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56个民族服饰图片及介绍有哪些?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2、藏族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3、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4、壮族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 壮族服饰,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5、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二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国族:国族是以政治目的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中华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在年满18周岁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二、台湾高山族族群的传统服饰有怎样的特色?
台湾高山族9个族群的传统服饰各有特色。如排湾男人喜欢穿带有刺绣的衣服,用动物的羽毛做装饰物,女子盛装有花头巾、刺绣长衣、长袍;阿美女人有刺绣围裙,男人有挑绣长袍、红羽毛织披肩;布农男人以皮衣为主,女子有缠头巾、短上衣、腰裙;卑南人以男子成年和女子结婚时的服装最为华丽漂亮。
鲁凯人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手工精巧,是台湾高山族服饰中的佼佼者。在节庆的时候,鲁凯男人们戴上漂亮的帽章、佩上华丽的上衣,格外精神,女人们穿上挂满珠子的礼袍或裙子,非常漂亮。而且鲁凯姑娘从上到下披披挂挂,再加上一顶厚重的帽子,全身重量马上就多了二三十斤。
泰雅人的服装可分为便装和盛装。平时劳动穿便装,十分简单,妇女的服装大都是无领无袖无扣的筒衣。节庆时穿盛装,还要加上许多的装饰品,有趣的是,泰雅男子的饰物比女子还要多。
人数较少的赛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最吸引人的是一种叫“背响”的饰物。“背响”也称“臀饰”,只在举行祭奠或舞蹈中使用,形状大小好像背心,上窄下宽,彩绣着各种花纹,下面缀着流苏和许多小铜铃,穿戴时背在背上,跳舞时响成一片,煞是好听。
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
三、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分别是什么样的?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
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
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
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
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
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
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
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
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
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
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
加短小。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朝鲜族男子常穿宽大的长方形胶鞋,妇女多穿鞋头尖而跷起的船形胶鞋
达干尔族
达干尔族主要聚居在嫩江两岸,在东北诸民族中,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经济文化接
触和交流较多的民族之一。达干尔族的服装式样以袍式为主,为便于骑马,袍前后两面开
衩。男装以皮质为主,女装以棉布居多。
达干尔族妇女的发式和装饰品各地不一,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布包头,有的戴头饰
傣族
傣族多居住在我为云南的亚热带地区,擅长农耕和水稻种植。傣族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
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
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
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德昂族
德昂族散居于云南省西南部,其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德昂族男子多穿蓝、黑色上衣和
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青年男子戴银项圈等饰物。
妇女上着蓝、黑色上衣,下着筒裙,在腰部佩戴数个腰箍。
东乡族:
东乡族居住于甘肃省临夏东北部。东乡族服饰与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相近,妇女一般穿藏青色
和黑蓝色布衣,外加一件齐膝的布坎肩;男子穿短衣、肥裤和坎肩,也有穿长袍的。
妇女一般戴丝绸制成的盖头,头盖分绿、黑、白三色。
侗族
侗族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临地区。侗族服饰分为南北两种类型。生活在北部地区的侗族
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上着无领衣,银珠大扣,下着裤。南部的男子多穿对襟衣,
裹绑腿, 头缠亮布;女子上着紧身衣,下着百褶裙,或上着短衣,下着长裤,盛装时着鸡
毛裙。
侗族妇女喜爱银饰,以多为美,以重为贵。
独龙族
独龙族世代聚居于云南的独龙河两岸。独龙族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既有古朴的山林风
韵,又有现代时装魅力。独龙族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妇女头披大花
毛巾。
俄罗斯族
我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的移民和苏联归国华侨的后裔,其服饰较多地保留着俄罗斯人的传
统特色。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头戴呢帽或皮帽。妇女上穿粗布衬衣,外
罩一件无袖、高腰身的对襟长袍,下着长裙.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创造了适合森林游猎的狍皮服饰文
化。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有皮袍、皮裤、皮坎肩、皮帽、皮手套等。冬季男子普遍穿
前后开衩的长袍,妇女也穿长袍,但女袍比男袍长,不是前后开衩,而是两侧开衩。春秋和
夏季多穿去毛的光板袍皮短袄和皮裤。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世居于额尔古纳河以南的广阔地区,由于各地生存环境的差异,各地鄂温克人有着
不同的服饰文化特点。鄂温克人对服饰的制作和穿着比较讲究,无论男女衣服,其衣边、衣
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等镶边装饰。男子一般都要束上带,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行为;妇女平
时可以不束腰带,但劳动时也要束上。鄂温克人喜爱蓝色的衣服。
鄂温克族的皮靴上饰有精美的图案。
高山族
高山族生活在中国的台湾、福建、湖北等地。高山族服饰色彩绚丽,华丽精美。男子上穿短
衣,束腰裙。妇女上着短衣,下穿长裙或短裤。
仡佬族: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主要从事农业。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短衣、长裤
妇女穿大襟短衣、长裤,青年妇女喜穿褶裙,衬衣外套坎肩,头顶一方块头巾,额顶用一绸
带束住。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
服饰主要为棉布的衣裙和长、短裤。哈尼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
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男子穿套头式衬衣,喜欢
在衬衣外套穿坎肩,冬季穿不带布面的羊皮大氅或大皮袄,下穿皮裤。妇女着名色连衣裙,
夏季,外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则罩棉衣。
哈萨克人的帽子、头巾颇为讲究,种类、式样很多。
汉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装式样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袍服。
赫哲族
赫哲族世居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沿岸。三江流域的丰富野生动物资源造就
了赫哲人独特的渔猎文化,其众多的鱼皮服饰构成了鲜明的民族色。
赫哲族人将鱼皮熟制后,用来缝制上衣、套裤、革兀 革拉(一种鞋)、 腰带等,上衣较长,
式样类似旗袍,主要是妇女穿用。
赫哲族妇女的鱼皮服装
赫哲族妇女比较注重发型和首饰,喜欢戴金、银、铜、玉的耳环和手镯等。
回族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人口较多,分布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县。回族衣饰
简单,老年男性一般穿黑色或灰色长衫,或低领对襟衬衫;中年人穿对襟白衬衫,外套黑色
坎肩,着白裤子;妇女穿大襟右衽衣服;年青人除参加宗教仪式外,大都穿与汉族相同的服
装。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的小圆帽,称礼拜帽,或用白毛巾和白布裹头。妇女一般戴
白色圆撮口帽,或戴盖头。盖头的颜色依年龄而有别,老年用白色,中年用黑色,少女用绿
色。 在服饰的颜色上,回族人崇尚白色,视白色为洁净之色。
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受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服饰上表现出不同特点。
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的基诺山一带。基诺族男子一般穿白色圆领无扣对襟衣,下着及膝宽腿
裤,裹绑腿,喜用长布包头,戴耳环
妇女穿圆领无扣、镶七色纹饰的短上衣,内衬紧身衣或盘三角形刺绣胸兜,下穿前开合短
裙,头戴披风式尖顶帽。
四、高山族妇女服饰是怎样的?
高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适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
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传统服装式样有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各族群男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有冠饰、额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脚饰等。
台湾高山族服饰
五、红黄黑三色为主的高山族服饰图片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因为在台湾高山族看来,饰物不但美观,而且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我国古代百越族的传统。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台湾高山族九个族群的传统服饰各有特色。如排湾男人喜欢穿带有刺绣的衣服,用动物的羽毛做装饰物,女子盛装有花头巾、刺绣长衣、长袍;阿美人有刺绣围裙,男人有挑绣长袍、红羽毛织披肩;布农男人以皮衣为主,女子有缠头巾、短上衣、腰裙;卑南人以男子成年和女子结婚时的服装最为华丽漂亮。
鲁凯人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手工精巧,是台湾高山族服饰中的佼佼者。在节庆的时候,鲁凯男人们戴上漂亮的帽章、佩上华丽的上衣,格外精神,女人们穿上挂满珠子的礼袍或裙子,非常漂亮。瞧,这位鲁凯姑娘从上到下披披挂挂,再加上一顶厚重的帽子,全身重量马上就多了二、三十斤,真是美女难为啊。
泰雅人的服装可分为便装和盛装。平时劳动穿便装,十分简单,妇女的服装大都是无领无袖无扣的筒衣。节庆时穿盛装,还要加上许多的装饰品,有趣的是,泰雅男子的饰物比女子还要多。
人数较少的赛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最吸引人的一种叫“背响”的饰物。“背响”也称“臀饰”,只在举行祭奠或舞蹈中使用,形状大小好像背心,上窄下宽,彩绣着各种花纹,下面缀着流苏和许多小铜铃,穿戴时背在背上,跳舞时响成一片,煞是好听。
高山族各族男女喜用琳琅满目的饰物。与此同时,高山族人民还保留了一些原始的装饰身体的手段。身体毁伤装饰形式是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身体装饰形式不同,身体毁伤装饰要对人们的某一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毁伤而形成特定的装饰。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