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火箭是什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的第一种国产航天火箭,目标是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火箭的一、二级采用二级改进型的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第三级使用新投入生产的GF-02固体火箭发动机。

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

扩展资料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上天,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首颗卫星质量的总和。

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息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都超过这些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在中国几代航天人的眼里,作为中国首枚空间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和“太空梦”,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哪年哪月哪日升空的?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等国家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

东方红一号卫星上采用银锌蓄电池作电源,设计寿命20天,但卫星最终运行了28天,超额完成任务。卫星虽然结束了它的工作寿命。但是, 东方红1号却仍在太空飞行,直到今天。

“东方红1号”椭圆形的轨道又大又扁又长。它在离地面很远的高空运行,那里空气稀薄阻力很小。所以这使得它能在太空中长时间飞行。目前“东方红1号”高度还有很多余量,它还将会继续在宇宙中飞行。

扩展资料

40秒钟的乐曲

“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是对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要求,其中的“听得到”是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东方红一号卫星将携带音乐《东方红》升空,并对全国群众进行播放。最终选择了可靠性高、工作寿命长、消耗功率小、乐音悦耳嘹亮的电子音乐,所选择的是《东方红》一段40秒的乐曲。

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记忆犹新。实际上,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直接听到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回来的声音,而是由东方红一号发射信号,由大型地面站接收,再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的办法来实现。所以,在卫星发射上去后,全国人民听到的《东方红》乐音都是经广播电台转播的卫星信号。

设计成三级接力运载

提到东方红一号,就不得不提长征一号火箭。因为我国人造卫星最初遇到的难题,就是无法上天。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以固体燃料为推进剂。

正是第三极固体火箭在“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一推,将东方红一号提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实现绕地飞行。

100度极冷极热关的突破

尽管此前法国、日本先后发射了人造卫星,但这两颗卫星都出现了“太空综合症”。在近地球的太空中,卫星面朝太阳的一面温度常常高达100多度,而卫星背对太阳的一面温度常常为负100多度,正因为如此,法国、日本的卫星承受不了这种极冷极热的环境,很快都无法正常工作了。不过,我国的卫星不断改进温控系统,最终不仅超出了预定工作寿命,之后还长期在太空运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方红

三、中国第一个火箭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火箭是:长征一号火箭。

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11月,长征一号火箭首次试飞,由于第2级故障,未能入轨。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研制历程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同年,国防部五院一分院(1964年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建成立。当时的中国,火箭事业几乎为零。

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11月5日,我国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生产、制造导弹的能力。

1962年3月21日,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失败。

1963年4月2日,国防部五院科技委召开年会,由钱学森主持,讨论通过了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提出的“地地导弹技术发展途径”,确定了导弹技术发展的方向。

1964年6月29日,地地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自行设计导弹的能力。

1964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向周恩来总理提交了一份关于“尽快全面规划中国人造卫星问题”的建议书。1965年1月,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提出“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1965年2月18日——3月7日,第七机械工业部党委和第一研究院党委召集会议,经反复讨论和研究,提出在1971年完成“八年四弹”(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具体实施步骤。

1965年4月,国防科委综合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提出在1970年到1971年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报告建议:卫星工程总体和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第七机械工业部负责,地面观测、跟踪、遥测等系统以第四机械工业部为主、中国科学院配合。

1965年5月4日,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讨论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并作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决定,代号“651”。

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提出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规划方案。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工委的委托,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和工作安排会议”(代号为651会议)。

初步确定了卫星方案,并将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任务分配给上海机电设计院(1965年迁北京后改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研究院)。

1966年1月,根据国防科工委要求,第七机械工业部确定发射第一颗卫星的运载火箭第一、二级在远程液体导弹基础上进行设计,有关改变飞行程序和弹道计算的工作由第一研究院承担。

1966年3月22日到3月29日,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地面系统会议(代号为651地面会议),讨论和确定651任务地面系统方案、分工以及具体落实。

1966年4月18日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召开了“人造卫星轨道选择会议”。会议提出了选择轨道倾角的五条原则,并确认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倾角应在60度和70度之间。

196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CZ-1),整个工程代号为“651”工程。

1966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首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从此具备自行研制导弹的能力。

1967年11月1日,国防科委决定将长征一号的研制任务由第八研究院转交给第一研究院。

1967年12月,上级决定抽调第一研究院一部副主任孙家栋等18名技术骨干支援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

1969年9月上旬,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完成了试车工作。

1970年2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合练火箭出厂,到酒泉发射场进行靶场合练。

1970年3月26日,长征一号火箭出厂。

1970年4月8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技术阵地完成第一次总检查。

1970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听取了长征一号测试检查情况、东方红卫星测试检查情况以及发射准备情况。16日周恩来总理同意摘掉过载开关,批准长征一号火箭转往发射阵地。

1970年4月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批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44秒,长征一号升空,21点45分23秒卫星入轨。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震动了世界。

四、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吗?

长征一号(代号:CZ-1)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

五、我国发射的第一个火箭叫什么名字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火箭是:长征一号火箭。

长征一号(CZ-1)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300千克。

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69年11月,长征一号火箭首次试飞,由于第2级故障,未能入轨。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扩展资料

盘点“长征”运载火箭家族的四个系列

1、长征一号系列

1970年4月24日,运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长征一号系列包括长征一号和长征一号D两个型号。它们都是三级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长征一号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长征二号系列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二号、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五种型号组成,该系列火箭属二级运载火箭,是近地轨道运载器。长征二号系列从1970年开始研制,1974年首次发射,至2014年10月27日共发射85次。

3、长征三号系列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长征三号A、长征三号B和长征三号C四种火箭组成。它们区别于长征二号系列的特点是:(1)都是三级火箭;(2)三子级使用液氧和液氢作为推进剂;(3)三子级的发动机可以多次起动;(4)可以直接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4、长征四号系列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风暴一号、长征四号、长征四号A、长征四号B、长征四号C等火箭组成,由上海航天局负责研制。

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征一号火箭

六、中国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使用的火箭叫什么名字?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它的一、 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 推进剂的上面级。1967年11月, 决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之后又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各种大型的地面试验。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 功。1971年3月3日,长征一号火箭第二次发射,把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准确送入轨道,又一次 取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此 火箭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