也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

当“天津火车”行驶没多久,“塘沽火车”就从对面开了过来,眼看两辆火车将要相撞,喝醉了的贾维斯(Jarvis)似乎没有反应过来,“塘沽火车”却紧急刹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天津火车”没有减速,直直地撞了上去,两车的锅炉发生了剧烈爆炸。

那个年代火车的车速只有30——50公里/时,其实,速度并不快,两辆火车相撞后,由于“塘沽火车”紧急刹车,前面二十多列车厢也全都是货车,最后一列客车车厢受到的冲击并不大。而“天津火车”虽然没有紧急刹车,但是,在当时的行驶速度下,也不应该造成重大伤亡。

但是,祸不单行,除了醉酒驾驶、违反规定以外,“天津火车”的照明灯也出了问题,按照铁路规定,为了防止火灾,车厢内的照明都应该使用鱼油,但是,出发前,“天津火车”的鱼油用完了,于是,违反规定使用了煤油。煤油极易引发火灾,两车相撞后,煤油溢出,瞬间引起大火,乘客们的最后一丝生还希望也被烧没了。

关于这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众口不一,据《申报》笼统地报道,总共的死亡人数有几十人,大概是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过大,其它外媒也没有报道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可想而知,这确实是一场死伤惨烈的车祸。

事情发生之后,虽然,政府没有发声,但是,媒体却出了不少报道,尤其是当时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发表多篇新闻评论,抨击中国司机不守规矩,没有时间观念。然而,这两辆火车里,司机主要是外国人,只有个别中国人。而且,在外国铁路交通事故也没少发生,造成重大伤亡的也很多,《申报》这种妄自菲薄的偏向性言论,在如今看来,倒有些崇洋媚外的意思。

在火车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另一座铁路桥修建完工,但是,刚刚完工就引发了当地船民们的抗议,理由是这座桥影响了船只的通过。可是,事实上,这座桥的高度民船通过绰绰有余。船民们的抗议愈演愈烈,李鸿章为了安抚人心,只好将修好的铁路桥炸毁。而这一炸,中国铁路总公司承受了近8万两的巨额损失。

无论是铁路车祸,还是抗议铁路桥,李鸿章所代表的清政府,都采取了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希望负面事件尽快平定。

原因在于,这一历史阶段的特殊性——中央正处于权力交替阶段。两辆火车相撞前一个月,光绪帝完成大婚,相撞后21天,慈禧宣布退居二线,由光绪帝亲政。表面看来是慈禧的放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慈禧不仅搬往了太上皇住的宁寿宫,还经常传唤皇帝。但不管怎样,形式上是光绪帝掌权,朝中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前途,纷纷开始站队。

这时候,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建议,在修建完津沽铁路后,他建议向西延展,将铁路修建到通州。然而,朝中大臣趁机诋毁李鸿章,认为将铁路修到通州意味着京城“门户大开”,一旦形势有变,敌人便会沿着铁路快速入侵,一时间,李鸿章被扣上了“通敌卖国”的大帽子。

不过,李鸿章并不害怕,在醇亲王奕譞的支持下,李鸿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修建铁路是强兵富国的重要举措,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铁路干线的完善也是国防的重要一环。两种观点对立,李鸿章建议中央和各级官员就此事在朝中展开讨论。

对于地方官员而言,修建铁路是增加政绩的好机会,他们绝对不会放过,李鸿章发起讨论就是要逼这些人表态,来缓解自己承担的压力。慈禧太后看了李鸿寨的奏折后,明确表示支持铁路建设,朝中的讨论逐渐从“是否修建铁路”转变为了“先修建哪条铁路”... ...

于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津沽铁路惨案,是注定要被迅速淡化的。这件惨案发生一个多月后,中央明确了修建铁路的重要性,并批准了包括津通铁路在内的多条铁路建设。

三、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重大事故,2火车相撞,死伤情况到底如何?

英国伦敦的《标准报》曾经在1889年3月报道过一起发生在中国的重大火车交通事故:一辆客运火车与一辆货运火车在津沽铁路上迎面而撞,客运火车翻车并引发大火,车上总共载有28位乘客,绝大多数乘客因此丧命,人员伤亡惨重。

按照常理,该火车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且该事件还是国内铁路历史上的第一起重大事故。国内新闻报纸本应在第一时间刊登事故消息告知广大群众,然而,让人疑惑的是当时国内并无一家报纸对该重大事故进行刊登,且在中国现存的资料当中,也难以找到该次火车相撞事故的相关记录,此次事故在中国也是鲜为人知。

迟到——事件的开始

先回到事故发生之前。

当时中国的铁路技术并不先进,火车会车错车的时间与地点都被严格安排好,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此次发生事故的地点——津沽铁路,起点为天津,终点为塘沽,中间有一个军粮城站,该军粮城站是往返火车进行错车的地点。

发生事故当日,按照安排好的行程表,客运火车与货运火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军粮城站进行错车,错车后才能继续行驶。

当日早晨五点半,客运火车按时到达军粮城站。但货运火车却未在规定时间内出现。经过调查后方才得知,货运火车迟到竟是因为货运货车司机一时心血来潮,带着猎枪便去打鸟了,而且该玩忽职守的司机还把自己的手弄伤了,这种情况下只能把他送往医院医治。

在原定司机出现意外情况时,应及时通知代班司机并按时发车。但因原定司机耽误的时间过久,尽管代班司机快速赶到并发车,货运火车也并未按时到达错车地点。

货运火车迟到,车站的工作人员必须马上给军粮城站送电报,以免出现大差错。但祸不单行,由于种种原因军粮城站当日并未顺利收到电报。

一直在军粮城站等待货运司机错车的客运司机已经等了三个小时有余,他已经焦躁不已。烦乱之下,他喝了许多酒。一时冲动之下,客运火车司机便擅自载着28位乘客驶离了军粮城站,将火车开往塘沽。

相撞之时

客运火车才行驶了顷刻,姗姗来迟的货运火车出现在了同一条铁路上,如果两列火车不及时停下,火车将迎面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眼见着两列火车即将相撞,货运火车司机眼疾手快,及时刹住了车。但客运火车司机发车前喝过酒,整个人迷迷糊糊,并没有及时反应过来。

客运火车上的锅炉工发现了意外情况,当即告知司机,让司机马上停下火车,但司机受酒精麻醉,反应迟钝,并没有成功停车。两辆火车随后迎面相撞,瞬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客运火车司机此时在没有停下火车的情况下便抛下整车乘客,自己一人跳车逃离。

火车继续往前行驶,很快便脱离了轨道。火车翻车了,此时火车车门已经无法打开,车内乘客已被火车相撞发出的巨响与车厢的翻转吓得慌乱不已,一时间,火车内乱作一团,哀嚎尖叫的声音起此彼伏。

火车上的人都急忙去扒车门与窗户逃生。但在两列火车相撞之时,客运火车内的锅炉已经爆炸,且火车上有煤油灯,大量木质物品,未过多久,整列火车即被熊熊大火吞噬掉。仅有极少数人跳窗并得以生还,其余的人都不幸地葬身火海。

勿忘教训,警钟长鸣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人为的事故。先是货运火车司机玩忽职守,罔顾车站安全规定,耽误了大量时间,导致货运火车无法按时到达军粮城站与客运火车进行错车。

再者,客运火车司机竟在发车前饮酒,且对整车乘客性命安全不管不顾,未经错车便擅自驶离军粮城站。在火车即将相撞时未能及时制动火车使其停下,竟然还在未成功停下火车之时便抛下车上人员独自跳车逃离。

车站工作人员也未做好相应管理工作,让客运火车在未错车便可驶离车站。他们如此不负责任的行为酿成了该次的重大事故,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因此丧命,尸骨难寻。

这是我国铁路史上第一起重大事故,我们真诚为该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员惋惜。如今该事故被公之于众,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无论是何种交通方式,相关工作人员都应时刻警醒自己严谨对待工作,不能允许自己出现一丝一毫差错。因为这与万千人员的性命安全息息相关。

时刻谨记:生命重于天,安全第一位

事故消息的封锁

回到文首的疑问:为何面对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国内竟无有一家报纸刊登?事故发生之后,清朝政府曾派人员前来调查事故原因,但为何最终事故消息却并没有出现在报纸上?

回到1889年的中国,清朝政府尚未被推翻,国内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希望可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火车是当时洋务派主张引进的交通方式之一。此次发生的事故人员伤亡惨重,如果消息被披露出去,反对洋务运动的人便有了借口,同时也会导致群众的不信任与不支持。

洋务派主要人员李鸿章经反复衡量,认为消息扩散出去有损洋务派利益,洋务运动进程将会受阻,便命令相关人员严密封锁事故消息,不得随意扩散。因为消息被严令封锁,中国的新闻报社并不知道此次事件的发生,尽管知道,为避免受罚也并不敢刊登上报。

但由于此次火车相撞事故的货车司机是一位英国人,该事故得以被某些外国报纸刊登出来,让我们如今有机会了解该事件,否则这起重大事故将永远被隐藏于历史之中,无人知晓。

四、1981年铁路坠桥事故:一场暴雨,致275人遇难,当年发生了什么?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的进展,所获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凭借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一个又一个的交通奇迹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无论是高原山坡还是崇山峻岭,我们都无所畏惧,但欢笑背后也有血泪,诸多成功的背后包含着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

铁路修建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部分,其发展靠的是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工人们需要不断摸索,当然,事故也难免会发生。1981年,成昆铁路线的利子依达发生了一起坠桥事故,遇难人数多达275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铁路事故。

39年前的这场意外让人心痛不已,当时的工作人员也为此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经历了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比对,最终找到了罪魁祸首。

01突发悲剧,多人遇难震惊全国

在7月9日的凌晨,在成昆铁路上,直快442次列车从格里坪开向成都方向,当时它慢慢进入了尼日车站,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段时间的停靠。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此处的乘客上下站,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先让迎面驶来的211次列车通过,因为只有此车安全开过,442次列车才能行驶出站。

442次列车安全开出尼日站后的下一站是乌斯河车站,尼日站的值班人员需要用光缆信号和乌斯河相联系,告诉对方442次列车正在此区间内移动。可是当时却突然失联了,看来前方一定发生了什么特殊情况!可是442车的工作人员想了想,在一分钟前,221车才刚刚从那里行驶而过,这么短的时间里会有什么问题发生呢?

在1981年,火车还未安装无线通讯设备,所以442车无法被告知前方的事故现状,就这样,列车在迷茫和担忧下不停地向前奔跑。这条路上有个隧道名叫奶奶包,它的出口临近利子依达大桥,可当时即将出来隧道的驾驶员王明儒却发现隧道的反光消失了,这说明前面没有铁轨了,桥已经断了。

千钧一发,驾驶员急忙拉动紧急制动闸,但火车还是冲了出来,其中包括车头在内的第2台机车、第12号邮政车、第13号行李车以及9号至11号客运车厢都从半空中坠落了下来。不过幸运的是,列车后面的7节客车和一节餐车上面的所有乘客都获救了。

最后,这次的悲剧缓缓落幕,但是依旧造成了275人死亡或失踪,此次事故令国人震惊至极。

02多方调查,真相水落石出

现在我们已经对事件的整个过程十分熟悉了,但仍然有许多人心存疑虑:明明在几分钟之前这条铁路还安然无恙,为什么突然就塌掉了?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为了了解事实的真相,调查组进入了事发地利子依达。

有人曾猜测,也许是人为导致的,比如利用炸药进行爆破。但是调查组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在事故现场,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而且能够把整座桥炸毁的炸药一定威力不凡,而且它的体积巨大,车运或空投都是不可能的。

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调查组突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利子依达沟中有许多大石块,可是之前并没有,所以专家们怀疑这些石块可能是被泥石流带来的,可惜事故发生的那天所下的雨并不大,理论上说不会产生泥石流。

后来他们把调查范围扩大,最终发现了真相。原来在那天,这条水沟的源头处突发暴雨,致使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产生了山洪,所以引发了少见的大型泥石流,它路经山坡,带来许多石块和泥沙,最后形成了400多吨重的石块,最终将桥冲断。

至此,事实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也对逝去者有了交代。在吸取此次教训后,我国在铁路方面又增加了经验。

03今非昔比,铁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当年的事件距今已有39年,而现在,这里早已荒凉不已。来到利子依达桥,我们能看到此处只剩下一些残缺的桥墩和一堆破乱的石头,奶奶包隧道里也不见铁轨和枕木,如果不是墙上还有一些行车符号,也许我们就不会记得火车曾在这里通过。

无论有多大,灾难终究会成为过去,为了不让它仅仅成为一场事故,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努力前行。如今新的利子依达隧道已经重建,成昆路线在此穿过沟底的山体,不会受到泥石流的影响,也就是说这样的灾难不会再发生了。

在众多的铁路线上,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现在所做的改良措施还远远不够。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我,深入研究各种自然灾害,并据此改造增建铁路。

新时代的成昆线就是最好的实例,由于不断的完善和改建,成昆铁路早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铁路干线。

04小结

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总能出现奇迹,而这些奇迹的背后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劳动经验积累。当面临铁路方面的技术作业空白或残缺的情况时,我们的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写出了一页又一页的行业履历书,为今天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劳动是崇高的,而为国家事业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劳动是居功至伟的,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近30年,但国人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人的。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未来的劳动者将会继续消化前辈经验,努力开拓创新,降低事故发生率,更好地保障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这是对先辈付出的尊重,也是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这样的"志愿"才是劳动的伟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