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还知道哪些山西民俗?
山西的习俗有很多,例如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闹花灯,闹红火,踩高跷等等。
正确运用字词,掌握不同的词语词性以及具体的应用方式,才可以让这一类的语言描述表达,更加精准而具有形象生动的作用,方法如下:
(一)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而“逝世”则用于自己尊敬的对象。
“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而“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
二、山西的习俗
山西的习俗有剪纸、戏曲、刺绣、木板年画、面塑、秧歌、炕画等,其中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常常被贴在窗户或者房门,戏曲是山西人在祭祀、祈雨、赛社时表演的节目,刺绣则会出现在衣领、袖子以及童鞋等服饰中,有着装饰的作用。
山西有哪些习俗
1、剪纸
山西有剪纸的习俗,每当进入春节后,山西人就会用红纸、剪刀剪出各种花鸟鱼虫、植物、建筑、人物等形式的剪纸,并将其粘贴在墙上、窗户上以及房门口,可以营造热闹的氛围。
2、戏曲
山西有戏曲的习俗,而且山西是中国戏曲发源、发展的场地,在每年举行赛社活动、宗祠祭祖、天旱祈雨时,人们都会观看戏曲表演,就连主人家举办宴会,也会邀请戏班唱戏。
3、刺绣
山西有刺绣的习俗,而且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有的刺绣会出现在衣领、日常用品以及典礼装饰上,有着装饰的作用,但大多数的刺绣会出现在衣服的背面、袖子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