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定与校准的区别有哪些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目的:

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

对象:

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

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七类共59种。

依据:

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

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

性质: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周期:

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

检定——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

方式:

校准——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

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

内容:

校准——评定示值误差。

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

结论:

校准——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

法律效力:

校准——校准结论属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检定——检定结论属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律依据。

二、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是:

1、对象不同-检定的对象是《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

2、目的不同-检定目的是对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校准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

3、依据不同-检定依据的是检定规程,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计量特性、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及检定数据处理等所做的技术规定。校准依据的是校准规范,可以参照检定规程执行,也可以经校准方和用户双方商定自行确定校准方法。

4、方式不同:检定只能在法定计量检测机构或经授权具备资格的机构进行,校准可以采用自校、外校或自外校结合的方式进行。

5、性质不同:检定属于强制性,校准不具有强制性。

6、有效期不同:检定证书上要求给出有效期。校准证书一般不给出有效期

7、法律效力不同:检定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检定合格证书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给出的校准证书只是表明量值误差,属于一种技术文件。

8、结论不同: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不需要给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判定。

三、检定与校准的区别是什么?

检定与校准的区别是目的、对象、性质、依据、方式、周期、内容等七个方面不同。

1、目的不同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检定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进行的全面评定,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2、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3、性质不同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单位自愿的溯源行为。

检定具有强制性,属于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4、依据不同

校准的依据是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及其他技术文献的要求。

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检定必须遵循的技术法规文件。

5、方式不同

校准的方式可以采用实验室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检定必须是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

6、周期不同

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使用计量器具的需要自行确定。

检定的周期必须按照《检定规程》的规定由承担检定工作计量检定机构确定,检定周期属于强制性约束的内容。

7、内容不同

校准的内容和项目,只是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以确保量值准确。

检定的内容则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进行全面评定,以确保计量器具合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