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产粮大省
中国产粮大省有7个分别是有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10720.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其中,以上7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达到6831.18亿斤,占据全国粮食总产量50%,可谓半壁江山。
中国四大粮仓:
1.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面积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大部分在200米以下,地面辽阔坦荡,包括三江平原、松辽平原、松辽分水岭、辽河平原,沿河多沼泽。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
2.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海滨,北达燕山,南抵淮河。面积30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又称黄淮海平原。平均海拔10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3.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巫山向东至海滨,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该平原的地势比华北平原还低,平均海拔50米以下,有些地方的海拔不足5米,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号称“水乡泽国”。主要包括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部。
4.珠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左右,这里河网纵横,孤丘散布。
二、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分别有哪些?
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四川13个省份
三、中国粮食大省是哪个省
中国第一粮食大省是位于东北的黑龙江省,已连续7年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来省、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源等十三个省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总产粮情况排名(从高到低)为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江西、辽宁。
从粮食的生产、消费的格局来看,我国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特别是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这七个北方主产省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五成。从库存量看,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全国的71%,销区占到9%。
四、13个粮食主产区分别是哪些地方?
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分别是以下十三个省:
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五、我国粮食主产区地理分布是怎样的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理想的粮食含水量是将粮食干燥至储粮微生物生长的临界点附近,在这一水分条件下,可以保障粮食的储藏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新鲜度和食用品质,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发芽率和种用品质。
水分与温度都是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在粮食水分含量底时,温度对呼吸的影响很小;当粮食水分增高,温度所引起的呼吸强度变化非常激烈。根据实验,水分仪为18%—23%的粮食在50—55°C温度下,呼吸急剧上升后骤然减弱。但水分为14%—16%的粮食在同样温度下经过几昼夜,呼吸能力几乎没有变化。
扩展资料: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粮食主要种类:
1、麦类:小麦,大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
2、豆类:大豆,小豆(红豆),绿豆。
3、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旱稻),深水稻。
4、粗粮类:玉米,高粱,荞麦,粟(谷子、小米),黍(糜子)。
此外尚有作为补充主食用的粮食作物:木薯,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土豆)。
在温度较低时,水分对呼吸影响较小,在低温时,水分较高的粮食也能安全储藏。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含水20%的小麦也可以作短期储藏;而夏季粮温升高,安全水分应保持为13%—14.5%;北京大米度夏的安全水分为13.5%,而在气温较高的上海就必须控制安全水分在12.0%以下。
显然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受到温度和水分的综合影响,只要粮食水分和温度控制好后,完全可以抑制霉菌、螨类和昆虫的生长,避免对储粮造成危害。粮食水分检测对粮食的收购、运输、储存、加工、贸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粮食主产区
六、中国有哪些产粮的大省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1.河南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2011年河南全省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仅有效解决了河南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还每年调出400亿斤以上的食用原粮和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宏观经济又好又快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保障,为河南省农民增收、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四川省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产省,保持四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
3.江西省
江西是全国产粮大省和粮源净调出省,近年来年均外调商品粮100亿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单产374.9公斤/亩,增产16.8公斤/亩,增长4.7%;粮食总产410.6亿斤,增产19.6亿斤,增长5.0%。
扩展资料:
粮食的价格趋势:
中国产业洞察网数据显示由于玉米价格不断走高,国内玉米供应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有时甚至出现抢粮局面,不少农民改种玉米。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玉米丰收,2012年秋季玉米上市后价格持续走低,而且购销不旺。,2013年开春以来,东北多地都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
很多种粮大户由于年前玉米价格一直较低,很多人想等到年后价格高点再卖,现实却是市场上玉米价格越等越低。开春了,往年早该卖出去的玉米仍然堆在房子和院子里。
在面对气温升高,玉米霉病的风险下,很多企业收购意愿不高,在玉米价格一再下滑的情况下,国家启动了临储收购,但不少农民很难享受到国家临储收购的实惠,粮贩子趁机压级压价,玉米的销售价格掉到了1.3元/公斤左右。
价格下降的同时则是成本的持续上升,据调查数据显示,玉米种植成本同比上涨增长约为16%,每吨收益却比上年减少165元。
玉米价格的急跌导致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跌破临储托市价。对此,中储粮表示将加大在东北地区的收储力度;随后,东北各地临储相继展开敞开性的收购。
有分析人士对此认为,临储收购已经导致粮价企稳,价格下跌空间已经有限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临储收购东北粮源对市场有一定支撑,但东北产区购销情况而言,短期内粮价走势依旧不容乐观。分析师刘石表示,托市收购有一定的指标,一旦指标完成,农民手中的很多粮食就由小商小贩来解决了,他们就会压价。
这几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粮食价格上行的时候,农民不着急,甚至会有惜售的情况,以期待在更高的价格出手,相反,当粮食价格有回调预期的时候,农民就会急于售粮,出现一窝蜂的拥挤现象。
粮食市场逐渐放开,在农民与收购方的价格博弈过程中,农民应该补上“市场”这一课,学会科学选择卖粮时机,首先心里应该有个合理的预期价格,事先算好账,每亩地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什么样的价格就能赚到百分之多少,一旦到达自己的心理价格了,就可以果断出手。不必跟风,不必一味比较高价,因为粮食也是商品,价格必然有波动。
2018年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粮食主产区
百度百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