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低生活保障2022年标准
持有北京市非农业户口、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北京市当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主要人员: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费,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
3、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足额领取基本生活费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仍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
4、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者期满后未能再就业,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
5、持有北京市非农业户口、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60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因公致残返城知青及其他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
6、持有北京市非农业户口、按国家有关政策享受政府定期抚恤补助、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北京市当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优抚孤老及其他优抚对象。
7、未参加社会保险且已经停产多年,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集体企业中的退休人员。
低保户的标准是什么?
低保户一般是针对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者因为疾病导致丧失劳动力的,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并且其住房或者收入明显低于所在地低保标准的居民或者村民的。
可享受低保户待遇的家庭,需要满足以下的标准:
1、没有经济来源、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或无法定赡养人的老人或抚养人的居民或村民的;
2、其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没有找到新工作的,其家庭的人均月收入要低于所在市低保标准的居民或村民的;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者最低工资以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之后,其对应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仍然要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或村民的;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民或村民,此处不包含属于五保人员。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四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各地城乡低保报销标准
1、上海市
2022年上海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救助标准为1850元,而低保标准为1420元。
2、深圳市
2022年深圳低保边缘家庭社会救助认定标准为2048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标准为2184元。
3、广州市
2022年广州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为1794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196元。
4、北京市
2022年北京城乡低保标准为1320元。
5、青海省
2022年青海省将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平均提高492元,每年为5676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月平均提高28元,每月为700元。
6、辽宁省
2022年辽宁省农村低保提高标准为:大连、沈阳、丹东提高幅度不低于8%,鞍山、葫芦岛、辽阳、阜新、营口、本溪、抚顺不低于6%,朝阳、铁岭、锦州不低于5%;城市低保方面,大连、沈阳提高幅度不低于3%,葫芦岛、朝阳、铁岭、辽阳、阜新、营口、锦州、丹东、本溪、抚顺、鞍山不低于2%;盘锦市城乡一体化不低于2%。
2022年北京低保标准拟上调多少?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城乡低保?
2022年北京低保标准拟上调多少?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城乡低保?
北京市低保标准拟上调至家庭月人均1320元
目前,北京市低保标准为家庭月人均1245元。根据征求建议稿,北京市低保标准拟从家庭月人均1245元调整为1320元。调整后的标准将于2022年7月起正式实施。
本次调整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是财收状况、城乡统筹及均衡发展等因素。
二是参考本市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数据。
三是考虑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四是考虑与其他省市低保标准同步增长等因素。
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城乡低保?
(1)持有本市户籍的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可以申请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护。
(2)持有外地户籍的居民与本市居民结婚后并在本市定居半年以上,且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符合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相关法法规的,也可纳入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护范围。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市户籍人员,直接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低收入家庭中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以下简称重度残疾人);
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确定的、依靠兄弟姐妹或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扶养或抚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北京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2022
1、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800元调整为900元。2、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1050元调整为1410元。
一、北京低保标准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市的城乡低保标准,每年都会根据全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所提高。从2011年到2015年,北京市每年逐年提高低保标准水平,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480元调整至710元,而农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00元提高到710元。
1、特殊困难群体低保金最高上浮40%
2、除对普通低保对象给予城乡统一的低保标准每月710元外,北京市民政局今年起还将对一些特殊困难的群体实行分类救助。根据今年北京市民政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救助制度,患重大疾病、重度残疾等特殊人群的社会救助金也大幅提高了标准,上浮标准从15%到40%不等。
3、上浮力度最大的是分散供养的城乡特困人员(城市特困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按照低保标准的40%上浮。而对家庭中有重大疾病的,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35%上浮救助标准。
4、此外,重度残疾人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30%上浮救助标准;民政部门管理的传统救济对象和经户籍政府侨务部门认定的归国华侨和侨眷,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25%上浮救助标准;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16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20%上浮救助标准;60周岁以下达到退休年龄人员,以及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5%上浮救助标准。
二、北京申请低保的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必须要满足北京低保申请的所有条件才行。北京市的城市低保标准的将会上浮,针对不同的情况,补助标准也不一样,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将会按照城市低保标准的15%上浮救助标准。
北京低保标准2022
按照《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实施细则》(京民社救发〔2018〕445号)规定,本市户籍居民组成的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且符合本市城乡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为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自2022年7月起,北京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245元调整为1320元。
对低保、低收入家庭进行定期核查时应首先进行信息核对,必要时由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入户调查、信函索证等方式进行核查和重新组织民主评议。家庭成员有增加的,新增加的成员及其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应履行委托对其进行经济状况核查的手续。定期核查时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应主动配合。
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2022
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2022年7月起,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245元调整为1320元。
办理低保需符合的条件,具体如下:
1、持有本市非农业户籍的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可以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持有外地户籍的居民与本市城市居民结婚后并在本市定居半年以上,且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符合《北京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指导意见(试行)》规定的,也可纳入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8年2月7日北京市民政局发消息,北京市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900元调整为1000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1410元调整为2000元,该标准从2018年1月起实施。具体标准有;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本市东城等八城区或其他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