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别处起长歌
写桃花的诗词蛮多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桃花始盛开”;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是好句子。不过写桃花写得最好,私以为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其实不是主角。崔护这首诗很明显是怀人的,桃花于他眼里,或许不过是人面的陪衬。不过没关系,向来入情于景,这景才刻得下来。不若这灞桥的柳,哪里引得起这许多的诗?送别的人,离去的人,心中有情罢了。所以哪,桃花留了下来,千百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时间轴重叠于此,我骑马而过,被十里桃花迷了眼,桃花树下,姑娘倚门,风华一笑又被姑娘迷了心。斗胆上前,问姑娘讨一杯水来喝。姑娘转身闭了门,半饷端出一碗茶水,我喝着茶水,想着却是姑娘。怎知世事难料,今朝我依旧打马过,这里却只剩十里桃花,桃花树下,不见心上人。唯独桃花,只剩桃花,一如往昔笑春风。
很是寂寥。
不多解了,好词无需解。
还有一首词,相互映衬。 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人生半生,前头的风华雪月渐成回忆。一支舞,一楼月,一曲,一把桃花扇,扇底风。
同样,此词毋须多解,多解会失掉味道。
五色石南叶的歌,名字叫《桃花别处起长歌》。词是顶真回环,虽然不甚严谨,还是有可看之处,可以一听。江湖寂寥,人生漫漫,踏歌去。
桃花别处起长歌,歌尽桃花扇底风。
愿君若桃花,年年笑春风,甚好。
话不多说,只求一赞。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桃花尽处起长歌》有感
爱情是什么,可以说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但是本质上其实都是一致的,无非都是想和自己深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对于当事人双方来说,最后的结局是完美的的话无疑是最幸福的,但是对于旁观者来说印象就不是那么深刻了。可以说,悲剧是最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根据这一原理,譬如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白蛇传等,可以说这些不太完美的故事反而能让后世的人一代一代相传。
反过来说,在关于古代的言情小说里面,可以说其中故事情节如果是生离死别的话,那么对于读者来说吸引力相对更大一些。这本由侧侧轻寒写的《桃花尽处起长歌》就是以虐情为基调,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可以说让读者看起来都是惨不忍睹。作者在本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可谓从小就已经有了彼此的联系 。从盛家的女儿盛颜从儿时的衣食无忧到后面长大后的为了衣食而不得不为其他姑娘绣嫁衣的对比可以看出盛颜家事的不简单。作者在文中开始的时候介绍盛家衰落的时候可谓是比较简短的,但是这个铺垫却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那一个雨天,盛颜又与其儿时的那个曾经有过牵绊的他相遇了。相遇的时候:“只有整个天地的雨,下的远远近近”,可以说这样的情景既有诗一样的韵味,但是其中又暗含一丝不祥的预兆。
由于一开始盛颜对于她心中儿时的那个‘他’的印象与眼前相遇的他之间的身份猜测就错了,这也就导致了两人在后面的几十载的追悔莫及。在这个情节的安排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流言的可怕,盛颜听说当今的皇上与瑞王相比,皇上趋于弱势,而瑞王相对来说心狠手辣,所以下意识就认为自己遇见的曾经那个在皇宫里母亲身世低微,甚至从小不被人重视的那个小男孩根本就不是瑞王,所以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误判。
随意故事的情节安排就在无形中走向了一个注定虐心的道路,在这里盛颜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和瑞王相聚,但是都一次次错过。从最开始入宫到被太后降旨赶出宫门,但是中途却被皇帝看中中途给接回去了,在这个时候与皇帝的见面也让盛颜明白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他居然是传说中那个狠辣的瑞王,盛宴的感受是:“只觉得自己身在浮云之中,全身都没了力气”这个时候在另一头的瑞王的眼中看到的情形却是:“屏风透露之处,隐约模糊地透出两个人影。依偎重叠在一起,亲密无比的姿态”,可以说这是相当难受的,尤其是在信息不通的情况下,瑞王有过愤怒,但是最后还是爱战胜了愤怒,他选择了成全。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作者又写到了这一句:“当时整个天地的雨,下得远远近近”,可以说相同的语句,不同的场景,透露出来的气氛却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如果像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两人永远就没了,这个故事也就会发展为普通的宫廷剧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就开始安排了盛颜开始逐渐去发现自己父亲被害的真相,可以说在这里面皇帝尚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既让人同情又愤怒的,故事的后面盛颜对于瑞王的感情由原来的爱发展到了刻骨的恨,可以说皇帝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究竟是如何发展的,我在这里就不剧透了,希望读者们可以自己去发掘。
最后盛颜究竟会和哪个人在一起,究竟这个故事最后会如何发展,只有阅读完才能够知道答案,可以说在悬念的设置上作者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