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嫦娥四号发射地是哪里 嫦娥四号在哪个地方发射

1、嫦娥四号的发射地方位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而且是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进入月球的。

2、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这个探测器是由陆地器和巡视器组合而成的,也是这个世界上首个在月球的背面成功完成了软着陆和巡视的航天飞行器,帮助了科学家了解到了月球的背面,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帮助科学家完善了月球的资料。嫦娥四号探测器证明了月球背面存在着深部物质,是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物质,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

3、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中国科技的一次进步,同时也是人类对于月球了解的一大步,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的意义。

二、地方志书每几年左右编修一次?

01

20年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行政区划有重大调整的,应当及时组织编纂已撤销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适时组织编纂新设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

2005年5月18日总理温家宝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并即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各级人民政府下辖的地方志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

三、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哪里发射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西昌发射基地发射的。

在2019年5月16日,在嫦娥四号落月4个多月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

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而此前,人们并不确定月球深处究竟有什么。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

该发现为解答长期困扰国内外学者的有关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四、地方志每年多少年编一次

二十年左右

“地方志书每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这也是我国2006年发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是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一般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类。地方志书具有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等特征。同时,《地方志工作条例》也指出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之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整理收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要重新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修编一次,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扩展资料: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四条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备案。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除了20年左右一次的编修,地方志一般还要有一年一次的检查和小的修改添加等等。就比如有行政区域的调整的,要及时进行修改。地方志有着“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作用,对于地方的政府官员来说,地方志是他们必备的书目,也是他们必须熟悉的书目。只有真正了解当地的历史,当地的地理,人文等等,才能带领或者推动当地更好地发展,走向正确的发展的道路。发展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而且在我国还要追求均衡全面地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村,一个人,背后需要做的工作是难以想象的。

法律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制定的条例。2006年5月18日,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

地方志工作条例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

地方志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自治州)编纂的地方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编纂的地方志。

五、地方志书每几年编修一次?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

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

地方志书有着历史之延续性,内容广博行性,材料真实性。志书是一种地方性的多学科书籍,涉及历史、文学、民族、社会、经济、自然科学,可以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起源

方志起源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方志起源于史,它是从古代史官的记述发展而来的,像《周礼》中所提到的外史掌“四方之志”,可能就是方志的源头;二是方志脱胎于地理学,是由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和《山海经》演变而成的。

《尚书·禹贡》记载了战国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山海经》记载了远古时的山川、形势、物怪等,它们被认为是方志的雏形。

六、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哪里发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在我国西昌的卫星中心发射的。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中国用长征三号乙改二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探测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由中继星、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

扩展资料:

技术创新

1、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

2、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

3、首次实现当时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

5、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